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雪枫音乐会|怎样参加一场完美的音乐会?2016.10.29

     罗胖:

    我经常讲一个道理,但是有点犯忌讳啊,那就是人做什么应该都是为自己。比如说我经常和同事讲,你们千万别想着牺牲自个儿为公司做贡献啊,你们做什么都应该为了你自己的成长,而公司的责任呢,是找到方法让你和公司共赢。再比如说,你做慈善,也不是为了可怜穷人啊,是你要对自己更满意,让自己对社会问题有判断,有担当。再比如说你去听音乐会,注重着装这件事,不是对演奏者的尊重啊,本质上,你是在尊重你自己和这段音乐的缘分,让自己变得更完美嘛。那今天呢还有一件事,著名的音乐人刘雪锋老师组织了一场北京国家大剧院的顶级音乐会。为此呢,他会在得到专栏《雪枫音乐会》讲解每一个曲目。那今天给你看刘雪枫写的文章,怎样参加一场完美的音乐会。(完美)

    

    下周五晚,我在「得到」APP的知识社群《雪枫音乐会》将举办首次线下聚会。

    我精选了一场顶级音乐会,带着1300名乐迷走进国家大剧院,与大家共同欣赏—— “单簧管女皇”萨宾·梅耶与慕尼黑室内乐团联手,上演多部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作品,主题“咏叹之魅”。

    >>>最后48小时,戳此抢位

    考虑到有些朋友没有参加音乐会的经验,我特别准备了这篇小文章,为你的国家大剧院之旅保驾护航。

    01 请守时

    很多人都以为,音乐会的迟到者只能在乐章间隔入场。其实,按照礼仪,迟到的人是不能再坐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的。

    国外的大多数音乐厅或剧院规定,迟到者只能悄悄地到楼上离入场门最近的地方就座。

    我有一年在《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一部《莱茵的黄金》迟到了两分钟,因为这部剧没有幕间休息,结果我被领到电视转播室,与舞台一墙之隔地看了两个半小时现场直播。

    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音乐会开场曲目如果只是一首序曲或者独立曲目也就罢了,但要如果是协奏曲或者交响曲,那么往往这类作品的第二乐章都是如梦如幻的慢板,它需要在第一乐章激动人心的结束之后,从寂静或深邃中娓娓开始。

    而此刻的观众席,迟到者们正在理直气壮地要回自己的座位,各种稀里哗啦的响动便打断了音乐的联系,让台上的音乐家只能耐心地等待安静的到来。

    这个时候,常常有指挥家或者独奏家面向观众席怒目而视,或无可奈何地大耸其肩。

    02?别带相机

    在国家大剧院等正式的音乐厅,相机是必须寄存的。寄存处人多还得排队,麻烦。

    而且演出过程中,是不允许拍照、录音或者摄像的。除非,你想看到音乐厅管理人员的手中的激光笔构成全场交叉火力网,或者有人拿块发光的牌子站你旁边……

    其实音乐会的礼仪林林总总,就两个着眼点:一、保护艺术家的版权、肖像权;二、不影响他人。把这两点放在心上,很多事情自发的就会做到了。

    03?乐章之间请勿鼓掌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意外,鼓掌就意味着喝彩,是好事。怎么会对音乐会产生坏的影响呢?

    亲身感受的人才会知道,不合时宜的掌声能够对一场音乐会带来多大的伤害。

    古典音乐每一首协奏曲、组曲、奏鸣曲都是一整串珠玉,是具有内在逻辑和自身灵动的“闭环”。这样的音乐,我们怎么忍心把它打断?即便是按耐不住的喝彩,也要暂时收敛。

    不仅是交响曲,声乐套曲的音乐会几乎视中间出现的掌声为致命。

    比如舒伯特的《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二十余首歌可以一气唱下来,也可以分成几组以便歌唱家稍作休息,但是一定要在节目单上标注出来。

    理查·施特劳斯的乐队歌曲《四首最后的歌》是严禁歌曲之间鼓掌的,那会直接干扰歌唱家的心绪,从而导致一次音乐会的失败。

    还有马勒的《大地之歌》以及《亡儿悼歌》、《青年旅人之歌》等,无论是歌词内容还是音乐构成,都是情感迭代、渐次展开、逐级深入的整体,一旦被打断,气也就泄了。

    怎么办?什么样的音乐可以鼓掌?音乐会的什么时候可以鼓掌?怎么小心自以为内行的“抢掌”?

    有个简单的方法,你一定要注意台上指挥家和歌唱家的示意。

    许多音乐不仅需要余音袅袅,还要余音绕梁,最后一个音符奏响之后,也要等到空气里的震荡完全消失。此刻指挥家的手仍在空中,钢琴家的手仍在琴上,歌唱家也没有向观众鞠躬,这个时候的双掌千万不要撞击在一起。?

    04 不制造噪音

    在国内音乐会上,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幕遗憾的景象:拍照、聊天、吃零食、睡觉打呼噜、与自己带来的孩子各种较劲、哗哗地翻谱子、用手机刷朋友圈、老师现场教学、音乐静谧或弱奏处传来的咳嗽和打喷嚏……

    不让这些遗憾,在我们自己的这场音乐会上发生,是我们共同的约定。

    05 早退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如果早退的人完全不顾公德,在音乐进行过程中踏着脆响的步伐昂扬离去,那么对他们的教育就不应该和欣赏音乐发生联系了。

    其实我最感到遗憾或者悲哀的时刻,是音乐会上,当我期待的一段最爱的旋律即将到来之时,有人早退离场。对这个时候离场的人,我心怀戚戚。

    当然,他们基本是心怀愧疚,猫着腰、踮着脚尖、屏住呼吸,以最慎重的方式离开的。

    惟其如此,我才心怀戚戚。他们懂礼数,却错过了上帝的惠顾,在最动人的时刻即将来临或已经来临的时候,他们竟然无感,竟然选择了离去,多么麻木的人儿啊!美好就这样被抛诸脑后。

    06 预习曲目

    本次曲目均为中国首演,只有一首除外《A大调第29交响曲》。

    虽然直接到现场感受“第一次聆听带来的新鲜感”也挺好,不过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去音乐会前认真预习一下——多听几遍音乐会的曲目,最好比较一下不同版本的。毕竟,去现场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就在于艺术家的临场发挥,而如果不熟悉曲目本身,你不大容易听出来哪些属于临场发挥。

    为了让你武装好知识再赴约,我在《雪枫音乐会》专栏内陆续对演出曲目进行了讲解。

    戳此↓↓↓与5万人一起听。

    

    以下为讲解安排:

    乐曲

    日期

    内容剧透

    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

    10/24

    被“开胃小菜”惊艳,是怎样一种体验?

    门德尔松《F小调第一号音乐会小品》

    10/25

    请为我下一次厨,我愿意用这首乐曲交换

    门德尔松《B小调弦乐交响曲第十号》

    10/26

    挖掘冷门乐曲的神奇之美

    莫扎特《感受上天爱的感觉》《啊!上帝,请告诉我》

    10/27

    单簧管吹出神性的咏叹调

    莫扎特《我要离开了,我的爱人,再见》《不,你做不到》

    10/28

    向神秘恋人告别,还是与这个世界说再见

    雪枫答疑

    10/29

    解答乐迷提问

    音乐会礼仪小课堂

    10/30

    特邀礼仪专家做你的观演礼仪向导

    门德尔松《D小调第二号音乐会小品》

    10/31

    当天凌晨更新

    莫扎特《A大调第29交响曲》(上)

    11/1

    当天凌晨更新

    莫扎特《A大调第29交响曲》(下)

    11/2

    当天凌晨更新

    威伯《第一单簧管协奏曲》

    11/3

    当天凌晨更新

    赴约提示

    11/4

    当天凌晨更新

    11月4日,我在国家大剧院等你。

    此内容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合作请联系 iget@luojilab.com。

    罗胖曰:

    指挥家俞潞告诉我——

    1.理论上,西方古典音乐作品总量在百万以上。

    2.历史上的作曲家,有据可查的在10000人以上。

    3.现在经常被演奏的古典音乐,大概只有1000首。

    所以,“古典音乐”,这个词翻译得不对。

    CLASSICAL MUSIC,这个词正确翻译应该是——

    “经典音乐”。

    就是经过历史大潮淘洗,穿越了时光,剩下的最好的东西。刘雪枫老师,精心组织,邀你来此盛会。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