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细节》:如果你不想总是半途而废……2016.8.13

     罗胖:

    昨天我说啊,一定要学习别人已经证明有效的套路,我觉得可以给套路这个词起个好听的名字,叫“非正式的知识”。所谓的正式知识嘛,是指那些可以写在教科书上的知识,哎,但是还有一些知识,没那么光明正大,适用的范围和时间也很有限,但是很有用啊,这些知识书上就没有啦,只有的特定的人那儿去学啊。举个例子,很多运营电商的人都会在页面上用白色的字在白色的底上写上很多词。哎,你说这不是瞎耽误功夫吗?用同样颜色的字在同样颜色的底上写,那谁看得见啊?对,就是不让用户看见,但是搜索引擎能搜得到,用户没准搜个什么词,莫名其妙就会来到这家店。哎,你看,这种细节里的小套路,没有内行人的传授,你摸索在长时间也未必能琢磨的出来。那今天给你看《细节》这本书里的一个小片段:细节。

    1

    假设有一天,你约了朋友喝咖啡。点单付账之后,咖啡师递给你一张积点卡,说每买一杯咖啡就能集一枚印章。攒齐十枚印章之后,就可以免费换一杯。你接过卡片,发现她已经在上面给你盖了两个章。

    如果我想得没错的话,你已经朝着那杯免费咖啡进发了。

    如果你取得的进展可以用两种方式描述:你已经走完了 20% 的路,以及你还有 80% 的路要走。

    哪个说法更能激励你完成任务?

    原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对想赢得忠诚客户的咖啡店老板有用,对任何一个想要说服他人(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完成任务的人,这个答案都是有意义的。

    2

    说服科学专家古敏中和艾莱特·菲什巴克认为,要是把注意力的重点变一变,人们完成任务的干劲儿就会变得更强。

    他们假设:

    在任务刚开始的时候,与其把关注重点放在尚未完成的、比例较大的部分,不如把重点放在已经完成的、比例较小的部分,因为这样做会让人劲头更足。

    为了测试这个猜想,古敏中和菲什巴克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的实验,其中一个选在了一家人气很旺的寿司店。

    在 4 个月的时间里,900 名该店的常客参与了一个忠诚客户奖励计划:午餐期间来店消费十次,就可获赠一次免费午餐。

    一半顾客拿到的是空白卡片,他们获知,每吃一次午饭,就可以加盖一枚寿司形状的印花。由于每次消费盖一个章,顾客的注意力就被引导到了累积的进展上。咱们把这组顾客称为“进度累积组”。

    另一半顾客拿到的卡片上,10 个寿司形状的印花已经盖好了。每来店吃一次午餐,店员就用打孔机打掉一个印章。因此,这批顾客关注的是距离那顿免费午餐还剩余多少没完成。咱们把这一组叫作“剩余任务组”。

    说到此时,我们需要强调一个事实:由于这项研究是发生在一家正常营业的餐馆,因此顾客的消费情况十分多样。

    例如,独自来吃午饭的顾客会得到一枚印花,是在卡上打一个孔,这意味着每次只朝目标前进了一点点。但请一群朋友或同事们来吃饭的顾客可以得到多枚印花(或是在卡上多打几个孔),这意味着他们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分析结果之后,研究人员发现:

    如果顾客最初取得的进展较小,即独自吃饭或请客人数很少,那么“进度累积组”的人更有可能再次回到餐馆消费。如果顾客最初取得的进展很大,那么情况就反过来了,“剩余任务组”的顾客更愿意回来。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当顾客的注意力焦点被引导到较小的数字上时,完成目标的积极性更高。无论这个较小的数字指的是已经取得的进展(通往免费午餐的路,你已经走完了 30%),还是剩下的任务(你还有 30% 的路要走)。

    古敏中和菲什巴克把这个理论称作“小数字假说”。

    3

    这里面的含义很清楚:无论你的目标是提高客户忠诚度,还是只不过想激励他人或你自己更积极地完成任务,这项研究的建议是,你应该在早期的时候,把目标对象的注意力引导到已经取得的少量进展上,而不是盯着尚未完成的较大数字。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执行任务的早期,盯着小数字能够唤起人们尽可能高效做事的欲望。

    从完成了 20% 进步到 40%,这相当于进展翻了倍,行动看起来非常高效。相比之下,如果进度从 60% 增加到 80%,同样都是 20% 的增量,但感觉上不过是已完成任务的四分之一。

    因此,当管理者想要激励员工积极实现销售或绩效目标的时候,应该针对大家已经取得的成绩给出反馈,借此来保持最初的冲劲,比如,“新季度刚开始一周,大家就已经完成了季度目标的 15%”,而不是“咱们头一个星期干得不错,现在还有 85% 的任务有待完成。”

    同样,如果某人想督促自己定期存钱,好买一部新的高清电视,或是夫妻俩想要还掉信用卡或个人贷款,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虽小却很重要的、已经取得的进展上,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银行和金融机构甚至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协助顾客:把顾客已经取得的存款或还贷进展放到报表和网银页面上去,就像领英(LinkedIn)做的那样——把会员的线上简历完成进度标出来。

    ◇

    但是,还记得在寿司餐馆一上来就消费了很多的顾客吗?

    这意味着他们很快就累积了许多印花,离目标更近了。在这种情况下,剩下有待完成的任务比已经完成的任务少。也请记得,注意力集中在“剩余的少量任务”的那一组人更容易完成任务。

    这意味着,不管目标是什么,当进程过半之后,你需要把激励方法做一个小小的调整。一旦进程过半,当反馈聚焦到剩余的少量任务上时,人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就会变得更高。因此,“你离完成目标只有 20% 了”会比“你已经完成了 80% ”更能受到鼓舞。

    4

    此时大概是举出实际例子的好时机,看看对注意力焦点的小小调整能对你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产生多大的提升作用!

    从航空公司和酒店,到咖啡馆和化妆品零售店,许多商业机构都设有客户奖励计划和反馈机制,因此顾客们都知道自己在实现目标(获得升舱服务或免费住宿、在咖啡店的例子中,是赢得下一杯免费的双份巧克力摩卡)的路上已经走了多远。

    “小数字假说”建议我们,无论顾客处于路程的哪个阶段,反馈的重点应该始终放在较小的数字上。无论这个数字指的是已经取得的进展,还是有待完成的任务。

    ◇

    常常坐飞机的旅客收到的通知单上,应当标出顾客已经积攒了多少里程,一旦里程数过半之后,通知单上就应该强调还差多少里程就可以享受升舱服务。

    咖啡师应当在给顾客盖章时告诉客户,他们已经积攒了几个印花,或是还差几个印花就可以兑换免费饮品了。

    同样,从事教练和培训行业的人应当用心地构思给学员的反馈和建议的措辞,强调那些较小的数字,比如学员初步取得的成绩,或是余下的为数不多的任务。

    想要督促员工提升工作技能的管理者可以把这个方法纳入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做法之一就是把员工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进度百分比显示出来,一旦进度过半,就把百分比数字从“已经做到了多少”转换成“还剩下多少”。这个小小的改变能帮助员工把注意力放在较小的数字上,因此显著提升他们的绩效表现。

    如果你自己需要激励自己完成一小时的活力单车课程,或是下周的十公里长跑,那么在任务的早期,你应该关注“我已经完成了多少”,然后再把关注点转换到“我还剩下多少”。这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坚持下来。

    同样,为了鼓励自己完成瘦身计划或是为期一个月的戒烟行动,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想的是已经减掉了多少体重或是有多少天没有抽烟,到了后期,就去想想你还有几斤没有减掉或是还剩几天就完成了戒烟计划。

    本文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著作《影响力》风靡全球,新著《细节》正在罗辑思维独家发售中。

    罗胖曰:

    把大目标切割成小目标,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其实,《细节》这本书的所有“套路”,原理只有三个——

    1. 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

    2. 把我的目标,转换成对方的目标。

    3. 把最新认知科学的成果,还原到现实场景。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