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我们都是自信的傻瓜2016.6.7

    

    新东方创始人 俞洪敏 王强 徐小平

    罗胖:

    有位朋友跟我讲,有一个很简单、轻松的方式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好,那就是别人提到任何你不懂的名词,都兴致勃勃的请教人家,这是啥意思咧?你别看这事很小,一般人还真就做不到。比如说干互联网的嘴上经常讲什么PV、UV,可有几个人是真懂它的含义啊?但为了面子嘛,谁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概念开口问人。那位朋友说:随口向他人请教,第一,你这是在暗示尊重对方的专业权威,对方当然爽;第二,你不怕在他面前暴露无知和软肋,这其实是一个更为强烈的示好;第三,显得你很好学上进,你看,张嘴疑问,既随时长了学问,又向对方做了三点强烈的暗示,而且一般人还做不到,还有比这更好的社交方法吗?那今天给你看为什么不懂装懂这么普遍,另外还要请你听一段导演陈可辛对《李翔商业内参》推荐的语音:方法。

    陈可辛:

    大家好,我是陈可辛,电影《中国合伙人》正式上映之前,我请过一些朋友去看样片,包括徐小平,沈南鹏等,李翔也在其中,或从中被感动了,我听说他哭了,后来才知道他做过很多年的商业记者,对《中国合伙人》的原形,新东方的几个创始人都很熟。我一直对中国发生的故事感兴趣,在国家发生如此快速的巨变,很多人的命运也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各个领域,电影是表现这种变化的方式,理解和报道也是。我很期待李翔在未来能够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帮助更多人理解更高效率的方式,了解正在发生的变化。我会关心和阅读他做的新媒体产品:李翔商业内参,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1 “扯淡”的街头采访


    美国 ABC 深夜脱口秀“吉米鸡毛秀”在某音乐节现场做过一次街头采访,他们胡乱编了几个乐队的名字,然后问现场乐迷对这些乐队的看法,结果许多“很懂音乐”的朋克们纷纷开启瞎扯模式,对压根不存在的乐队评头论足。

    比如,一位戴粗框眼镜穿奇怪图案 T 恤的男孩,被问到“最近的热门话题都是关于 Dermatitis 的,你认为他确实能引领新的潮流吗?”时,迷茫的他表示:“当然咯!”

    而 Dermatitis 其实是皮炎的意思,压根就没这么个乐队。

    另一位镇定的年轻姑娘不仅听说过不存在的“Tonya and the Hardings”,还知道不少——

    “许多男人都在谈论她们呢,说她们实在太难忘了,话说这些男人本来都不粉什么女团的,他们都这么说了可见这个乐队很棒啊。”

    这个乐队是真的;

    看名字应该是个女子乐队;

    感觉应该挺特立独行的……

    ——仅仅根据少量给定的信息和一些联想出的脑洞,她就拼凑出了一个看起来像模像样的评论。

    2 “躺枪”的路人甲

    这个恶作剧是鸡毛秀的特色栏目“扯淡路人访谈”中的一部分。

    这个栏目总是在调侃那些自以为是的潮人们,记者会问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前提都是错的,如上面的音乐节街头采访,再如纽约时装周听时尚潮人如何吹牛。

    被调侃的人,看起来也是蛮让人心疼的。

    他们有些明显只是想在镜头前说点什么,来掩饰自己对话题的一无所知;有些是想取悦记者,免得回答“我不知道”让对方扫兴,结果都变成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而对于最自信的那批人来说,陷阱是更深层次的。

    他们往往显示出确实捕捉到一些线索,就好像真的有什么事实、记忆或者直觉让他们确信自己的答案是如此合理。

    3 无知使人盲目自信

    上述事例就是“达克效应”的体现:

    很多时候,无知并不会让人们变得惊慌失措、困扰或是更加谨慎,相反地,它有时会让自以为懂一点点的人们变得盲目自信。

    不止是鸡毛秀里随机采访的普通人,就连一些通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也会印证“达克效应”的存在。

    在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询问受访者是否熟悉一些物理学、生物学、政治学或地理学概念,其中混杂着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概念,比如“视差板”、“超级脂肪”等等。

    结果表明:90% 的人至少熟悉所问到的 9 个概念中的 1 个,但其实, 9 个全是假的。

    4 无知的头脑只是混乱的集合

    美国作家威廉·斯塔福德曾经把受教育定义为“拥有区分你所知道的与不知道的能力”,这和孔老夫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疑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

    事实上,教育只是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知道得更多罢了。试试回想你大学里学过的那些概念知识,有多少你只是听了耳熟,实际上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

    一颗无知的头脑从来不是空空如也,而是混杂了各种偏见、鸡汤的所谓“干货”。

    至于药方,我们正确检视自身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不知道”,这并非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不过我觉得,仅仅是承认“我不知道”恐怕只能是一个诚实的无知者,配合一点“好奇心”服用药效更佳。

    本文译者?潘姜汐熹,选自微信号“好奇心研究所” 。

    罗胖曰:

    有一位语文老师告诉我——

    仅仅随时查字典这个习惯,就淘汰了大量的人。

    所以,求知之道其实有三——

    1. 承认“我不知道”。

    2. 保持好奇心。

    3. 马上就问。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