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吴军硅谷来信|不要等到那只大象死掉,再找出路2016.10.30

     罗胖:

    最近我看到吴军老师给他的读者写的一封回信,其中讲到一个有趣的逻辑。话说呢,亚马逊公司一直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明星,虽然过去它不怎么挣钱,但是业务一直在迅猛发展,所以每次公布财务报告,股价都大涨。但是呢,2016年第二季度却出现了一桩怪事,分析师认为亚马逊的利润应该是9000万美元,实际公布出来是8亿美元啊,大幅超过了预期,那股价应该暴涨,对不对啊,哎,错了,股价反而跌了,为啥呢,因为资本市场的逻辑是,你之所以有这么多钱花不出去,是因为你已经找不到继续投资发展的方向了,那你的发展接下来就会停滞,所以我们不看好你。你看,这个例子在告诉我们,企业其实和人一样啊,都是靠希望活下来的,没有未来,你就没有现在。那今天给你看吴军老师的这封回信。(希望)

    

    你好!前一阵子我给你写信介绍了小公司是如何战胜大公司的,就是关于蚂蚁如何战胜大象的那几期。一位叫做“山水”的读者朋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吴老师,读了两天的来信受益匪浅,或许这个话题您还在继续,但我迫不及待地想提个问题:蚂蚁战胜大象之后,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成为大象吧?那么成为大象之后,如何避免被另一只蚂蚁打败?期待能得到您的精彩观点。周末愉快!”

    他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不仅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而且谈到了一个很终极的问题:

    一个成功企业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今天,我写了这封回信,和大家聊一聊他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蚂蚁在战胜大象后,自然就长大了,它可能希望成为一个猎豹,或者狮子,但是没有多少公司希望自己成为大象。

    虽然郭士纳说大象也可以跳舞,韦尔奇等人也确实做到了这一条。但那是特例,通常不会发生。能够在很长的时间里保持猎豹哪怕是狮子的体格,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讲非常重要。

    今天,世界上实质最大的五家公司是苹果、Google、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

    Google、亚马逊和Facebook多少有点猎豹的意味;

    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像是狮子——它很强壮,但是动作不快;

    至于微软,对不起,有点大象的味道了。不论它里面有多少让我尊敬的管理者和科学家,总之在过去的15年里,它没有推出什么像样的新产品,只有云计算Azure勉强说得过去。

    作为投资人,最怕公司长成大象。

    亚马逊在过去一直是一家动作很快的公司,因此虽然它不挣什么钱,但是每次报完财务季报,股价都大涨。

    但是,在2016年第二季度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个季度分析师们认为亚马逊的利润大约是9000万美元,但是它的实际利润却是8亿美元,大幅超过了预期,你以为股价会暴涨对么?错了,股价不涨反跌。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觉得这说明亚马逊已经找不到继续投资发展的方向了,才使得钱花不出去。虽然这个逻辑可能有问题,但是投资人非常害怕一家公司真的长成大象。

    怕归怕,这一天总还是要来的。那么长成大象后怎么办呢?瘦身几乎是不可能的,只好慢慢等着它死掉了。世界上有生就有死,这是规律,也是宿命。也正因为有死,大家才有动力拼命做事情,否则什么事情都会往明天去拖。

    大公司不仅和人一样会死掉,而且通常寿命还不如正常人的寿命呢。今天美国财富500强的公司(美国最大的公司),平均年龄只有38岁,并不是很老,它们最终的寿命也比人的平均寿命要短很多。

    也就是说我们电视报纸上不断宣传的“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的概念,在当今社会其实非常罕见,也并不需要刻意追求。

    因此,你要问,当蚂蚁长成大象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让它慢慢死掉吧。”

    公司死了,我们人还在。过去我们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公司就是那个营盘。但是今天我要讲,在信息时代是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我们不必要追求基业长青,只要不断站在浪潮之巅就好了。

    这里我想你介绍两位这样的硅谷人,他们分别是贝托谢姆和威廉姆斯。

    贝托谢姆曾经是一名科学家,他发明了当时被称为三个一(100万字节存储,100万次运算,100万像素)的图形工作站,就是后来的太阳工作站,并且和几个同事以及朋友创办了太阳公司(这一段历史你可以看《浪潮之巅》)。

    太阳公司在最辉煌的时候市值超过千亿美元,是能够和微软竞争的大公司。但是其实这个时候,贝托谢姆已经不太参与公司的管理了,因为那时的太阳公司快变成大象了。

    当然,贝托谢姆也没有退休,然后天天生活在回忆中,而是积极去寻找那些有希望打败大象的小蚂蚁。或许是他运气好,还真找到了一只,那就是Google。1998年,他作为第一个投资人给Google写出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最终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回报,远比他创立太阳公司获得的收益大得多。

    当然,除此之外贝托谢姆还成功地投资了很多家小公司,只是那些公司都没有Google有名。

    在投资别的小公司之后,他又变回到一只蚂蚁,创立了花岗岩系统公司。该公司后来被思科以两亿美元收购。

    当然,我们知道思科本身早已是大象了,贝托谢姆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想和大象一同死掉。在思科,贝托谢姆又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他鼓动了一批思科的员工和他一起创业,成立了Arista网络公司,今天这家已经上市,市值高达60亿美元。

    可以讲,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贝托谢姆始终站在浪潮之巅。他个人的财富,也从成功创立太阳公司所收获的4亿美元,增长到今天的30多亿美元。

    如果当初他死死守住太阳公司,今天又将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太阳公司从2000年开始就江河日下,不断亏损,市值从高点上千亿美元跌到了几十亿美元,2010年被甲骨文收购。他那些在太阳公司坚守岗位的同事,最后都从历史舞台上被淘汰。

    ◇

    贝托谢姆其实代表了今天一大批硅谷企业家,比如大家耳熟能祥的伊隆·马斯克经历也是类似的。

    另外还有一些这样的企业家非常低调,因为他们通常没有大公司高管的光环,但是他们这样的人才是科技时代的主宰者,而那些高调的大公司高管们地位反而随时岌岌可危。

    2003年初Google收购了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Blogger,因为它在博客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在收购发生以后,博客就开始在全球火爆起来。

    Blogger有两个创始人,其中一个叫威廉姆斯,正当博客事业如日中天时,威廉姆斯决定离开Google,重新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蚂蚁。Google当时的CEO施密特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他就问威廉姆斯,你打算做什么呢?威廉姆斯说,做一种轻便的博客,每条只有140个字节。施密特想这种东西能有什么用呢?就没管他。

    威廉姆斯离开Google后(确切地讲,他还没有离开Google时,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办的公司今天大家都知道,就是Twitter

    聪明的人常常不会等到大象死掉时才寻找出路,他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浪潮。

    至于大公司,我倒认为死亡是公司对社会最后一次贡献。那些过了气的大公司不死掉,社会就会死掉,就如同在我们身体中,如果有很多不死掉的癌细胞,身体就会死掉一样。

    希望你读完这封信,能够换一个角度看待生与死。

    祝冬安!

    

    2016年10月29日于硅谷

    此内容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 版权所有。

    罗胖曰:

    吴军老师的这封回信,可以当作是——

    这个时代的《个人生存方式指南》来看。

    1.个人可以跟随机构成长。

    2.但机构只是装载个体价值的一个壳儿。

    3.个人应该随时抛弃存量,寻找下一个创新共同体。

    吴军老师决定这一年在「得到」APP上开设订阅专栏《硅谷来信》。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这个时代如此神奇。顶级认知竟可以如此方便地得到。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