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知识大融通》未来生存法则:打破认知壁垒2016.6.3

     罗胖:

    话说在一个微信群里,大家在热闹的讨论:如果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来会不会砸死人呢?一帮物理学博士各种公式、各种算,后来有个人实在是憋不住了,说你们什么时候见过下雨砸死人的?还在这儿算。唉,这个笑话说出了人类现代知识的一种困境啊,学科是分的越来越细,但每个学科都在失去和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个周五呢,我们上架的这本《知识大融通》是一本野心很大的书,它描述了人类知识谱系是怎样从一颗种子,逐渐长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作者威尔逊,是一位跨界知识大神,他曾经用生物学逻辑解释社会人文现象,震撼了整个知识界。经常有人让我推荐一本书给他,但这个任务真的很难呐,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状态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了这本书《知识大融通》,你就等于有了一副终身受用的知识地图,你可以随时从中找到自己当下的方向。今天给你看这本书:知识。

    三个月前,谷歌围棋人工智能大战韩国棋手李世石。

    四比一,AlphaGo赢,那无疑是一个关键时刻。

    每个对时代变化敏感的人,恐怕都在心里掂量:人类还剩多少优势可言?

    当时我正跟物理学家李淼在一起,我们俩有个共识——

    1. 未来,靠知识驱动的商业,将成为创业的主流。

    2. 只有那些不断超越科学和人文的壁垒,融通这两种文化的人,才能站在价值链顶端。

    技术不断推进,认知壁垒,会是未来限制人的唯一壁垒。

    问题来了,认知壁垒怎么打破?

    今天给大家推荐《知识大融通》。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人类认知成长的路径和次第。

    它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读书潜在的逻辑指南,帮你轻松理解自然、科学、人文和艺术的内在联系。

    打个比方,这本书就是人类整个知识谱系的一个进度条,不但提示安装流程,还提示安装进度。

    


    认知进化大推演不得不说,《知识大融通》是一部整合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的野心之作,它帮我们推演了——

    1. 科学和人文是同一台纺织机编织出来的。

    2. 纯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物理、化学、生物学渐次发展。

    3. 大脑是一部计算机,负责计算我们祖先需要的生存和繁衍策略。

    4. 人类思维和情感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5. 人把对他人和环境的认识发现规则化、制度化之后,文化就产生了。

    6. 文化和大脑一同演化。

    7. 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人类形成部族、伴侣、联盟关系的趋势。

    8. 经济学探究基于人类真正的偏好和选择的策略。

    9. 文学来自于对普遍生死问题的关切,比如亲缘、危险和竞争。

    10. 艺术依赖寻找最佳形式的原始眼光,以及我们视觉系统的一系列偏见。

    11. 道德来自使人类可以和谐共处更好生存而产生的同情心和内化准则。

    12.?一切创新都是生物过程,它必将发生。

    这是自牛顿以来的自然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营造的终极理论之梦,威尔逊走得最远。

    最重要的不是结论本身,而是作者的推演过程。

    分到极致,是时候融通了启蒙运动之后,人类的认知拓展飞速分化。学术、思想、科学,甚至艺术和运动上的进展,统统体现为越来越细的分科。

    像达·芬奇那样的横跨科学、艺术、哲学领域的通人几乎绝迹了。

    直到二三十年前,一批非典型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倡导用“第三种文化”打破纯粹人文和科学分野,寻找洞察世界的新途径。

    爱德华·O·威尔逊是其中视野最开阔的知识巨人,《知识大融通》把不同学科的现象和理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单一、连贯的解释体系。

    科学与人文,甚至艺术本就是同根生长,最终都将汇聚融合。

    洞悉这个世界的真相,唯一的障碍就是认知障碍。

    威尔逊的前瞻性在于,他在十几年前就预言了人类将迎来跨学科的知识融合,现在,这个时候到了。

    而且,他最牛的地方是找到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在《知识大融通》里为你重演进化路径。

    

    著、译、校豪华天团?对我这样一个文科生来说,威尔逊是大神级的人物。想当年,他那本巨著《社会生物学》,对我的影响巨大。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生物学”的学科范畴,在探讨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交叉问题上走在了最前沿,理论的解释力之强,从此开启了我关注进化论,阅读生物学的极大热情。

    可惜这书的中文版当时只印了 4000 套,翻译还被人各种吐槽,如今它已经断版了。

    不过现在看来,《社会生物学》只是威尔逊这盘大棋的中间成果,他要干的是《知识大融通》这个更宏大的工程。

    

    这本书,涉及到非常庞杂的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对翻译者自身知识素养要求非常高。

    这一次出版方选择了《知识大融通》的台湾译本。

    译者是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博士梁锦鋆

    还专门由台湾大学教授、世界科学院 2013 年化学奖得主牟中原和台大哲学系教授、国学大师傅佩荣共同校对。充分保证了这本书中文版的知识品质和文字美感。

    说实话,内地的出版业,一本书很少有这么豪华的译校天团。

    罗辑思维携手中信出版社,独家定制。

    围棋人机大战之前,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向大众解释说:“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

    其实,我知道,赢家只是懂得融通的那一小部分人类。

    本文作者:罗振宇,首发于公众号罗辑思维。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