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李翔:最好的礼物是一个真诚的建议2016.9.15

     罗胖:

    前几天啊李翔问我,你这一生中接到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哎,我想了想,应该是关于结婚这件事。那是八九年前,当时我还没结婚,也没打算结婚。一位老人家就跟我说啊,你这个年龄不结婚,说到底还是不知道结婚的意义,婚姻的本质是一次投资啊,年轻的时候投入的是时间和自由,将来老的时候收获的东西呢?比如说,半夜渴了,有人能给你端上一杯水,下楼梯的时候能互相扶上一把,这些东西未必值钱,但是年轻的时候不投资,到老的时候是真没有啊,花多少钱也买不来啊。哎,他这番话不仅让我下定决心进入婚姻,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一种思维方法,就是一切当下的决定,都是对未来的投资,有些事现在不做,将来还真就来不及。那今天给你看对李翔震动最大的那些建议。(建议)

    

    01

    我不喜欢过节,不喜欢收到毫无创意的节日礼物,不喜欢送别人毫无创意的节日礼物,也不喜欢因为节日就必须停止做我正在做的事情,百无聊赖等待工作重新开始。

    我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至少我认识很多这样的人。但是,生活中的确有些日子就像节日。

    举个例子。

    1994 年,39 岁的咨询顾问吉姆 · 柯林斯出版了一本书:《基业长青》。大家都知道,后来这本书红透了半边天,吉姆 · 柯林斯也被抬上管理学大师的位置。但在当时,用他的话说,“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

    但是,有一天他检查语音留言,听到这么一句话:“我是彼得 · 德鲁克。我很乐意在克莱蒙特(加利福尼亚彼得 · 德鲁克居住的小镇)花一天时间跟你见面。”

    彼得 · 德鲁克是谁呢?管理学这门学科可以说就是这个人创办的。德鲁克当时已经 85 岁,在美国商业界享有神一般的地位。

    你可以想象一下吉姆 · 柯林斯当时的心情。这就好像大一新生在上物理课,突然看到牛顿和爱因斯坦推开门走进来。

    吉姆 · 柯林斯后来说,见面聊天过程中,彼得 · 德鲁克的几句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时,吉姆 · 柯林斯也想跟其他人一样,赶个时髦,创办一家自己的咨询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基业长青”。德鲁克问他:“你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家公司呢?是什么驱使你这么做的?”

    吉姆 · 柯林斯说:“好奇心,以及其他人都是这么干的。”

    德鲁克说:“噢,看来你现在要陷入生存的圈套了,你会庸俗地围着钱打转。”

    然后,大师问他:“你是想提出有深远影响的观念呢?还是想建立一家长久发展的组织?”

    吉姆 · 柯林斯说,我当然想跟您一样,建立有长远影响的思想啊。

    德鲁克说:“那你就不应该去开公司。因为一旦你开了一家公司,你就开始饲养那头野兽。如果总是想着怎样才能喂饱这头野兽,你就顾不上去想如何产生好的想法,结果是你的影响力就会下降,即便你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

    “真正的考验,在于对错误的机会说不。”德鲁克说。

    对于吉姆 · 柯林斯来说,这一天就是他走向管理学大师生涯中最重要的节日。他说:“(德鲁克的)这些建议让我受益无穷,我永远无以回报。”

    德鲁克听了吉姆 · 柯林斯的想法,问了问他的选择,然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而柯林斯也遵循了这些建议。

    这一天对吉姆 · 柯林斯而言,就是节日。

    02

    我不知道节日和礼物的成因与定义是什么。对于我而言,节日和礼物都像是稀缺年代思维习惯的延续。

    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过于辛苦。他们做的大部分工作,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而是为了谋生。所以,他们需要节日来休息。由于物质的稀缺,节日也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理由,可以让他们在节日期间享用平时不会享用的食物。这些食物,有一部分还是作为礼物来互相赠送。

    但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类,迅速告别了稀缺年代。上世纪六十年代,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就提出,需要研究丰饶经济学。也就是,在物质已经丰盛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和习惯该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显然,在中秋节,我们想要的是比月饼更好的礼物。

    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走过更多路的长辈,或者你是某一个领域的行家,再或者哪怕你只是作为旁观者更冷静地看透了一件事情,那么你能否抛开所有顾虑,非常诚恳地给别人一个建议?

    如果这个建议能够给别人一个非常大的启发,那么它的影响,会比一个物质礼物,要来得更加深远。

    美国人好像格外喜欢这种导师文化和建议文化。他们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导师或者榜样。在重要的决策上,征求他的建议。

    史蒂夫 · 乔布斯在决定是否要回归苹果之前,给英特尔的 CEO 安迪 · 格鲁夫打电话,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各种考虑。直到安迪 · 格鲁夫不得不打断他说:“听着,史蒂夫,我根本就不在乎苹果,没人像你那么在乎苹果。”乔布斯一下子就明白了。

    ◇

    以前我在做杂志时,非常喜欢两个专栏。

    一个是 esquire 的 What I’ve Learned,中文版《时尚先生》先是翻译作“我所知道的最重要的事”,后来翻译作“生活有以教我”。

    他们会采访明星、政治家、商人和作家等等人物,请他们谈自己从过去生活中学到的受益匪浅的事情。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迈克尔 · 泰森那句后来流传很广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直到被一拳打在脸上。

    另一个是《财富》杂志的“我得到过的最佳建议”。

    杂志会请那些商界精英谈论他们得到的最佳建议。这些建议有些来自于他们的父母,有些来自于他们读过的书,有些来自于他们尊敬的导师和同行。这些建议往往拿出来都是金句。比如,“招人要慢,开人要快”;“不停地工作,直到你的偶像成为你的对手”。

    相比之下,中国人就要内敛很多。

    记者也会拿这些问题去问采访对象,比如过去一年你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你会把谁视作榜样或导师,得到的回答很多情况下都并不精彩。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过于逼近内心,他们不想跟人分享。

    但是那些诚恳的建议,才是更有价值的礼物。

    03

    我在 2015 年年底,得到过的最佳建议是:从跑步机上下来!

    有一种困境是“跑步机困境”。你会觉得自己跑得非常累,而且根本停不下来,但是只要你不从跑步机上下来,最终你会发现自己始终停留在原地。

    这个跑步机可能是你正在周而复始做的某件事情,它让你疲惫不堪,但是却不能带给你任何成就感。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其他人在以一种在你看来并不比你更快的速度,从你身边跑过去。

    这个建议来自王利芬。她说,她在外地的一个机场,正在等飞机准备飞回北京,突然想到要给我一个建议,让我挣脱我原有的生活。于是,她打电话给我,约我吃饭。

    她说,有可能你并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干什么,但是你应该先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先从跑步机上下来!

    ◇

    离开传统媒体之后,我反复思考自己究竟应该去做什么。这时候,罗振宇给了我另外一个建议,同样价值连城。

    他说,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假定因为你比别人更聪明、更勤奋,所以你去做同一件事情,就能够做得更好,能够和别人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我理解他的建议里面至少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人总是会夸大自己的能力,比如聪明程度和勤奋程度,而可能低估别人的能力。所以,自己的聪明程度和勤奋程度,不足以成为去做一件事情的唯一倚仗;

    第二,类似的事情,如果别人做了,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首先要找到这些原因。这些原因肯定不仅仅是能力差异的问题,还会有其他因素。如果这些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你可以解决,那么,或许还可以试一下;

    第三,就是所谓的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的差异。采用内部视角看问题的人,更容易从自身的微观层面出发去考虑问题。采用外部视角看问题的人,首先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做一件事情它的成功概率有多高。

    也有可能,有件事情它的成功概率就是非常低,跟你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时候只从自己出发去思考,完全没有用。

    这两个建议,我觉得比我收到的所有的礼物,都更有价值,也都更有意义。

    04

    说了这么多,最后想向大家发出一个小小的请求:

    在中秋节这一天,你能否给你的朋友或者家人提出一个诚恳的建议,作为礼物,而不仅仅是吃一顿饭。

    再或者,你能否诚恳地向你的朋友或者家人,索要一个针对你目前状态的建议。

    然后,欢迎在《李翔商业内参》里留言,告诉我们这个建议,无论是你给出的,还是得到的。我们会把它分享给《李翔商业内参》的 7 万订阅用户和罗辑思维的 800 万用户。

    一个特殊的节日礼物,你会帮到多少人?

    罗胖曰:

    一个特殊的节日礼物,你会帮到多少人?

    祝大家中秋快乐!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