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2016.10.16

     罗胖:

    最近有位朋友从日本回来。说日本人做生意啊,报价的时候往往是一张清单,我进原料多少钱,加工成本多少钱,我要挣多少钱利润,写的明明白白的。这位朋友刚开始还怀疑有诈,问来问去,别人都说啊日本人这种报价就是真实的,要的利润也合理。这位朋友说这生意做的,连讨价还价的快感都没有。你看,这可不是什么日本人道德高尚啊,这就是成熟社会的特点。其实啊,大家再怎么机关算尽,你骗我我骗你,一个行业的总利润率其实也不会有啥大变化。但是社会的总体交易成本可就会大得多啊,还不如大家都老老实实的。这位朋友说,反观咱们中国,只要叫交易信任和交易习惯逐渐培养,那咱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也大着呢,因为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空间太大了嘛!那今天给你看一篇关于怎么投资的奇葩的文章。(投资)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发财梦,做梦的原因是周边不断涌现发了财的人。对于想抢更多的钱、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人来说,选择何种盈利模式甚为关键。

    01?社会财富向敢于冒险的人集中

    中国过去 30 年,恩格尔系数是一条不断向下延伸的曲线,通俗的说法,就是消费升级。

    如果你不能先于恩格尔曲线做出变化,那么在投资上要获取超额收益就很难了。

    比如,上世纪 80 年代初,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家的收入水平都差不多,国营企业的老工人,其收入往往要比大学年轻教师高,恩格尔系数普遍都在 50% 以上。

    这个时候要获取比别人多的收入,往往是把自己的人力资本作为投入资本,通过两条途径致富:一是放弃铁饭碗,做个体户;二是以留学为名出国打工。

    但在那个时候,真要放弃现有的工作,脱离计划经济的体系,需要很大的勇气。

    再比如,到 90 年代初的时候,股票认购证每张 30 元。有人统计过,如果花 3000 元买上 100 张,将最终所认购的股票卖出,将获利 100 万。

    但当初在投资回报率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即便花 300 元买 10 张,也是一笔相当于发达地区一个月工资的风险投资,将影响到当月的吃饭问题。

    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投资机会可以看出,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们从最初的出卖劳动力到实业投资,从股票买卖到资本并购,社会财富向敢于冒险的人集中。

    不同时期的生财之道

    80年代上中期 ?

    出国打工,追求人力资本的高回报

    80年代末 – 90年代初 ?

    利用商品价格差,倒买倒卖,全民经商

    90年代上中期 ?

    利用国库券及股票一级半市场的地域或时间价差进行套利

    90年代中后期 ?

    实业投资中与消费升级及出口相关行业,及资本市场的股市和债市均有丰厚回报

    2000 – 2005 年?

    土地、矿产、房产及电力、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投资

    2006 – 2010 年

    投资与人民币升值相关的资产、稀缺性资产、古玩艺术品等,把握并购机会

    此外,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途径是人力资本、商品及虚拟资本的跨地区或跨期套利,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高。9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与世界经济波动及热钱的流动的趋向越来越同步。

    不论是哪个年代开始做发财梦的人,应该都会遇到发财的机会。但是,当知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是否敢于冒风险去参与一项投资?

    比如,在你的消费需求还没有满足的时候,是否能够放弃消费而把积蓄用于投资或套利?

    再如,与你收入相仿的人只有实力买一套房子,你敢不敢买两套?人家买经济适用房,你敢不敢买别墅?

    你应该选择后者,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因为恩格尔曲线总在下降,人们的收入水平总在提高,等到别人都有实力以你当初的投资额想买别墅的时候,别墅肯定不止当初这个价了。

    02?投资稀缺性资产,享受溢价

    有人说,艺术品投资是当代最暴利的行当,尤其是本国的艺术品,原因之一是新兴国家的富有阶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本国艺术品,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统计表明,艺术品和古董的价格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品开始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并在此后的 10 年中上涨了几十倍,显然大大超过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速度。

    也许艺术品的涨幅正是与少数人的收入增长同步,它就属于少数人了。但反过来想,如果现在我们已经彻底买不起这些艺术品的话,那么 10 年前应该还是有相对的购买力的。

    笔者认识一位十年前开始收藏古玩书画的投资家,他总是到国际著名的古玩拍卖市场购买昂贵的中国古董。

    问他为何不在国内市场上淘宝。他说,作为艺术品、古玩投资,首先,要规范,避免买赝品;其次,要有公开的记录,便于维护流动性;三是只要是稀缺的,并不担心以后的价格空间。

    他相信中国的古玩文物价格将继续上涨,原因是全国的别墅越来越多,但越来越贵,说明有钱人越来越多,别墅里体现主人身份的古玩、艺术品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

    古董和艺术品也许真有可观的投资回报,但毕竟是一个比较专业化、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相对而言,股市则是一个平民百姓和富豪都可以参与的市场。

    不妨以股市为例,茅台是目前 A 股中最贵的一只股票,有人总嫌它贵而选择投资低价股。

    其实,我们应该相信市场是有效率的,高股价说明了它物有所值,茅台过去的业绩也表明它是可以给投资者满意回报的;而且,由于高股价给不少投资者造成的心理障碍又使得其价格往往会低于合理的估值水平。

    所以,买这类高价股比买低价股的理由更充分,更何况你买的是股份而不是整个企业,不存在“买不起”之说。

    03?你应该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

    在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包袱越来越重、靠高投资拉动的经济面临调整的背景下,在人民币早晚要升值的共识下,虚拟资产价格的上涨是必然趋势,投资稀缺性资产,如人口膨胀的大城市房地产、拥有垄断地位的港口机场、高增长行业的龙头企业等,才有希望获得超额收益。

    由于这个市场不乏先知先觉者,我们不能期望自己总能以最低的成本买到最好的东西,但应该追随趋势,赶早不赶晚。 ?

    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两位风格迥异的大师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抓住机会就高比例建仓。正如索罗斯的名言:“一旦发现机会,要两只脚踩上去。”全球富人帮中几乎所有人都是运用财务杠杆来玩“抢钱游戏”,实现财富快速积累的。

    所谓“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就是投资加杠杆。它有三重含义:

    一是想买而买不起的东西,一般都是大家公认的好东西,是价格不菲的稀缺资源;

    二是当你觉得买不起的时候,大部分人也同样觉得买不起,而只有你的投资思维有别于大众,领先一步,买人家不敢买的东西,才能进入“少数人发财”的队列里;

    三是需要你倾囊甚至负债投入,唯有如此,才可能会有丰厚的回报。

    本文由作者?李迅雷?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 lixunlei。

    罗胖曰:

    李迅雷的这个观点,看似很怪,其实有一种底层逻辑的合理性。

    投资,不可能是悲观的。

    真正的悲观者,早就挥霍一空、混吃等死了。

    不管一个做投资的人表现得多么惶恐狐疑,本质上,他一定是乐观派。

    既然乐观——

    1. 他就会拿现在赌未来。

    2. 他会努力看清楚在时间的河流中涨得最快的东西。

    3. 他会用尽杠杆。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