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咱能就事论事吗 2016.3.5

     罗胖:

    有一位刚刚工作的年轻人问我,在同事之间说话有什么要注意的?我觉得只有一条了,就是永远要保持建设性的立场,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这个原则看起来简单,做到其实不容易啊。比如说,有几个类型的话是坚决不能出口的,第一个类型呢是讲资格,比如说你没孩子,有什么资格和我讨论教育问题?第二个类型呢是讲动机,比如说,我这可是为你好,或者说,你这么说话到底什么意思啊?你看这都是从动机角度讨论问题嘛。第三个类型呢是讲道德,哎,你上个月不是这么说的,你怎么出尔反尔啊?第四个类型呢是讲责任,这个事不归我管啊等等。你发现没有啊,这四个类型,讲资格、讲动机、讲道德、讲责任本质都一样,就是回避、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不管说的多热闹,这场交流都毫无意义。那今天您回复“讨论”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李子旸的文章,看看真正讨论问题的方法:讨论。

    

    1

    政府发个文件,说要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一时舆论热议,人们纷纷发表不同的解读和意见。

    果然,在这其中,又听到一种“深刻”意见——

    政策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这么随意发政策,没有严格的透明的程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如此不透明的程序下,政府岂不是可以任意胡来吗?这不是大祸临头吗?

    这种意见的“深刻”就在于,当大家争论政策本身是非对错的时候,独他高屋建瓴,跃然于众人之上,揭示出政策之外更深层更重要的问题。

    不过,我对这种“玩深刻”的把戏实在已经厌倦。在我看来,这种把戏不但不深刻,反而十分可笑,只能表明论者缺乏就事论事的分析能力。热衷于玩弄此类把戏,原因只是想要像孙膑赛马那样“错位”竞争,躲开直接争论,浪费大家的时间,是一种智识上的投机取巧。

    2

    最近,中国和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先后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的谈判、起草、签订过程都是不透明的。谈判中,各方做出了哪些让步、得到了何种补偿、交换了什么利益,公众都不得而知。只是在谈判成功以后,政府对外发布协定文本而已。

    喜爱发表“深刻”意见的人会不会“深刻”地指出——

    自贸协定本身是否有利于中国,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谈判、起草、签订的过程必须公开透明。两国官员谈判时,应该架上摄像机,像转播足球比赛那样现场直播。如此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应该把一切都放在“阳光下”,而不允许有任何黑幕和暗中操作。

    本届政府上台以来,致力于推动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和取消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但这种简化和取消,没有一个事先经过公众透明、公开的讨论、审议,都是只经过政府内部商议就决定并实施的。

    喜爱发表“深刻”意见的人会不会“深刻”地指出——

    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本身是不是对,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必须经过公开透明的程序来决定这件事。所有公民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其中并发表意见。否则,他们今天能随意取消行政审批,明天,就能随意取消你的合法财产权……

    如果真是关注政策发布程序,那么应该对所有政策一视同仁,不管好政策坏政策,只要不按公开透明的程序议政、发布,就要批评政府任意胡来。

    但就以上例子来说,我没有听到过任何类似的“深刻”意见。对这些公认是正确的政策,“深刻”者并不关心程序是否公开透明。可见,他们那些关于程序的“深刻”意见,无非是拐个弯儿批评政策而已。对不赞成的政策,他们“深刻”地强调程序问题。对赞成的政策,就无所谓了。

    也就是说,“深刻”意见,从来都只用于他们不赞成的政策。实际上仍然是在表达对政策的批评,可这种批评又回避了对政策本身的讨论。这样一来,既能居高临下地批评,又不必做辛苦的思辨和讨论,这不是投机取巧是什么?

    批评政府当然可以,但最好集中于政策本身,而不是随意的把讨论的范围无限扩大,让讨论变得不知所云。这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有人会问,难道制定政策的程序不重要吗?不是说毒树只能结出恶果吗?

    这就是我对“深刻”的意见感到厌倦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他们热衷于玩“深刻”,于是话题被随便转换,这让讨论无法深入,浮皮潦草。他们对政治真实的运转并不了解,只是鹦鹉学舌般拙劣地模仿一些术语。把这种半吊子当作深刻,怎不叫人厌倦。

    3

    说到这里,就说到了这个问题:现实中的政治体制是否应该做到“公开”、“透明”?是否应该尽可能让政策制定过程“在阳光下”进行,接受人民的充分监督?

    看起来,这个问题根本不成为一个问题。政治当然应该尽可能公开、透明。躲避阳光的政治,那不是黑箱操作、阴谋诡计吗?而只要把政治暴露在阳光下,让一切公之于众,邪恶、欺骗自然没有了容身之地。好事儿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儿嘛。

    可是,现实中的政治真是如此简洁明快吗?

    观察世界各国却会发现,事实上,在任何一种政治体制中,政策都不是经过所谓公开透明的程序讨论而成的。即使在民主宪政国家,议会的很多讨论也要闭门进行。

    公开透明的程序,是对司法的要求。法官判案要公开审理。秘密审判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不管判决结果是否正确。至于国家政治,无论是否是民主政体,都不会像司法那样公开透明。甚至可以说,“不透明”是政治运行的现实需要。

    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涉及取舍。某一方面的进展,往往是以其他方面的妥协让步或利益受损为代价的;确保整体和长期利益,往往要以牺牲局部和暂时利益为代价。只要最终的政策结果利大于弊,或者整体向好,政策就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开门议政,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讨论,政客就成了演员,妥协就几乎成为不可能。议员在议会发言,将不是为了彼此沟通,达成一致,而是为了在公众面前表演“良知和正义”,表达对人民“深切的爱”。切实的计算和对话,将被横飞的大词取代。

    4

    不理解政治运转规律的人,以为不公开的“黑箱操作”就意味着邪恶和欺诈,执政者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除了极少数极权统治,绝大多数正常运转的政治体制都不是铁板一块。体制内部必然分成不同阵营。不同阵营之间,存在着持续而强烈的权力对抗。而且,这种对抗来自彼此熟悉、都是政治专家的同行之间,远比来自选民、大众的业余、外行“监督”要严格、有效得多。

    美国参众两院中,有各种各样的委员会,比如外交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等等。国会议员分属这个或那个委员会。议员是选举出来的,委员会的组成则是幕后操作,往往是政治交易的结果。

    选民们能看到国会中议员的投票和表决,看不到委员会在背后的种种工作。不少人甚至对这些委员会一无所知。其实,这些委员会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工具,承担了国会的大部分工作。

    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这些委员会无异于政治的“黑箱”,可这些委员会构成美国政治重要的稳定器和平衡器。经过这些不透明机构的缓冲和制约,任何权力——包括来自人民的和来自政府的——都不可能横冲直撞。

    5

    当然,对于政治,也有程序性的要求,但之所以说政治是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对政治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艺术家如何创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的优劣。

    不求甚解的人不知从哪个初级读物上学了个“程序透明”的概念,就到处乱用。如果政治按他们所说的那样透明化、公开化,现实中出现的,只会是糟糕透顶的政治。

    美国国会议员的投票,过去只记录整体结果,不记录议员个人的投票选择。后来为了追求透明化,把议员的每一次投票都记录在案。

    结果是什么呢?是透明化监督之下议员对人民更负责了吗?正好相反。因为自己的每一次投票都被永久记录,谁都可以检索得知,现在美国的议员很少有敢得罪强大利益集团的。

    那些有利于国家整体,但会开罪利益集团的议案,哪个议员敢于反对,他就成了利益集团政治攻击的对象,连任议员变得困难。于是,政治成了利益集团瓜分国家的工具。美国政治近几十年来的质量明显下降,和这种愚蠢的公开化、透明化有直接关系。

    公众对政治的监督,必不可少,但主要体现在对最终结果的监督,也就是对政府治理国家的整体评估。如果把这种监督理解为对政治运转全过程事无巨细的了解,让政府在众目睽睽下工作,那么,国家政治将“广场化”,冷静慎重的考虑,将被慷慨激昂、喝彩不断的嘶喊彻底压倒。官员会因为忌惮来自民众的压力而放弃很多对国家有利的政策主张。

    6

    中国的现实政治,虽然还有种种亟待改进之处,但内部的权力制衡和结果问责早已形成。

    实际上,中国政府对政策结果的评估、关注比很多国家都要严格。对政策的直接间接结果,官员甚至要承担个人责任。所谓政府可以不顾民意任意胡来甚至随便掠夺社会的说法,是情绪化和罔顾事实的。

    无视或抛开这些早已出现、历久成形、行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代之以所谓公开化、透明化的严格程序,权力受到的真实约束只会变得松弛、扭曲,而不是更有效。

    政治是一个复杂系统。和任何复杂系统一样,政治需要种种的控制、减速、周旋、冗余、协调,才能达到相对良好的结果。

    因此,在政治领域永远都不会有简洁明快、到处适用的“一招鲜”式的解决方案,参与政治的人,永远要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人际关系中整理、说服、盘算、谈判、威胁、拉拢……即使是那些坚持原则的政治家,要想真正改善国家的治理,也必须通过种种政治手腕和朋党,把原则转化为具有现实性的操作方案。能否做到这种转化,是优秀政治家和无能之辈的区别。而这种转化过程本身,同样无法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下。

    将这些统统抨击为“黑箱操作”,认为把一切暴露在“阳光下”才是政治的理想状态——这种“深刻”意见的唯一用处就是迎合外行对政治及社会事务的粗浅理解,博取他们的廉价喝彩。

    而且,这种“深刻”意见把人们对具体政策得失的分析、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都贬为“幼稚”、“上当”、“洗地”,而暗示除非彻底推倒重来,刨根掀桌,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否则根本不会有任何改善的可能。他们不耐烦平凡细致的工作,总想一劳永逸地找到灵丹妙药式的解决办法。历史已经多次表明,宣扬这种社会灵丹妙药的,不过是妄人而已。

    压制妄人荒谬主张的最好办法,就是拒绝他们那些转换问题、逃避讨论、投机取巧的“深刻”意见,坚持专注于政策和社会问题本身,就事论事,富有耐心地逐渐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由作者 李子旸 授权罗辑思维独家首发。

    罗胖曰:

    1. 公开透明是对司法的要求,不是对行政的要求。

    2. 诉求于公众,是最后的保障,不是唯一的原则。

    3. 真实且有效的政治博弈,只是权力板块之间的事,而不是舞台上的事。

    4. 现实政治永远是复杂博弈的结果,而不会是任何一种原则贯彻到底的结果。

    5. 就事论事地讨论事情,是事情真正得以被讨论的前提。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