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那些不跟你谈钱的人,都在暗处挣到了钱2016.8.18

     罗胖: 话说麦当劳的老板讲过一句话,大家都以为我是卖汉堡包的,但我的真正生意是做房地产。哎,你还别说,事实上麦当劳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主,他的房地产甚至超过了天主教会啊。我们简单说一下他的策略哈,麦当劳那是首先琢磨那个地段是这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然后下手买地,或者是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签一张长期的租赁合同,建快餐店,然后转租给加盟商,然后收加盟费和房租。可是你想啊,这加盟费它是小头啊,而房租的事年年涨,那才是大头,房租占麦当劳总收入百分之九十,那你说他到底是卖汉堡包的还是做房地产的。你看,这就是观察商业现象的有趣之处,表面上的生意和实际上的生意经常是两回事啊,而企业家干的就是完成中间的这个转换。今天再给你在看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实际。

    1

    看武侠小说的朋友心里可能都有这么一个疑问:江湖中那些门派,哪里来的经济收入,居然可以养活那么多不事生产的闲人?

    这个问题曾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人说,“少林武当还算有点儿香火钱,那五岳剑派啊、各类山庄啊,不会真的搞个旅游胜地搞创收吧?” 有人说,“除了杀人抢劫、收保护费之外,实在想不出来他们赚钱的第三种方法了。”

    也有人说,“可以挖藏宝图啊,娶首富之女啊,开快活林啊,当杀手啊。”

    说实话,看到这么煞有介事的讨论,我就忍不住想起河南坠子《关公辞曹》的一段唱词:

    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正如旧时生活在民间下层的文人,囿于阅历与眼界,所能想象到的王侯将相的奢华生活,无非是顿顿吃饺子油条、白面馍夹腊肉。许多网友囿于对历史的有限了解,所能想象到的江湖门派的经济收入,也就是抢劫、收保护费。其实,古代那些门派,经济收入之多样化,资产与财富之雄厚,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收保护费?那也未免太 out、太 low 了!

    2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
江湖中的很多门派,并不仅仅是武术共同体,更是一个个经济实体。


    《倚天屠龙记》中的海沙帮,是私盐贩子的组织;《笑傲江湖》中的排帮,以伐木放排为生;清代出现的青帮控制了漕运;镖局则类似于货物托运加保险公司。

    不过,这些江湖帮派的财富量级,要是跟以少林、全真教为代表的寺观经济实体比较起来,简直就是拿乡镇企业与集团公司相比。

    唐朝人说,“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寺院占有的财富,一度是天下财富的 70% 以上。

    那么寺院是靠什么积累了如此之多的财产呢?

    3

    寺观的财产当然包括来自赏赐与施舍的收入。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赏赐与施舍”,可不是指“香油钱”之类的毛毛雨,而是大片大片的田产,大笔大笔的金银。

    金庸《笑傲江湖》写道,任盈盈接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后,拜访恒山派,在恒山脚下购置良田三千亩,奉送给恒山派的无色庵作为庵产。三千亩良田不可谓不多,但民间团体的捐献官方的赏赐比起来,还是毛毛雨。

    据《少林寺准敕改正赐田牒》记载:唐初,高祖李渊曾赏赐少林寺“寺前件地,为常住僧田,供养僧众”,“合得良田一百顷”。一百顷等于一万亩。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再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又依《均田令》分给每个僧人三十亩的“口分田”。

    据全真教碑铭《神山洞给付碑》的记述,蒙古汗国乃马真后称制四年(公元 1245 年),大汗下令划拨给莱州神山洞道观田产:

    莱州神山洞乃古迹观舍,屡经兵革,未曾整葺。今有宋德方率众开凿仙洞,创修三清五真圣像,中间所费功力甚大。其山前侧佐一带山栏荒地,除有主外,应据无主者尽行给付本观披云真人为主,裨助缘事,诸人不得诈认冒占。

    这个获得汗廷赏赐的莱州神山洞,为道士宋德方率众开凿而成。宋德方又是谁?他是《射雕英雄传》中终南山全真教“全真七子”之一刘处玄的徒弟。你知道刘处玄还有一位师弟,叫做郝大通;但你未必知道,郝大通居住的先天观,拥有数十万贯的财产。金元时期,汗廷与贵族对全真教派的赏赐非常慷慨。如张志敬执掌全真教之后,主持修缮泰山、华山等四岳庙和济读庙,得到汗廷鼎力资助,“岳读庙貌,罹金季兵火之余,率多摧毁。内府出元宝钞十万缗付师,顾工缮修”。又如祁志诚辞去全真教掌教职务,返云州金阁山修建崇真宫,“王公贵人及远近信道之士,皆乐为资助……今皇太后过云州,遣使致香币问遗。驸马高唐王奉黄金五十两,为藻饰之费”。明朝的皇帝则对武当山的各个寺观给予空前的支持。如成化十二年(公元 1476 年),朝廷在一道敕令上划给了武当山自然庵一大片田产:敕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朕惟大岳太和山兴圣五龙宫自然庵,乃羽士栖真之所。上为国家祝厘,下为生民祈福者也。其地东至青羊涧,西至行宫,南至桃源涧,北至明真庵为庵中永业。恐年久被人侵毁,特赐护持。凡官员诸色人等,毋得欺凌侵占,以阻其教。敢有不遵朕命者,论之以法。

    有了官方赏赐与民间捐献的良田与钱物,少林寺也好,恒山派也好,全真教也好,武当山也好,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衣食无忧。

    4

    但寺观的产业绝不仅仅是一些供耕种、租佃的田地,实际上寺观对于市场与商业的涉足之深,也许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们的商业触角伸至种植业、纺织业、碾硙业、制盐业、制茶业、工艺品制造业、店铺业、饮食业、仓储业、药局业、金融业等行业。

    北宋东京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是东京城最大的商业交易中心,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其中“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卖的是诸寺尼姑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大相国寺内还开有饭店,“有僧惠明善庖,炙猪肉尤佳”。这位叫做惠明的大相国寺和尚,厨艺高明,尤其擅长烧猪肉,以至得了一个“烧猪院”的花名。

    南宋时,江西抚州莲花寺出品的莲花纱,是驰名的奢侈品品牌,价格比寺外纱要贵二三成:

    抚州莲花纱,都人以为暑衣,甚珍重。莲花寺尼凡四院造此纱,撚织之妙,外人不可得。一岁每院才织近百端,市供尚局,并数当路记之,以不足用。寺外人家织者甚多,往往取以充数。都人买者,亦自能别。寺外纱,其价减寺内纱什二三。

    元朝初年,隶属于全真教的绛州玄都万寿宫,“辟田园,广列肆,增置水硙,凡所收入,斋厨日用之余,率资营缮之费”。可知玄都万寿宫介入的产业包括农业种植(田园)、开设店铺(列肆)、经营水力磨坊(水硙)等,其收入足够支付道观的日常用度与建设经费。宋元时期,水硙、水碾等手工业十分发达,代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水力生产技术。而很多水力磨坊都是寺观直接经营的,如南宋绍兴初年,乔贵妃的弟弟“治碓坊于开元寺,日可得千钱之入”。此处碓坊为乔某人与开元寺合作开办。南宋末年,蒙古人治下的大都,西南“昔为水门,金河攸注宛然,故存引水作磨,下转巨轮。既助道门,亦利京人。磨之西偏,特起一观”。全真教的掌教尹志平将这一道观命名为龙祥观。

    5

    寺院还是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拓荒者。

    我们现在如果需要贷款,通常都是向银行申请。古代没有银行,怎么贷款?找当铺。当铺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放贷机构。而当铺所代表的古典金融机构,其实就是寺院创立的,只不过不叫“当铺”,而叫做“寺库”。

    开创寺库金融业的僧人是生活在北魏的昙曜和尚。他利用“僧抵户”所缴纳的地租“僧只粟”作为本金,“俭年出贷,丰则收入”。

    宋代时,寺院开设的放贷机构又称为“长生库”。陆游对寺院设置长生库的做法颇不以为然,他说:“今僧寺库辄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至为鄙恶。”不管陆游对长生库是多么看不惯,但放贷业务确实构成了北魏至唐宋时期寺院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汉学家伯希和整理的《敦煌写本》,收录有敦煌净土寺僧侣的年度结账报告。报告显示,敦煌寺院约有三分之一的经济收入就来自放贷。

    如果我们将寺院的僧人界定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金融家,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

    

    寺院不但创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放贷机构,他们还创新了金融制度。

    我们知道,古人借贷的常见方式是“质举”,即抵押贷款。而寺院除了质举之外,还推行“举贷”之法,即信用贷款。借贷双方签订合约,确立一种契约关系。维系这一契约的,并不是抵押物,而是个人信用。

    宋代的寺院长生库还像今日的银行一样吸纳存款。南宋黄震的《黄氏日钞》提到一个故事:绍兴府有一位叫做孙越的读书人,幼时年贫,不过他的叔祖很赏识他,在长生库存了一笔钱,作为侄孙日后参加科考的费用,“且留钱浮屠氏所谓长生库,曰:此子二十岁登第,吾不及见之矣,留此以助费。”

    我估计这个长生库应该向储户支付利息,因为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存款,长生库本身也才能够利用更多的存款放贷。如果这样,此时的长生库,跟近代银行形态已经非常接近了。

    6

    由于寺观在实业经营乃至金融市场上占据有种种优势,因而我们不必奇怪为什么很多江湖门派都有着道教或者佛教的背景。

    比如《笑傲江湖》中的青城派、泰山派,都是隶属于道教系统的;《倚天屠龙记》中的峨嵋派,则是隶属于佛教系统的。

    说到这里,你大概不会再对少林武当全真教等武侠门派的经济收入抱有疑问了。

    当你看到金庸小说中的玄悲禅师、冲虚道长、全真七子出场时,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一介武夫,实际上他们很可能还是坐拥万顷不动产的大业主,开办纺织业、碾硙业、制盐业的实业家,开设商铺、饭店的商业大亨,控制了一方金融产业的早期银行家。

    本文由作者?吴钩?授权罗辑思维发布。商业转载请取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

    罗胖曰:

    有一次,我在某大学演讲。谈媒体人的生意。

    有一位老师听至半途,勃然大怒——

    “你进门到现在一直在谈钱。那理想呢?”

    我说——

    第一,我要自食其力,造福家人,善待员工,按章纳税,就必须谈钱。

    第二,你一个靠纳税人养活的大学教师,你可以不谈钱,但是请谅解纳税人稼穑艰难。

    一个人如果制止你从金钱的角度看待事物,那说明——

    1. 他不愁钱。

    比如上述大学老师。

    2. 他的钱不能谈。

    比如各种大师仁波切。

    3. 他靠制止别人谈钱来挣钱。比如公司老板跟你谈奉献精神。

    高蹈无妨,莫忘根基。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