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何帆:把所学知识都忘掉,剩下的才是你的2016.9.22

     罗胖:

    我和我们公司CEO脱不花,每当遇到脑子比较乱的时候,就会互相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设我们公司现在就黄了,要东山再起,那我们会干什么呢?第二个问题是,假设我们是自个儿的一个朋友,面对当前的处境,我们会建议自己怎么做呢?你看这两个问题的实质都一样,就是抛去存量之后,以一个旁观的摆脱一切负担的状态,再来审视自己,这就比较容易做出明智的判断了。其实做人也一样啊,有多少好姑娘和那个渣男纠缠不清,你要是问她你咋不离开呢?她会说我投入太多了。那再问她:如果回到当年,你还会跟他在一起吗?她会说:打死也不会。好!结论就来了,那你为啥现在还不离开呢?你看,道理是一样的,愚蠢往往不是因为智商,而是因为存量。那今天何帆老师会把这个道理,跟你讲得更清楚。(道理)

    

    大局观 信息降噪 守财奴 洞察力 东方思维的优越性 不战而胜 随时备战 从零开始

    01

    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年代,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认知未来的变化?或许,你会觉得,我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当然,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但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保证你更好地把握趋势和大局。

    知识并非越多越好,信息也并非越多越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信息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真知增长的速度。由此推论,在不断增加的信息中,噪音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这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有时候,真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信息越多越糊涂。

    举个例子来说,很多朋友都在炒股票,如果我们开发出来一个产品,能让你了解到全球范围内、24 小时中每一笔交易的详细信息,是不是你炒起股来就会有如神助呢?

    恰恰相反,你可能会输得更惨,因为你会被更多的噪音迷惑。

    同样,如果你是一个情报人员,而我们能开发出来一个产品,让你监听、监视到每一个人每一分钟的行动,是不是这个世界上从此就不会有犯罪、暴动和恐怖主义了呢?恐怕也不会是这样。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情报部门曾经得到过非常确切的信息,预示日本将会发动袭击。事后看来,这些情报真是料事如神。

    但如果你是指挥官,每天接触到那么多结论不同、是非难辨的信息,你能保证自己总是能够一眼挑中真实的情报?

    02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像守财奴积攒财富那样积累知识,而是要像磨炼自己的赚钱能力那样修炼见微知著、见此知彼的洞察力。

    为了培养这样的能力,你要学会不断地腾空自己的知识库存,忘记自己原本相信的真理,随时以一种空灵、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事物。

    比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如何忘记已经学过的知识。真正重要的知识,是你忘记了之后还能记住的东西。?

    举个最粗浅的例子。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把每一课的课文都背下来。我现在考考你们,谁能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背下来?全忘了。但我们为什么还能读书,还会写那些字呢?

    我很喜欢《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段故事:

    强敌当前,临阵磨枪,武学大师张三丰要教张无忌他新发明的太极剑。张三丰将剑招慢吞吞地演示了一遍,然后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能记住一半。

    张三丰又演示了一遍,这一次的招数竟然和前面一次完全不同。他又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只能记得三招。

    到第三遍演示完,张无忌说,已经全忘了。大家都很着急,张三丰却说:“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已经学会了。”

    老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的,不是“剑招”,而是“剑意”。临敌以意驭剑,才能变化无穷。

    03

    培养这样的洞察力,关键在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寻找趋势变化之前的蛛丝马迹。幸运的是,东方的思维模式更有助于把握这些联系和变化。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奈斯贝特(Richard Nisbett)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研究东方文化背景和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他找来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学生,以及从中国来的学生,带他们到实验室,然后给他们放各种不同的图片看。屏幕旁边的仪器,能够追踪记录这些学生眼睛运动的轨迹。试验结果表明,东西方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画面上是一只森林中的老虎。

    西方人会先扫一下画面,然后马上确定,这个画的主题是森林中的老虎。于是,他们就会紧紧地盯住老虎。

    中国人的眼睛运动轨迹是混乱的。他们可能先看老虎,再看森林,还会去看画框。

    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比如罗胖拿出他的双胞胎照片给我们看,而我们去看婴儿床的床腿,你到底要看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奈斯贝特的解释是,东方人的生存环境极其复杂,社会网络更为紧密,所以他们有一种本能,就是一定要关注情境。西方人的生活更为独立,所以他们不太去关注情境。

    西方的战争理论强调,打仗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去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西方的企业理论强调,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东方人不这么想。

    中国的将帅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常常会琢磨一些奇怪的事情:能不能派个美女过去?要不要搞个离间计?如果把他爸爸抓过来威胁他,要把他爸爸炖一锅汤给他喝,行不行?哪里挖一条河淹他一下?要不要放把火烧他一下?中国兵法的最高的境界,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胡雪岩是典型的中国式商人。他的核心业务是什么?我们天天看见他为别人的事情忙前忙后,顺带着就把自己的商业帝国建立起来了。

    04

    这种微妙的联系和变化,是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也没有一个公式能够推导。你必须不断地扬弃原来的经验、学过的知识。而困难的地方恰恰在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我们很容易固守过去的经验,不愿意承认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了。我们辛辛苦苦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如果放弃这些知识,承认这些知识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那我们岂不是白费功夫了?

    面子当然很重要,尊严当然很折磨人,但生存才是最根本的。敢于放弃自己过去的经验的人,一定是有深深的危机感。

    未来的世界会跟我们现在的世界很不一样,以前有用的东西到了以后很可能都不能用了。随时保持备战的状态,随时准备从零开始,才能进入修炼洞察力和大局观的境界。

    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无时不刻不在准备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病菌。无论是你清醒或是酣睡,运动或是静止,它们永不休息。

    你要培养的洞察力和大局观,也是这样的一个深藏不露的系统。在你内心的深处,永远都要保留着一个微弱而警惕的声音:

    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吗?

    罗胖曰:

    如果暂时做不到有“大局观”,怎么办?

    那就先达到个小目标——

    “冷眼旁观”。

    为什们经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因为“当局者”有存量,被束缚在某种系统内。

    而旁观者毫无负担。

    我和脱不花讨论公司的问题,经常会互相问——

    “假设我们是一个外人,此情此景下,会怎么给我们自己建议?”

    人在局中。

    抽离最难。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