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格雷厄姆:伟大的城市吸引有抱负的人2016.6.22

     罗胖:

    最近我回答了很多朋友家的孩子怎么填报志愿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城市最重要,学校其次,专业最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啊?因为现在,年轻人进行人生选择的目的变了,我们上大学那会,所有人生选择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结果。而现在呢,哪还有什么确定的好结果啊?你就是刚看见这个专业将来有前途,毕业的时候往往发现这个专业已经不值钱了,一切都在变动中之中,你是甭想靠一次选择就能锁定一个好结果。所以现在年轻人人生选择的目标就变成了:选择是为了更多选择,为人生找到更大的腾挪空间。就像我们创业公司,重要的不是现在挣多少钱,而是为未来增长找到多大的可能性。所以我才说,城市最重要,专业最不重要。那今天给你看一篇关于城市选择的重要文章,以及作家余华在我们这说的60秒:城市。

    余华:

    大家好,我是余华,一个人喜爱音乐是容易的,一辈子喜爱音乐也是容易的,但是像雪枫这样时时刻刻都在喜爱音乐很不容易,他人生的追求、生活的乐趣全在古典音乐里面,除了这个没有别的。他用想象的方式,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不同的时间里的音乐家交谈,他的交谈夜以继日,终而复始,我觉得那些音乐家可能已经讨厌他了。那么多年来,雪枫一直在和身边的朋友分享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这些雪枫的朋友都是受益者,现在雪枫决定走出身边的朋友,走向天下的朋友,所以祝贺雪枫,也欢迎大家订阅雪枫音乐会。

    李翔商业内参 雪枫音乐会 等尽在罗辑思维资料群读书会

    

    英国孤傲症画家斯蒂芬·威尔夏 《纽约球》

    《纽约球》是威尔夏(Stephen Wiltshire)的一幅著名作品。威尔夏介绍说,“绘制鸟瞰图很困难,困难在于记忆的信息太多,太多的窗户、公园和建筑。绘制像伦敦、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城市很有趣,因为它们的轮廓线全年都在变化。一生中,我已经看到伦敦和纽约的轮廓线发生了许多变化。”

    1

    伟大的城市吸引有抱负的人。在城市里徜徉时,就能感觉得到。城市在通过几百种方式向你传递着信息:你能做得更多,你应该再努力一点儿。

    这些信息千差万别,令人瞠目。

    纽约告诉你,最重要的是:你要赚更多的钱。当然,也有其他信息——你应该更时髦一点儿;你应该打扮得更帅一点儿。但是最清楚不过的信息就是:你的钱包得再鼓点儿。

    我喜欢波士顿的一点,就是这里城市在告诉你:你应当更聪明。你真的需要读一读你曾经列进读书计划的那些书了。(注:波士顿的剑桥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所在地)

    在你探究一个城市在发出什么消息时,答案常常会出乎意料。硅谷对聪明脑瓜很是偏爱,它传递的消息却是:你应当更强大。

    这和纽约的有所不同。权力在纽约也有作用,不过纽约人有点儿见钱眼开,即使那是你不费吹灰之力继承来的。而在硅谷,飞来横财除了地产商,没人看得上眼。这里在乎的是你如何影响这个世界的。人们关注 Larry 和 Sergey 不是因为他们腰缠万贯,而是这两个家伙控制着谷歌,而谷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2

    一个城市发出什么消息有多大的影响呢?经验告诉我们:很大。你也许认为生活地点的不同对你充其量就只有区区百分之几的影响。然而反观历史,在每个时代里,大多数做出大事的人都扎堆在少数几个地方。

    比如生活在米兰的达芬奇。实际上,每个你有所耳闻的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画家都住在佛罗伦萨,尽管米兰的城市规模毫不逊色。既然米兰人的天分也并不差,那么我们可以假定在米兰也诞生了一位和达芬奇同样天资聪颖的小家伙。可是他后来呢?

    如果和达芬奇一样厉害的家伙都被环境埋没了,你觉得自己又有多大胜算呢?

    我是不行。即使我相当顽固,我也不会去争这个“人定胜天”,我会试图去利用环境。

    我一直觉得伯克利是个理想的地方——相当于有了好天气的剑桥。但是前几年在那里住了一阵子,大失所望。伯克利发出的消息是:你得过得更好。在伯克利能过上非常“文明”的生活。北欧的人过来生活会“此间乐,不思蜀”。但是,这里你听不到嗡嗡而过的雄心壮志。

     3

    无论你如何坚定不移,但周围的人对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很多人意志坚强,不会入乡随俗人云亦云,但是周围的人要是对你心中的事业不屑一顾,能坚持去做的人就不多了。

    由于志气之间一定程度上有点儿互斥,而推崇多个又难免费神,所以每个城市都倾向于一种雄心壮志。

    波士顿的剑桥人才济济不只是聪明人扎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那边人们不在乎别的;纽约和湾区的教授走路都抬不起头,直到有一天弄到了点儿风投或者开了家小公司,腰杆这才稍稍直起来一点儿。

    纽约人从网络泡沫时代一直都在问一个问题:“纽约能否像硅谷那样成为创业者的乐土?”这里就能给出一个答案——人们不愿意在纽约开创公司的原因就是,纽约看重的不是这个,在这里你觉得自己就像是个乡下人。

    从长远来看,这对纽约并没有什么好处。新技术的力量最终会转化成钱。可以说纽约也认识到这一点了,只不过比起硅谷,它更看重钱。

    4

    我至今没有看到可作为智慧中心能与剑桥比肩的城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虽然也在发着类似的消息,但是比较微弱。

    巴黎曾经是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聚集的中心。如果你 1300 年去的话,它也许和剑桥现在发出的信息一样。但是去年我在那里住了一阵子,住在那里的人们的雄心已经与智慧无关了。

    巴黎现在发出的消息是:做事要有风格。我打心底也赞同这个观点。

    我旅居的城市里,巴黎是唯一一个人们真心在乎艺术的城市。在美国,只有阔佬们才买原画,即使那些久经世故的老手最多也只能冲着画家的名头去买画的。但是在巴黎,你黄昏时分透过玻璃窗,会看到人们真的在乎画作画得好不好。可谓巴黎一瞥,美不胜收。

    5

    是不是你胸怀大志就一定要去一个伟大的城市居住呢?非也;所有的伟大的城市都激发着某种雄心,但是它们并不是唯一的地方。一些工作,你只要一帮聪明的同事一起打拼就够了。

    城市能够提供听众,选择同行。而这些对于像数学或者物理这种学科不那么重要——除了你的同事,没人关心你的工作,而是否优秀也很好辨别,管理委员会就能很好的招到聪明人过来。在这些领域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办公室,几个不错的同事。地点就无所谓了——哪儿都行。

    你不必在一个伟大城市终老就可撷取其精华。至关重要的几年集中在你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很明显,你不必非得在这样的城市里长大,你也不必去其中的一所大学求学。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有几千人的校园般的世界就够大了。而在大学里你还不必触及最难的事情——发现并解决新问题。

    当你开始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时,身处一个四周都是同党的令人振奋的环境就可令你受益匪浅。一旦发现并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就可以离开。

    除非你已经确定了要做什么以及哪里是事业的中心,否则你年轻时最好多挪几次窝。

    不在一个城市生活,很难辨别出来它发出什么消息,甚至你都很难发现它是否在发消息。而且你得到的信息经常是错的:我 25 岁时在佛罗伦萨待了一阵子,我原以为这里是个艺术圣殿,结果我来晚了,晚了 450 年。

    6

    即使一个城市是一个激荡着雄心的地方,在听到它的声音前你也不能确信你和它是否能产生共鸣。

    当我搬到纽约住时,一开始就激动的不得了。这地方真不错。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意识到:我和他们不是同路人;我一直在纽约找剑桥——还真的找到了,在非商业区,不远,一小时的飞机就到了。(波士顿)

    有些人 16 岁就知道自己一生的目标,但对于绝大多数有雄心的年轻人,领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比“天生我才有嘛用”早一点儿。他们知道得做点不平凡的事情,只是还没确定是要做一个摇滚明星还是脑外科医生。这也没什么错。

    只是如果你壮志在胸,就得反复试验去找到去哪里生活。你要是在一个城市过得很自在,有找到家的感觉,那么倾听它在诉说什么,也许这就是你的志向所在了。

    本文作者 保罗·格雷厄姆,翻译译言网 al_lea ,选自微信公众号“盛盛GO”。

    罗胖曰:

    我从上中学时就一直向往北京。

    后来也果然来了北京。

    总觉得北京哪里有点不对头。

    但是我描述不出来。

    后来,有位上海姑娘第一次来北京。

    逛完一圈后说——

    “北京好是好,就是有点欺负人。”

    哈哈。对了。就是这个词儿。

    她听到了这个城市最幽微的声音。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