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语言的饥荒”和“思想的贫困”2016.6.13

    

    罗胖:

    昨天我提到张天一的那段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感触啦,就是一个人的进步途径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人通常认为,人进步都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嘛,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哎,但真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在各种外在的小事情上日积月累,最终才有可能形成内心的巨大进步。比如说,你想提高写作水平,空谈什么悟性啊才情啊都没用,最管用的手段就是多读多看,看到好词、好句子就记下来,这种笨方法进步反而最快。再比如说,你想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其托着腮帮子去沉思,还不如积累更丰富、更多元的表达方式。一个人如果提到秋天,只会说什么金秋十月、万里无云的人,是不太可能会独立思考的。那今天给你看篇著名的文章,告诉你表达能力是怎样倒逼思考能力的:表达。

    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词包括大海、高速公路、远足旅行……大海是一种皮质沙发,当你累了,你可以说,我要坐在大海上休息。高速公路是一阵强烈的风。远足旅行则是一种坚硬的材料……”

    这是电影《狗牙》的开场白,《狗牙》是 2009 年的一部希腊电影。这个电影说的可不是现代诗歌的创作,它讲的是一个奇特的封闭家庭,但这个家庭有着极权主义的全部秘密。

    ◇

    父母用高墙把房子给围了起来。他们反复告诉三个已近成年的孩子,高墙外面的世界凶险残暴,只有高墙里才安全幸福。

    他们还告诉孩子,只有开车才能出门,而要学习开车,必须等到他们的“狗牙”掉落。

    他们家没有网络报纸,没有电视广播,没有任何关于外界的信息。

    孩子们在安静的房子里日复一日地玩着单调的游戏。当一只野猫闯入庭院,儿子毫不犹豫地杀死了这个不速之客,父亲夸他干得漂亮:“猫,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动物,专门以吃人为生。”

    ◇

    在这个父亲的治理术中,有暴力——孩子们经常挨打挨骂;有洗脑——录音机播放的永远是“爱家主义”宣传;有贿赂——父亲给孩子们买好吃好玩的,甚至定期给儿子送来性伙伴预防他逃跑……

    总之,父亲实施的是“教科书式”的极权统治。在这个统治模式里,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对语言的改造。

    大海是多么危险的事物。它蔚蓝,辽阔,深不可测,唤起孩子们的憧憬,简直是亚当夏娃面前的那只苹果。而沙发多么安全舒适,它上面只能坐着昏昏沉沉的屁股。于是大海被定义成皮质沙发。

    当所有深不可测的都被定义成安全舒适的,神奇的都被定义成平淡的,飞驰的都被定义成呆滞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成了一个“脱敏”的世界。儿子从妓女那听说一个新词“鬼”,他问“什么是鬼”,妈妈面无表情地说,鬼是一种很小的黄色的花。

    2

    一切专制者都试图控制人的思想,但警察无法进驻人的大脑,于是只能控制思想的表达。语言因此必须被消毒,被驯化。

    一些词被妖魔化,另一些词被扎上蝴蝶结,一些词被灌入硫酸,另一些词则被喷上了香水。

    多年的教育之后,一提起“农民起义”,我就想起了“可歌可泣”,一说到“地主”,我就想到了“剥削”,一说到“国民党”,就想起“三座大山”……

    成年以后我知道历史并非如此非黑即白,但这些被“加工”过的词汇在意识深处留下的情绪反射却经久不去。以条件反射代替思考,使每一个词语在展开其内容之前散发出某种“气味”,正是此类教育的成功之处。

    3

    重新定义词语只是阉割语言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取消某些词汇的存在。

    《1984》里,大洋国发明了一种新的语言,叫做“新话”。赛麦是大洋国的字典编辑,他兴奋地告诉主角温斯顿,新话是世界上唯一词汇量在逐年缩小的语言。

    “你难道不明白,新话的全部目的就是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我们要使得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不可能有任何语言来表达这些思想。

    让反动思想不可能找到词语来表达,这可真是一个控制思想的绝招。几乎相当于想吃椰子就是找不到砍刀,想烧水就是找不到容器。

    你想说“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锁链”?对不起,世上并没有“锁链”这个字眼。“失去的只有枷锁”?对不起,世上也没有“枷锁”这个词。镣铐?查无此词。绳索?查无此词。紧箍咒?这是什么东西?……好吧,让你闹革命,无产阶级失去的全都是面包。

    ◇

    当然,不断增加敏感词的代价就是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

    极端的例子就是文革大字报体,全都是“打倒”、“万岁”、“毒草”、“怒火”这样干瘪的词汇,汉语从一个水美草丰的田野变成不毛之地。

    郭沫若给江青写道:“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甚至老舍也写过 “万岁万岁万万岁”。

    即使是极权的反抗者,也找不到自己的语言——他只能借用当权者的语言。

    遇罗克的《出身论》说的是人人平等的道理,字里行间却充满“捍卫毛主席路线”这样的字眼。

    杨曦光的《中国向何处去》主张直接民主,但文中处处是“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类的八股。他们想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但是他们能找到的“米”只是最狰狞的词句。

    4

    思想的钳制造就语言的饥荒,但语言的饥荒也恶化思想的贫困。一个政权的专制程度,总是和它的词语丰富程度成反比。

    《狗牙》里,驯狗师说:“狗可以像泥土一样被塑造。”这样的隐喻真叫人惊恐,但果真如此吗?秋菊不懂得“人权”这个概念,但是她知道要个“说法”。普通人鲜有使用“民主”这个字眼,但是懂得“商量”之精神。

    真实的情感总要找到它的语言出口,就像有翅膀的东西总想张开它的翅膀。

    《狗牙》的结尾,大女儿砸掉自己的牙齿,藏在车的后备箱里逃了出来。有一天,她将穿过高速公路去远足旅行,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那时候,父亲再也不能向她隐瞒这个世界有多么神奇。

    本文由作者 刘瑜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新世纪》专栏。

    罗胖曰:

    我在视频节目里提到过——

    为什么学习英语很重要?

    不是为了考托福、留学美国。

    而是因为英语有两个难得的优点——

    1. 没有宏伟的“大词”。用英语思维,很难被忽悠。

    2. 词汇量极其丰富。是天然的独立思考的语言。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