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如何避免愚蠢的勤奋2016.3.14

     罗胖:

    前天,徐小平老师和我发起的创业同学会,请物理学家李淼给我们一帮创业者上了一堂课。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呢,今天可以在得到APP里听到内容精选和我的课后感想。课间的时候啊,徐小平说,他春节后被现在的网红现象给迷住了,他还给网红下了一个定义:网红是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不需要靠任何外来的权威认证体系,来确认权威的人。哎,这个定义很妙啊!此前呢官员需要任命、教授需要职称、明星需要大奖,网红啥都不要,有喜欢她的用户就可以了,这个现象是前无古人。徐小平哈哈大笑说,你罗胖是读书界的网红,我老徐是投资界的网红,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那好吧,我们这两位网红发起的创业同学会,第二次就想和网红聊一聊商业模式问题。那今天您回复“商业”两个字,给你看点关于什么是商业天分的文章,还有我们对网红的邀请:商业。

    

    1

    几个投资机构的老板,跟我聊天时,说了这么件事。

    有个出身农家的年轻人,读书时特别拼,拼命的程度让同学们都害怕。

    他从来也不玩,只闷头读书,经常一个多月不洗澡。后来他自己搞项目攻关,一个多月足不出户,身上都生出霉味。功夫不负苦心人,最后他研究出来个非常奇特的产品。

    这个产品,铁定是有庞大市场需求的。它就是枚手机,但可以用来控制所有的家电,电灯、电视、空调、微波炉和烤箱什么的。

    研发成功,他洗澡刮胡子,带着试制品出来融资。

    投资公司见到这款产品非常感兴趣。于是双方晤谈,谈着谈着,投资者兴趣就淡了,脱口冒出来句:哎,我们这儿缺个产品经理,你来干如何?

    啥?年轻人愤怒了。他是出来开宗立派开山创业的。可这些资本家居然想让他打工,这事……根本没法儿谈。

    这个年轻人把他们几家投资机构都找了。每家投资机构的反应完全一样:见到产品,先是眼前一亮,聊着聊着,就没了兴趣,最后不痛不痒的说了句:哎,我们这儿缺个产品经理,要不你来试试……

    最终,这个年轻人,拿着他的产品,于十字街头茫然四顾。

    他付出那么多,何止掉肉脱皮,几近抽筋剥皮。为什么还得不到认可?

    2

    哪些人天然适宜商业社会,哪些人融入就比较难呢?

    先说商业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一个字儿——卖!

    有些人一看到这个卖字,就特别的反感——这些人肯定不是适宜商业社会的人——那我们换个委婉的说法:交换!

    商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换。

    商业社会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对别人来说必须要有价值,有价值才能够遇到买主儿,才能够换回你需要的生存资源。

    人类社会用来交换的产品,有这么五个层次:

    第一层,是身体,这是成本最低的,所以最受公众排斥。但你会发现,公众一边排斥他人的身体交换,一边对颜值趋之若鹜,你想明白这种矛盾的现实,就了解了人心人性。

    第二层,是体力交换,这个产品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价格很难上来。除非整个社会富裕了,人值钱了,这个产品才水涨船高。

    第三层,实用型产品,诸如农产品、电子产品、金融产品等,这些产品是社会化生产的成果,只有组织者才能够获利,打工者是无利可图的。

    第四层,平台产品,就是用来生产具体产品的组织结构,这个难度更高。

    第五层,智慧型产品,虽然现在有文化产业,甚至还有智慧产业,但真正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少之又少。

    你会发现,身体交易不被公众允许,体力又卖不了几个钱,余者都是高精尖,距离公众明显有点远——人类创造了商业社会,但只有极少数人,才适合这个世界。

    那么,有没有一个世界,能让绝大多数人都甘之若饴呢?

    答案是——没有!

    3

    维系人类群体的有三个纽带:暴力、财富与智慧。

    暴力社会只有极少数极少数人获益,财富社会则会让相当数量的人获益,甚至能让所有人受益。至于智慧社会,在人类进入下一个进化环节之前,这个事甭指望。

    这就是说,以交换为特征的商业社会,是人类最不坏的选择。

    ——最不坏的意思是说,商业社会并不是好社会,太多人无法适应,在这个社会里充满痛苦。但不选择这个,就只能得到一个更坏的暴力社会。

    两坏相权,只能挑个比较不悲惨的。

    重复一遍,商业社会并不是个好社会,但如果你拒绝它,就只能得到更恐怖的暴力世界。

    4

    只有具备商业潜质的人,才能适应商业社会。

    只要你具备商业潜质,不管在哪一层,铁定是层层上升。你不需要掉肉脱皮,商业社会如水,具备商业潜质的人,是木块,天然就浮在水面上。

    ——那些经过打拼,掉肉脱皮获得成功者,他们本来不具有商业潜质,但在打拼之中改变了自己,终于具备了商业潜质。

    ——更多的人,打也打了,拼也拼了,肉也掉了,皮也脱了,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折腾到最后,仍然是铁板一块积习不变,所以他们拼到最后,是鸡飞蛋打鱼死网破。

    5

    你必须成为一个商业交换者。

    能够在商业社会如鱼得水的,莫不是交换者。他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交换,知道交换的价码,懂得交换的心理,擅于交换模式的谈判。只有具备这个能力的人,才有资格称为交换者。

    你如果觉得,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那你就错了!

    人类的天性,是极端厌恶交换的。

    6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艾瑞里做过一个实验。

    课堂上,他拿来一大叠信封,说:同学们,你们所有的人都将得到一只信封,有的信封是空的,有的信封里边有张球赛门票。

    有人将得到门票,有人毛也捞不到一根,就看你们每个人的手气了。

    然后他随机分发信封,果然,有的学生拿到空信封,有的则得到了张球赛门票。

    然后艾瑞里说:现在,你们这些有门票的同学,把门票出售给没有门票的同学。你希望卖多少钱?把价格写在纸上。买门票的同学,你希望多少钱买?也把价格写下来,然后交上来……

    交上来之后,艾瑞里计算了一下:

    卖门票的同学,平均售价是每张2400美元。

    买门票的同学,平均买价是每张170美元。

    170比2400,这就交易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价格差距。

    7

    艾瑞里的交易实验,堪称人类社会的缩影。

    买卖双方心理差距太大,根本没有交易的可能。只有交易者,才能够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交易。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的开头,那个创业的年轻人,他苦研技术,但对于商业社会的规律,一无所知。

    他不知道,在商业社会里,产品是没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是人。

    只有交易者,才能够获得这个社会的认可,才能够把泥土卖出黄金价,才能把黄金以泥土价买进来,才能够获利。在你完成自我转型之前,无论掉多少吨肉,扒多少层皮,也卖不掉自己——反之,一旦你完成这个转换,就会于瞬间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捞到盆满钵满,吃到肚皮肥圆。

    8

    艾瑞里的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商业社会的适应者,必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不迷信暴力。

    他们知道人类的天性喜欢囤积,交易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鸿沟。但这只是人性,而非谁剥夺你或侵害你。你要做的是弥补双方心理落差,而非终止谈判。

    第二,不拘泥固执

    在排斥商业法则的非交易者心中,卖就意味着莫名的屈辱,他会给自己定下许多规则原则,为交易设置障碍。而在商业者看来,交易就是交易,人为设置障碍,纯粹是找抽。

    第三个,遇事不绝对肯定

    交易者知道,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人心更不确定。而在排斥商业者的眼里,这世界固化不变。后者的心里,充斥着一大堆的应该,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偏偏不理会现实。

    第四个,从不自以为是。

    交易者见多了人类的蠢,也见多了人类的聪明智慧。从不敢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而不适应商业社会的人,却多半坚信自己的主张。为点鸡毛蒜皮,动辄誓死捍卫。

    第五个,从不主观臆测。

    交易者知道,人心起伏不定,博弈永不终止,每当你接受一个固化的现状,下一步必然是全局翻盘。所以他们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而是以一种空明的心态,应对人生。

    9

    传统文化中,商人都是一脸油滑的奸笑。这个形象真的很逼真。

    成功的商业者,始终在做一件事:以微笑为掩护,摸你的底价。

    而愤世嫉俗者,总是板着一张后娘脸,好象全世界都欠了他。只是因为这类人的心中,从来就容不下别人。

    ——知道这个道理,愿意转型成为商业交易者,你就不需要掉肉脱皮。不接受这个社会的规律,别说掉肉脱皮,就是扒皮抽筋,也无改于这个世界之分毫。

    本文由作者 雾满拦江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雾满拦江”。

    罗胖曰:

    宗毅跟我讲,近来企业家中有一个思潮——

    创业,还不如当网红。

    创业者辛辛苦苦搭建一个企业组织,盈利能力往往还不如一个人天赋的自由发挥。

    一位淘宝网红实现月销售过亿,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那么问题来了——

    1.这是一个局部现象,还是一个普遍趋势?

    2.企业必须网红化吗?

    3.网红必须企业化吗?

    4.网红如何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徐小平、罗振宇联合发起“创业同学会”诚邀——

    20名网红前来闭门切磋。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