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我为什么反对川普2016.11.8

     罗胖:

    前不久我接受马东邀请,要参加第四季《奇葩说》的录制,和马东、高晓松、蔡康永一起下场搞辩论。这就让我面对一个难题啊,就是我不得不对自己其实没啥立场的事,表达明确的立场。哎,这个情景大家也经常遇到啊,一件事,明明和你无关,但是你又不得不表态,那怎么表态呢?我通常的做法是这样,既然这事和我的利益无关,那我表态的原则就得看这个选择,是不是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举个例子啊,马上要揭晓的美国大选。我是没选票,就算我有选票,我选谁也不影响结果嘛,那我支持谁呢?我选择反对特朗普。为啥?因为反对一个粗鄙的人,会让我不至于成为我反对的那个样子,会让我变得更好,其他的因素,我就暂不考虑了。那今天给你看篇文章,你就会明白我为啥是这个态度了。(态度)

    

    01 “川普成年后一本书都没读过”

    1985年下半年开始,著名记者Tony Schwartz应川普之邀和他近乎形影不离地生活了十八个月。跟随着川普参加会议、同他闲谈、在庄园一起度过周末、在办公室和私宅听他和人谈生意、揣摩他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在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下,给Schwartz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川普从不读书。

    他没有在川普的办公室和家庭房间里见过任何一本书,也没有听他提起过任何书籍。“我严肃怀疑川普成年后真的一本书都没读过。”

    这件事在美国媒体中间并不是秘密。

    2016年5月选战正酣时,Foxnews的主持人Megyn Kelly在专访川普时就专门挑了这个话题问他,让他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川普说了一本1929年的小说《西线无战事》。

    Kelly很显然怀疑这是川普幼年时读的书,于是追问他最近读过的书是哪一本。“我读文件,读一些片段。”川普不耐烦地说,“我没时间。”

    02 操纵影像和情绪的大师

    和不喜欢读书相对的,是他对电视的痴迷。
不止一个记者报道过川普有多爱看电视。

    Schwartz把它归因为川普“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就是说,川普无法在一件事情上长久专注地沉思默想,而必须不停刷新自己的注意力。电视恰恰适应这一性格特质。

    甚至连川普自己也不讳言这一点。2015年8月,NBC主持人在专访中问川普他从哪些专家那里获得关于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建议。川普说:“我看电视啊。”

    在1994年的一次演说中,基辛格曾经这样总结过读书和看电视这两种不同时代的信息获取方式的区别:

    我们正在从通过阅读学习的年代转向通过观看学习。

    当你的认知来源于文字的时候,你会逐步建立抽象概念,让这些概念层层相扣。

    当你的认知来源于图像的时候,你的看法会建立在印象和情绪之上,而它们很难复现,所以你甚至没法回头检查你究竟是被什么东西所影响的。

    川普正是这一时代的结晶,他既是影像媒体的产物,也是操控它的大师。

    他的竞选历程教科书般地展示了,当复杂微妙的现实被粗暴直接的口号和宣言所取代,当方向代替路径,断言代替疑问,what和who代替why和how,当选民的负面情感——恐惧、怀疑、排斥、愤怒——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的时候,能够产生多么摧枯拉朽、沛然莫之能御的效果。

    影像和情绪是他最好的武器。

    

    03 伟大政治家的素质,川普一样也不具有

    也正是这种特质让他遭到了传统知识精英近乎一面倒的反对。2016年8月,他所在的共和党的50名外交、国安领域的资深官员联名写信,宣称他的当选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灾难。信中说:

    同此前缺乏外交领域经验的总统们不同,川普没有展现教育自我的任何意愿。他始终表现出对当代国际政治知识的令人震惊的无知。

    在我们的经验中,一位总统应当愿意去倾听顾问和部门领导的意见,应当鼓励对各种冲突的思考,应当能够意识到缺陷,并且从中得以进步。

    在我们看来,这些关键素质川普一样也不具有。他无法分清事实和幻象,他不鼓励彼此冲突的观点,也无法忍受任何批评。

    是的,每个政治家当然首先都是一个足够自信的人,但区分他们的不是他们有多相信自己,而是在自信之外,他们是否留出了足够自我怀疑的空间——理解世界的复杂性,理解自然和社会在日常经验和直觉之外的奥秘,理解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的重要性,理解自身的局限和思考的价值。

    基辛格曾经说过:“当你觉得自己对一件事确信无疑的时候,你要么是真的洞悉这件事的全部真相,要么只是因为你对它一无所知。”伟大的政治家了解这一点。

    川普是这一切的反面。他几乎对每件他认定的事都确信无疑,并且也这样鼓励他的追随者。

    我们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觉得世界只是一个放大的丛林,热衷于炫耀拳头和肌肉;

    他们脾气暴躁,没有耐心进入任何包含复杂细节的讨论;

    他们热爱阴谋论,对任何同自己主观认知不符的事实都视而不见;

    他们鄙视沉思和审慎,认为那只不过是软弱和怯懦的表现……

    川普把这些性格发挥到了极致。他在竞选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强调自己的直觉和胆量远比知识和经验更重要。这甚至不是一种竞选策略,川普是个真诚的反智主义者。

    

    04 他利用了你对时代变革的本能恐惧

    川普和这个时代一拍即合。

    全球化让远隔千里、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社群忽然成了邻居,彼此竞争,彼此抢夺资源和就业岗位,彼此警惕、猜疑、仇视、党同伐异,乃至兵戈相见。而这正是川普最好的养料。

    在这个大多数人连买一个手机都要踌躇不定很久的选择困难的时代,川普成功地让很多人相信,那些关系千万人生死贫富的内政外交议题都有着简单明快、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一言而决。一个人要是不立刻采纳那个方案,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被愚蠢天真幼稚的政治正确蒙蔽了双眼。

    这正是我觉得川普最危险的地方。

    传说中奥马尔在烧掉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时候说:“这世界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明明白白写在《古兰经》里,为什么还要保留别的书籍?”人类好不容易走出了那个时代。但川普提醒我们,那个阴影从未远离过。

    可是川普至少掀开了皇帝的新装,勇敢地挑破了大多数人此前不敢直面的禁忌,不是么?他的攻击虽然粗暴,但是难道不是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么?

    会这么想的人,大多都只具有极为短暂的历史记忆。他们不记得或者从未知道,同样的这些攻击辞藻在1992年布坎南的竞选里出现过,在1968年华莱士的竞选里出现过,在麦卡锡的时代出现过,在一个世纪以前反对天主教移民和华人移民的浪潮里也出现过。在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的时代美国赫斯特报系对华人的攻击,听起来和今天川普的言辞别无二致。

    这不是什么勇敢的实事求是,而只是人们面对时代变革时根深蒂固的本能恐惧罢了。

    05 我们反击川普的方式

    但是还有另外一条道路,一条真正实事求是的道路。它要求你承认世界的复杂性,了解一个议题冲突各方的彼此诉求,寻找未必立竿见影,但脚踏实地的妥协方案。它需要你去抵抗那些几千万年积攒下来的人类对部落的天然忠诚和对异类的本能排斥。

    这是条困难的路,因为你不得不用一千个字来回答一个问题,而你的听众正不耐烦地期待着一个只有十个字的答案。

    但人类读过和写过那么多书,走过那么远的路,不就是为了这个?我们用光纤把每个人连接在一起,不是为了纵容自己的本能,而是为了超越这些本能。

    如果觉得自己的答案太复杂,就让自己练习说得更清晰准确一些。如果觉得对方在用恐惧和愤怒作为武器,就逼着自己更冷静和勇敢一些。亚历山大图书馆烧掉了,就去建设更多的图书馆。

    这就是我们反击川普的方式。

    本文由作者 木遥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木遥”。

    注:文章取材自Tony Schwartz对特朗普的采访,详见纽约客杂志:《Donald Trump’s Ghostwriter Tells All》一文。

    罗胖曰:

    请再看一次文中基辛格的那句话——

    “当你觉得自己对一件事确信无疑的时候,你要么是真的洞悉这件事的全部真相,要么只是因为你对它一无所知。”

    所以——

    1.对自己不确信的事,不轻易表态。享受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多元。

    2.如果非要表态,那就选择那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选项。这样,即使错了,至少人格无损。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