[罗辑思维微信]身为一个小姐,不能有感觉了再接客2015.11.28

     罗胖:

    昨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那本书叫《创造》,它着重强调的心法就是马上去做。那为什么有人不马上去做呢?因为他要做准备嘛,那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相信做准备呢?因为考试文化深入人心嘛,他们总是相信长期准备,然后一次性博弈。比如说除了高考啊,他们还苦苦考各种证,就是为了第一次简历。苦苦写PPT,就是为了领导点一次头。甚至连谈恋爱都是苦苦做准备,然后像上刑场似的,一次性向姑娘表白。其实啊在真实世界里,除了考试之外,所有的成功都是多次博弈的结果,就像追个姑娘反复接触然后水到渠成嘛!职场中也一样啊,要想成功说服他人,事前事后的诚恳沟通,远比一次性的请示汇报要重要的多啊。所以我经常感慨啊,考试文化是创造文化的死敌。那今天您回复“马上”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标题没节操的文章:马上。

    

    琢磨先生

    忽然想起这句话。

    又引申出另一句话:身为一个作家,不能有灵感了再写作。

    很多人以为,文章都是在作家有灵感的时候写出来的。其实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认识的大多数作家,都是每天写作,每天写不同类型的文章,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手法,积累到某个点,突然灵光一闪,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诞生了。

    甚至没有灵感的时候,每天也要有一段时间把手放在键盘上,乱打一通,打了删,删了打,最后打出一篇文章。我帮广东卫视《财经郎眼》写稿子,经常是要求我在一天内写两集节目的稿件,往往都是要求在12个小时内交稿。合作近三年以来,从来没有拖过稿,甚至有时候半夜12点写完,第二天早上自己再去看稿子,觉得哇靠,写得这么好,呃~

    你不逼自己一下,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不仅写作,读书也是一个道理。有人觉得有感觉了才能读书,比如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最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自己坐在咖啡店的窗子边,阳光透过窗子暖暖地照在身上,最好窗帘是花边的,窗台上再摆一盆绿色的植物,枝叶倒垂下来,然后自己翻开一本书。

    你这哪里是读书,你这分明是矫情。

    这环境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却绝不是必需。有这样的环境当然是好,没有也不必强求。难道挤公交车用手机读书不可以?难道等电梯的时候读书不可以?真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读着读着就有了美好的阅读体验,而不是有了阅读的冲动再去读书。

    我认识几个演员,他们跟我说,很多时候演一部戏,是要先逼迫自己进入那个角色。也就是先假想自己是那样一个人,然后再去把握这个角色的心理。言下之意就是,演啊演啊,你就成了那个人。

    那么工作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有人跟我说,等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遇上一个好老板,就会好好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建功立业。

    那么,为什么不是现在就开始呢?尽管目前的工作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为何不从点滴开始去改变?如果你觉得工作不爽,那你辞职啊,你既然不辞职,又满是抱怨,你这不是犯贱吗?

    一个优秀的人,一定是在任何地方都表现出自己的优秀。

    我工作的时候经常想三个问题:领导还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今天的工作有哪里可以提升的?目前手头的工作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于是干啊干啊,就把老板干掉了。呃~我自己创业去了。

    很多工作都是,做啊做啊,渐渐就发现了它的有趣之处。否则领着老板的钱,还见异思迁,这职业素养,连个小姐都不如。

    总结起来就是——

    作为一个小姐,你不能有了感觉才开门接客。

    作为一个作家,你不能有了灵感才动笔写作。

    作为一个演员,你不能有了状态才进入角色。

    作为一个员工,你不能有了心情才开始工作。

    所谓职业就是,不管有没有欲望、灵感或状态,随时都可以让自己进入那个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当然,如有可能尽量让自己体会到快乐。

    话糙理不糙,人生如妓,努力达到角色与体验的高度统一,才是正道

    本文由罗友腊肉推荐。作者琢磨先生,选自微信公众号zhuomoweixin。

    罗胖曰:

    目标感差的人,经常会被以下问题困扰——

    1.被动接受一个目标。

    2.反复评估这个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为是被动接受的。

    3.长期抵触给你这个目标的人,想他是不是个傻叉,因为是被动接受的。

    4.各种投机取巧,因为是被动接受的。

    5.一旦没达成目标,立即设法推脱,因为是被动接受的。

    有目标感的人——

    1.一切行动都指向自己的目标。

    2.把所有被动接受的目标都转换成自己的目标。

    所以,所谓的能力,就是定义自己目标的能力。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