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吹上空调,该对中国经济有点底气2016.8.25

     罗胖:

    话说朝鲜战争中有个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那场战斗,美国方面的指挥官叫范弗里特,打仗前他问部下:打下来这些山头需要多少弹药啊?部下说了一个数,范弗里特说:来,给我准备上五倍。后来,在军事上就出现了一个名词叫“范弗里特弹药量”,意思就是远超必要的资源准备。吴军老师,也就是《智能时代》的作者,他跟我讲,这个词给他的启发是,做决策要明白自己的资源结构。美国人当时很怕死人,但是不怕花钱呀,所以就应该用数倍的富裕资源去做事,以省下稀缺资源。你看啊,我们身边的多少老人家有钱,但是没个好身体,但还是要花费身体去省钱,成百万的做理财,出门打个车都不舍得。其实也别说他们,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在自己的资源结构上犯糊涂。那今天给你看一篇有趣的文章。(资源)

    

    1

    《自然》杂志有一篇斯坦福大学布克等人的文章,分析了气温对国家经济表现的影响。

    文章得出一个结论:最适宜发展经济的气温是年平均气温 13 度。另一个结论是,平均气温从 20 多度到 30 度的时候,国家经济表现会有一个突降。

    总的来说,这个结论符合直觉:太冷不利于发展经济,太热也不合适;热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表现突降。人冷的时候还能干些活,在屋里干活受影响更小,但是热到 30 多度,就真没法干活了,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

    ◇

    这个常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所以他们轻易地预言印度、越南等热带国家经济超过中国。

    要知道印度年平均气温比中国高十多度,热起来是很可怕的,时不时传出印度 50 度高温热死人的新闻。在那么热的地方搞经济,天然就困难得多,甚至是不可行的。在印度街上走,没两步就会被热浪给轰回来,多强的意志也不行。

    中国工人虽然经常在高温天气赶工,但那是 30 多度。温度再高也得停了,是要出人命的。人就这点本事,冷了可以穿衣服,热了脱光了也还是热。

    ◇

    新加坡是一个显著的例外,一个赤道国家,人均 GDP 高达 5 万美元。

    其国父李光耀说过,“空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这是真心话。

    空调是气温经济学的伟大变异,它的重大意义还没有为公众充分认识。气温合适的国家经济表现不好,可能是社会制度等各种问题。气温高的地方经济表现不错,空调是必不可少的决定性因素。

    新加坡年平均气温 26 – 28 度,白天工作时间温度更高,再加上夏天时间长,典型的温度就是室外 30 多度,不适合劳动。新加坡全年都需要开空调,所以大热天去新加坡,也不会感觉有问题,它的空调设施比内地任何城市都要多。

    新加坡通过空调成功地突破了天然气候条件对经济的限制,人均 GDP 远远高于天然气温条件类似的穷国。

    ◇

    世界上的国家与人口,在热带、亚热带的居多。大片亚非拉国家不是热带就是亚热带偏热的,年平均气温超过 20 度,所以问题很具有普遍性。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好一点:国土面积大,年平均气温自己统计是 10 度左右,按《自然》论文上的统计是 14 度左右,都是属于偏低的。所以中国人一般想不到这个问题,偶尔热几下抱怨几句,一般没事,放些高温假就行了。过去很多年没有空调也这么过来了。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空调问题上,中国变成了一个很奇怪的国家。

    2

    有经济学观察称:空调是所有家电里和人均 GDP 长期相关性最高的。

    下图是空调渗透率与人均 GDP 的关系图,横轴是人均 GDP,纵轴是空调渗透率,圆的大小是空调市场大小。

    
    https://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6/08/25/Fo2sQjcyuc8zklGuaeGWEf3OjJp9.png!730x0.jpg" />

    ▲ 不同国家的空调渗透率与人均 GDP

    直觉上来说,天气越热越需要空调,越有钱越能买得起用得起空调。所以我们可以推出:

    1. 有钱又热的国家与地区肯定空调渗透率高,如图中上部的沙特、香港、新加坡等国。

    2. 天气热的国家空调渗透率低,一定是用不起。如图中左下角的一堆国家,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

    3. 一些发达国家人均 GDP 够高但空调渗透率低,是因为气候温和没有需求,如图中右下角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

    4. 有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意大利,空调需求高一些,是因为温差大夏天要制冷。

    总之,基本规律是:人均 GDP 高于 2 万美元才有条件去谈 50% 以上的空调渗透率。人均 GDP 够条件了,气候温和的用不着太多空调,用得着空调的渗透率就上去了。

    但是你看这个图,会发现一个显著的例外,就是左上角中国的那个大圆。中国空调渗透率高达近 60%,有这么高数值的,不是发达经济体就是沙特科威特这种石油土豪。

    有一堆国家人均 GDP 比中国高、平均气温也比中国高,但是渗透率却比中国低很多,这说明什么?

    往大里说,一是说明“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是个伪问题,二是说明中国在全球人均 GDP 排名不靠谱。

    ◇

    不少中国人在说,不得了啊,要进“中等收入陷阱”了,要拉美化了。但这些国家连个空调都搞不定,凭什么和中国比?

    像巴西、土耳其、马来西亚这些人均 GDP 一万美元左右的经济体,普通国民明明热得要命,但就是用不上空调。中国人想过上吹空调的日子,似乎并不是太难。有的是没需求,天气凉快不用装,还有些人收入低还装不上。但基本没有谁会想,这辈子怕是用不上空调了。

    别的国家“中等收入陷阱”是很严肃的,家电、汽车覆盖率上不去,几十年也上不去,倒是人均 GDP 注水一样上去了。

    中国人均 GDP,现在排在全球 80 位左右。要是按照空调、手机、电脑、汽车之类的硬数据,中国应该能排到前 50?

    3

    我们再来看一下冰箱和洗衣机渗透率,坐标和前一个图是一样的。

    一串粉红球是日本 GDP 一路增长对应的渗透率值。从这两个图看中国冰箱、洗衣机渗透率不低,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巴西、阿根廷数值也还可以。

    

    ▲ 不同国家的冰箱渗透率与人均 GDP

    

    ▲ 不同国家的洗衣机渗透率与人均 GDP

    这是因为,空调是个电老虎,要维持一大片空间的温度,一家可能得有两三个空调,一晚上用掉 10 度电很容易。而冰箱只是小空间保温,一天可能只用掉 1 度电,洗衣机不用长开,耗电也不多。

    夏天空调用电可能会占一个市电网的 40%,是民用电里最大的一项。所以冰箱洗衣机容易混,空调要硬功夫,同时也需要国家有足够的电力支撑能力。

    空调、汽车、手机之类的东西,画出图来,中国都不会差。多看看这类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有底气得多,不会陷入一些似懂非懂的名词中莫名恐慌。

    发展中国家搞不定的,实践证明我们能搞定,并且正一项项往下搞,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方向的。

    文本开头提到的《自然》文章统计的是 1960 年开始的数据,说规律一直没变,温度和经济表现有一致性,那是因为全球穷国空调没搞起来。

    中国可以去帮助他们建电厂、卖空调,提高空调渗透率,说不定等中国的努力收到成效,在全球发起“空调革命”,全球经济发展能进入新的阶段。

    本文由作者 陈经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新浪微博?@风云学会陈经。

    罗胖曰:

    中国的资源优势在于人口。

    这是一个曾经被低估、甚至错估的资源。

    人多,耗费资源也就多。但是——

    1. 人类增加资源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资源不再是制约因素。

    2. 人的知识水平,是可以通过教育提升的。而未来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知识总量”。人多,意味着提升空间大。

    3. 人多,意味着可以在关键项目上搞“范弗里特弹药量”。

    4. 人多,意味着在关键博弈上占有优势。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