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福特风云:企业为何而生?2016.3.11

     罗胖: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这句话当年看得我直犯迷糊,企业的目的不是创造利润吗?怎么成了创造顾客了呢?我创业之后啊对这句话才拍案叫绝。罗辑思维自己就是个例子,我们是先创造出了一个需要知识服务,而且接受我们服务方式的用户群体,然后才有后面的生意可以做啊!所以,一个企业表面上是生产东西卖出去,而实质上呢是生产人,通过产品巩固他们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这个逻辑,有两家企业非常典型:一个是今天的苹果,还有一个是一百年前福特汽车。这个周五啊,我们上架的新书是福特汽车创始人老福特的传记,这是一位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最大规模生产者和最大规模消费者的企业家。顾客不是就在那里的,顾客是被创造出来的,怎么才能创造顾客呢?您回复“顾客”,给你看这本书:顾客。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新书是《福特传》。

    我把亨利·福特的一生,概括为“造人”二字。

    你可能会奇怪,福特最出名的,不是造汽车么?

    虽然,他生产的T型车超过 1500 万辆,这个记录直到 1980 年代才被德国甲壳虫汽车打破,但从一个农场男孩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福特最大的成功和失败,恰恰不是造物,而是“造人”。

    在“造人”这件事上,亨利·福特经历了大喜大悲。

    他是第一个把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结合起来的“国王”,他又是亲手毁掉了王国继承人的父亲。

    1

    创造工业时代的制造者

    103 年前,亨利·福特推出了全球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流水生产线的问世简化了T型车的组装流程,把原来涉及 3000 个组装部件的工序简化为84道工序。

    很多人认为流水线是福特对于全球制造业最伟大的贡献。事实上,创造流水线上的工人才是最重要的。

    福特曾经说过,没有受过训练的工人走来走去找材料和工具的时间,比他们实际工作的时间还多,因而他们报酬很低,因为步行并不是一份需要高工资的工作。

    

    什么是流水线的本质?

    工人按照标准化程序生产,而不是按自己的方式来工作。

    高度分工,相互依赖。

    系统依靠每个人严格遵守纪律的心理共识来运转。

    如同中国制造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张瑞敏那一代企业家,他们最重要的贡献,不是造洗衣机、造冰箱,是把上亿单打独斗看天吃饭的中国农民训练成理解工业化生产逻辑的产业工人。

    2

    培养汽车产业的消费者

    1914 年,福特在自己的公司实行了 8 小时工作制和最低日工资 5 美元的薪酬标准,这个报酬是当时技术工人正常工资的两倍。

    你不能把这个行为单纯理解为一个资本家的慷慨,要知道福特还干了另一件事——成立了专门的“福特社会学部”,主要负责将福特公司员工们的个人生活标准化。

    起初,这个部门的调查员,专门到员工家家访,看他们是不是酗酒,家里干不干净,空闲时间是不是用在有益的事情上。后来福特又把家访改为对工人进行生活指导和教育培训。

    福特在干什么?

    这不是一个老板专制地对工人的生活指手画脚,而是在进行消费者教育。

    让工人挣足够的钱,同时,让他们习惯“体面”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才能保证他们对于汽车消费的渴求。

    这一切,不仅大大扩充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数量,更塑造了这个人群延续至今的基本样貌。

    可以说,福特为自己生产的产品,培养塑造了中坚消费者。

    3

    塑造商业王国的继承者

    埃兹尔是亨利·福特唯一的儿子,老福特花费了几乎全部心血来培养他。

    但老福特一方面深爱儿子,对他才华引以为豪,希望他继承家业;另一方面却对他的懦弱性格很不满,总是想刻意打击锤炼。

    最终,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把儿子逼上了绝路,英年早逝。老福特在缔造自己接班人的运动中,以悲剧收场,众叛亲离。

    

    企业的使命是什么?

    对于企业使命的理解,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种说法:

    是制造利润,

    是制造产品,

    或是制造价值?

    我却信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的:

    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中国人爱讲“天时地利人和”,但聪明的人终有一天会顿悟,到人类协作已经变得如此繁密的时代,你要的搞定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搞定人。

    搞定人,更精确的说法是——制造人。

    一个成功者一定是制造了支持你的人。

    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定是制造了一起奔赴美好的人。

    不回到人,我们对这个世界无从理解。

    老福特如何用一生巨大的成功和挫败诠释这句话,值得今天的商业探路者和生命探索者,从《福特传》中自己领悟。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