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过于追求性价比是我的万恶之源2016.1.14

     罗胖:

    多年前我听刘东华老师讲过一段话,他说啊,一般人总是说自己渴望有钱,但是这一般都是假话,他要是真想有钱早就有钱了,他想的是在不受累、不劳心、有面子,而且还没风险的前提下赚到钱,那这种人受穷不就是活该吗!我第一次听到这段话还是挺震撼的,因为从小受教育,都是凡事要量力而行,花钱要量入为出,长大了看经济学,也是知道人类理性活动都是试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啊,后来看到那些在某个领域做出成就的人,尤其是自己创业之后才明白啊,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成本收益的均衡啊?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投入自己,才能够得到一点点成就。一个成功商人的思维,外人看到的是精于算计,而一旦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其实他的成功是关键时刻全力投入,全不算计。那今天您回复“算计”两个字,给你看一篇精彩的文章。

    

    闫红

    我成长于一个重男轻女之风颇为严重的中原小城,我家里人算是好的了,力求给我比较好的资源,奈何对于一个中等人家的无知孩童,爱攀比的、容易产生匮乏感的点,偏偏不是教育资源,而是在别人眼中细枝末节的小事。

    我比较的对象是我的弟弟。

    我父母就两个孩子,我弟的处境却与我有很大差别。我爸兄弟俩,我大伯生了八个闺女,加上我,在我弟出生之前,家族中已有九个女孩。即使他们主观上想一视同仁,客观上也仍然不免有所倾斜。

    我弟五岁时,我大伯送了他一件价值不菲的真皮夹克。我弟十岁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足够买一支气枪,他还是他们班第一个拥有山地车的人。

    我至今记得我弟跟家里要山地车的情景。我弟倔强地昂着脸,我妈默默流泪,要说我家当时的经济状况,也不至于买不起一辆山地车,但一向省吃俭用的我妈,对花那么多钱买辆山地车这件事缺乏想象力。最后是我爸打了圆场,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我弟买了,我内心当然是不平衡的,我骑的是我妈淘汰下来的旧车,同时也对我爸这样惯儿子而痛心疾首。

    因为从小就自甘弱势,永远量入为出,从不大手大脚。买东西非常地注重性价比,尤其是买衣服,不管是在当年还是现在,我看见“sale”就很兴奋,要是打五折就非买不可,即使东西只是差强人意,只要价格合适,也会拿下。导致的后果是,衣柜里铺天盖地的一大堆“优衣库”“H&M”,参加正式场合时仍然没有衣服,平时也是丢人堆里立即被淹没。

    吾友许可曾经很郑重地对我说,你买衣服的过程,追求的是“买的快乐”,而不是“穿的快乐”,表面上看,你买得很划算,但一再低水平地重复建设,花的钱并不少,却没有提升你的衣着水平。你没有听说过“便宜东西买不起”这句话吗?

    她说的有道理。不幸的是,我不只是在买衣服上犯这种错误,买房子也是。

    我买房子比较早,2002年,那时房价已经起来了,但还没像现在这么夸张,我手里的钱,在中档小区买个110平米的房子,够付四成首付,然后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如果再买大一点的话,就只能付三成,无法使用公积金贷款。我想也没想就选了第一种方案,住小一点也没关系嘛,大了打扫起来还不方便呢。

    住进去之后才知道,在一个小区里,比较小的户型位置都是最差的,我家北边靠路,整日整夜,汽车轰隆隆而过,我睡眠一向比较浅,夜里听着鸣笛声,车轮碾压声,不堪其扰,又悔不当初。

    可是,重回当初,我又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吗?不能。一个人的消费观,也许从五岁时就已经定型。

    我弟和我正相反,他到2006年才买房子,那时候房价涨得已经很吓人了,他手里的钱,又非常之少。但他毫不犹豫地选了一个高档小区最贵的楼层,贷了三十多万,二十年还清。我跟他算利息,二十年后,利息都跟本钱差不多了,我的房贷,选的是五年还清,五年期利率最低,我弟一笑了之。

    然后呢,房价一波一波地朝上涨,我的房子地段一般,位置不好,涨得极慢,我弟的房子,却后来者居上,收益很快就超过我那套。这还不算最让人郁闷的,我因为不愿意贷款,又不喜欢跟人借钱,装修时就把以前的小房子卖了,后来那房子翻了好几倍。

    单是房产投资上的失误,是不值得我写上这么一大篇的,下面我要说到更重要的,对于性价比的过分重视,也会影响我在事业上的选择。

    许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部家族小说,如今我年过四旬,出了七本书,却都不是那部家族小说。我没法下决心动笔,担心失败,担心白费功夫,我有点像《围城》里方鸿渐,明明真爱是唐晓芙,却一而再地和苏文纨周旋着。

    我弟就不一样,他打小就有点商业头脑,后来开了个影楼。一开始,他开的那个小影楼是赚钱的,虽然不多,却远强过工薪阶层。但我弟有野心,非要再开个大的,他东拼西凑弄到了一笔钱,大影楼开起来,生意萧瑟如被秋风横扫过的落叶乔木的树梢,我偶有空闲,坐在他的店里,看外面行人匆匆,却没有一双脚,显示出朝店里拐的意向。

    要是我,可能就想关门了,我总是担心手中的所有会顷刻间清零,我弟却是一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笃定。冷不丁的,他把住房抵押了出去,又开了第三家店,我无法不替他捏把汗,如果这家店再失败了,他就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还好,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渐渐有了盈利。他有了资本做广告,再加上口碑流传,他这两个店的生意,就像灶膛里的火苗,轰轰烈烈地燃烧了起来。发展到现在,有了一百多家加盟连锁店。

    他一直是在不计回报的爱里长大的,如今,他对父母的回报,也是不计成本的。带老爸看病,陪老妈体检,有空了还拉上他们满世界旅游,让我弱弱地承认吧,有时候,我没有他那么慷慨。

    他的生活品质比我高,不只是因为他比我有钱,而是他活得比我更平衡,想到什么就去做,不会患得患失,也不抠抠索索。谁能想到,当初他对自己那略带任性的爱,家人对他有点过分的宠溺,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

    摆脱过于注重性价比的困扰,先从这些小事做起吧——

    2016年,我下了一个决心,以后买衣服,付款前都不看价签,反正我不去什么巴宝莉、爱马仕这样的大牌店,也不买貂,普通商场里的衣服不至于对我的经济状况造成很大的打击,大不了少买两件;

    我希望能进行让自己更快乐的写作,不再被各种约稿诱惑;

    我还希望对家人对朋友的关爱,也能够少一点得失衡量,只是从心所愿。

    总之,我希望,四十之后,我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能用六十岁的眼光打量一下,希望六十岁的自己不至于回忆起四十岁没买的那件织锦缎面的棉袍子,怅然不已。

    这,就是我眼中的四十不惑。

    本文作者 闫红 ,选自腾讯《大家》专栏。

    罗胖曰:

    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多的收益,这本身没错。

    不过,一旦考虑到“时间”这个维度,代价收益就没那么好衡量了。

    1.收益有长短之别。

    比如,好衣服可以多次穿,其实比只穿一两次的廉价衣服划算。

    2.收益有的有增长性,有的则没有。

    比如住房,兼具消费和投资的性质。

    3.有的代价在时间中会有副产品。

    比如受累了,但增长了见识;多事了,但结交了朋友;付出了,但收获了经验;冒险了,但赢得了尊重。

    4.有的代价在时间中会有副作用。

    比如,撒谎了会损失信用,凶恶了会吓跑协作。

    时间永远在,但最容易被忘却。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