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2016.2.23

     罗胖:

    昨天是元宵节呀,到今天中国人的年才算过完,该收心干正事了啊。去年我去读了一个创业营,又涨知识又交朋友。那今年我自己的学习和社交怎么安排呢?前不久我和徐小平老师说起这个事,徐老师说,未来的学习啊,一定是社会化和社群化的,像咱俩这么爱学习,还不如干脆给自己办一个学习班得了啊,想学什么就花钱请老师来讲嘛,永不毕业嘛。另外,光咱俩听也是浪费呀,请一些气味相投的创业者朋友一起来,还能形成一个创业投资的小社群。哎,我说这个好啊,就叫创业同学会吧,每次要听什么课就公布出来,寻找那些有兴趣一起来听的创业者,有缘分的就留下来,下次想学什么大家商量着来,滚动着往前走。那今天您回复“同学”两个字,给你看我们创业同学会有关的一些想法,以及我们的第一次学习的内容:同学。

    

    请允许我们介绍自己:

    徐小平,连续创业,一名早期投资人,人们叫我“徐老师”。

    罗振宇,初次创业,一名知识服务者,大家都叫我“罗胖”。

    无论是徐老师考察投资项目,还是罗胖为大家读书,我们共同焦虑的问题都是:

    未来商业无边界。

    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将是商业竞争的唯一利器。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如何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春节前的一个寒风呼啸的夜里,罗胖在徐老师家里聊到两点,啤酒喝了好几瓶,外卖点了很多种,最后两人列了一张自认为最有效的提高认知水平的方法清单:

    1. 多向牛逼人讨教

    2. 多花时间和比自己年轻的人在一起

    3. 多学习跨界的知识

    然后,开了瓶香槟庆祝,因为我们想到了一个主意。

    我们两人将给自己办一个永不毕业的学习班——“创业同学会”。

    1

    为什么叫“创业同学会”?

    因为创业者的学习,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相比之下,既漫无目的又急切焦虑。因此——

    问题比答案重要;

    见识比信息重要;

    和谁同学比向谁学习重要;

    思维方式比解决方案重要;

    价值观比方法论重要;

    知识图谱比课程表重要;

    切磋阐发比鞭策监督重要;

    自由组合比组织严密重要。

    2

    “创业同学会”怎么运行?

    面对由不确定性构建的未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反而成了一种优势方法,因为足够跨界。

    但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不能排一张空白的课程表交给学习者。我们的这种“不靠谱”的需求,只能自助。

    因此,创业同学会只是我们两个人为了在有生之年穷尽探索自己的认知边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去做的一件事,在这里:

    没老师,但是有同学;

    没目标,但是有发心;

    没边界,但是有门槛;

    没课程表,但是有好问题。

    我们会不定期礼请心目中各个领域的大神级人物来开设“私家课”。

    这么好的机会俩人独占,既寂寞,也可惜。所以每次开课会开放几个同学席位。我们两人会支付课程费用的50%,另50%由愿意参与这期同学会的同学们均摊。

    所以,这里可能会上次学习量子物理,下次就是品鉴全球威士忌,这次在北京香山,下次可能直杀特拉维夫。

    私人派对,全凭交情,兴之所至,随心所欲。

    心理学家米哈里说:“有创造力的人没有单一的风格,既可以是修士也可以是唐璜。惟一共通的地方就是复杂:同时拥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极端,并在两者之间自如转换。”

    我们没有风格,我们会试遍所有可能。

    因为各种可能,都会成为我们创造力的源泉。

    3

    “创业同学会”欢迎谁来参与?

    年轻人|因为年轻人就是未来。

    创业者|并非所有的生意人都是创业者。只有那些开拓商业新边疆的人才是。

    终生学习者|终生学习的起点就是: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

    一般的学习,是横向的扩展,是轻松的漫步,是随手驱散无知的浓雾。

    而创业者所面临的终生学习,是艰难的登高,是急切的求存,是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刷新认知操作系统。

    创业者和知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打个比方,一颗盐想要了解大海有多咸,除了融进大海,别无它法。创业者不仅要看清陌生世界的面目,他还想把那些陌生的东西纳入由他来整合的协作体系。他不是在了解,他是要融合。

    当年在大学宿舍的时候,有两个人想打牌了。于是支起牌桌,跑到走廊里大喊——

    “二缺二!”

    2016年春天,两个胖胖的男同学,在这里欢迎你。

    江湖儿女江湖老,结伴学习好不好?

    铁打营盘流水兵,同窗一回行不行?

    这创业同学会能发展到多大?

    会不会是创业投资市场上的一派江湖势力?

    会不会是名垂史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你猜?

    或者我们一起猜?

    如果你已经有了答案,就戳↓↓↓吧。

    https://jinshuju.net/f/q7jCfP

    

    第一次学习预告

    1讲师

    李 淼

    国内知名科学作者。现任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著有《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等。

    2学习内容

    第一课:科幻与物理学

    第二课:想象另一种可能

    1. 人类科技生活的近未来

    2. 物理学与人工智能的极限

    3. 第三种文化

    3相关信息

    邀请人数:18人

    课程日期:3月12日

    课程地点:北京

    课程费用:罗辑思维与真格基金出资课程费用的50%,另50%由小组成员均摊。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