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解决问题需要“温和的强硬” | 三条正面交流的技巧2016.9.21

     罗胖:

    有一位在海外生活的长辈对我说啊,海外中国人往往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群,其实根本原因不是什么文化和思想,而是咱们中国人的胃,很多中国人三天不吃中餐就抓耳挠腮,到海外生活,要么围着中餐馆打转,要么就干脆自己开火做饭。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是和咱们一样啊,人家西方人的主要社交也是在吃饭的时候啊,不经常在一起吃饭,其实就是一种自我隔离。我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必须吃中餐,为了啥也不能放弃这个人生乐趣啊。那位长辈说,你这个想法很没出息啊,约束自己就是成长的同义词,成长的烦恼是找不到约束自己的门路,而不是知道了门路还在犹豫要不要约束自己。哎,这个批评很有道理。那今天告诉你怎么通过约束自己来提高交流的质量。(交流)

    

    敢于说不 别生闷气 就事论事 解决方案要落地 正面交涉 个人臆测 反复练习

    1 你还在“以和为贵”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扰:楼上的邻居走路声音很大,你虽然生气却又不想去交涉,因为害怕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图书馆里有人打电话,影响了你的学习效率,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于是便忍受着噪音继续学习;……

    可能是由于我们向来崇尚“以和为贵” 的文化,使得大家在面对一些令人烦恼的场景时,不知道要如何与对方进行有效地沟通,来解决这部分问题。

    因为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沟通问题等于引发冲突,冲突都是损伤和气的,这样的事情最好还是别做。于是只能自己默默地生闷气,降低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由此牵连到无关的人,把火气发到他们身上。

    直到有一次自习课,当一位同学在我旁边吃东西的时候,我非常平静地说了一句:

    “同学你吃东西的声音有点大,影响到了我看书。你可不可以去走廊吃完再回来,或者等到自习结束以后再吃呢?”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想了想说:“那我结束以后再吃吧,反正我现在不是很饿。”

    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你能把问题清晰地传达给对方,并给出若干个解决方案,充分尊重对方的意见,很多事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2 温和的语气,强硬的逻辑

    后来,我总结了一条规律:温和的语气,强硬的逻辑。

    温和的语气,表示了你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你有礼貌的体现。而强硬的逻辑,是你表达观点、讨论问题的基石。

    而大部分人的做法则刚好相反:强硬的语气,温和的逻辑。

    因为困扰你的事件已经影响到了你的情绪,所以其中自然带入了不必要的怒火。由于只顾着发泄情绪,忘记了梳理问题,等到交流的时候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结果通常都是双方惹得一肚子气,最后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原则,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解决。

    3 技巧:讨论的问题要具体

    说清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当你和别人交涉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困扰我的到底是什么事情?拿刚才同学吃东西的事情为例,仅仅是吃东西本身可能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你要想明白,是对方吃东西时候发出的声音打扰了你,还是食物的气味影响了你,或者干脆是对方的吃相太难看,所以破坏了你的心情。

    不要觉得这一步不重要,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定义清楚具体的问题,才使得后面的讨论越来越偏离正轨。

    而且这个过程还能帮你杜绝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气之下给别人贴标签。

    本来只是约会迟到,却要给别人贴上“不守信用” 的标签;本来只是打翻了盘子,却要给别人贴上 “毛手毛脚” 的标签。

    如果你的伴侣忘记刷碗了,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你昨天忘记刷碗了,现在厨房味道很差,我觉得不太开心”。而不是“你就是这么不顾他人感受,每次都丢三落四,马虎大意”。

    “就事论事”说来容易,其实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时常提醒一下自己。

    4 技巧:解决的方案要明确

    如果前面定义的问题足够明确,后面的解决方法自然能够更加清晰。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要遵循两个原则:

    1. ?切实可行

    如果你提了一个注定无法完成的要求,那无疑就是向对方传达着这样的信号:

    我根本不想解决问题,我只是想以此泄愤。

    这种要求通常都是由过激的情绪和笼统的问题带来的。

    咨询行业的朋友告诉我,越是没有经验、做事粗线条的用户,越会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倒是那些真的做过调研、分析过数据的用户会提出恰当的需求,这种合作也通常非常愉快。

    方案切实可行,对方想要拒绝你也需要合理的理由,而不是胡搅蛮缠地说自己做不到。两个人都站在地上讨论,总比飘在空中对骂要强很多。

    2.?可辨真伪

    换句话说,你有没有遵守我们的约定,应该是可以被清楚考量的。

    比如夜里室友总是打游戏,影响到了你的休息。你需要做的,不光是让对方承诺以后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更要有一个可考核的基准。

    比如你们约定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后必须带上耳机玩游戏,或者如果我第二天有考试,那十一点之后不可以在宿舍玩游戏。

    总之应该有一个切实可判断的依据,这样未来如果有人违反约定,也可以心平气和地拿出当时的“条款” 和别人讲道理。

    5 技巧:给对方参与进来的机会

    有的时候,只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所以对方才不得不做出一些举动。等我们了解了内情,会觉得“有情可原”。比如对方可能刚好连着几节课,所以没有额外的时间去吃饭,才不得已把晚饭带到了教室。或者自己突然有急事,才忘记把宿舍的门关好。

    如果说定义好问题是把自己这部分的信息梳理清楚,那么让对方参与进讨论,则是把另一部分的信息补全。

    这部分的反馈很重要,因为之前所有的冲突其实都是你一个人的臆测。在没有和对方讨论之前,你其实是不知道对方的想法的。

    一味地把对方想得非常邪恶,认为是在故意刁难你,恐怕不是一个好方法。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如果把问题阐述清楚了之后,对方也能提供不错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一旦是正面交涉,那就必定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不妨学着给对方一些表达的机会。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沟通的问题:因为不会沟通而独自生闷气,因为不会沟通而错过了机会,因为不会沟通而惹上了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能够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重点练习一些表达方式,就会发现正面和别人沟通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本文由作者 新生大学 授权罗辑思维独家发布,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

    罗胖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方法——

    “不含敌意的坚定”。

    比如——

    1. 你必须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这事没商量。

    2. 我坚持这件事,是就事论事,不带任何情绪。

    3. 你不想做作业,这心情我理解。这既不影响我对你的爱,也不影响我对你的评价。

    其实,成人之间的沟通原则,也大体类似。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