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忆》 五十五 罨画池亭子

上一章
    范成大《吴船录》记至蜀州道:“丙子、二十里,早顿周家庄……十里至蜀州。郡圃内西湖极广袤,荷花正盛,呼湖船泛之,系缆古木修竹间,景物甚野,为西州胜处。湖中多小菱可食,蜀无菱,至此始见之。”范成大所记,也就是前引陆游诗中“罨画亭边第一诗”所说罨画亭边的罨画池。

    罨画池,的确是艺术境界极高的一座园林,当得上“两州胜处”四宇的评话。

    看惯北京宫廷式园林和苏州、杭州江南私家同林的我,一走进罨画池,马上便有一种面目一新之感。见了罨画池,顿时觉得有一种浓郁的高古画意扑面而来。

    罨画池并不大。在我的印象里,它大约同苏州拙政园大小差不多,甚至可能还略为小些。可是,它给人的感觉却很大,丝毫没有江南园林的局促。

    罨画池的住胜处,一在于水,二在于古木丛竹,三在于亭和廊。

    水而偏北,如一长脖南瓜,斜放在那里。周围也不过二百多米,并不大。夏天荷花极盛,小船可在荷花丛中划行。不过去时已是深秋,一片荷叶也没有了。一种白色羽毛似乎有黑翅的小鸟,状如燕子,掠水低飞,一闪而过,捕食小虫,极有情趣。

    水面周围,古木极多。四川竹子极茂盛,水边丛竹亦多。既非小竹,也不是浙江、安徽常见的毛竹,而是高大的丛灼‘,似乎极易生长。看到一堆丈许的土堆上,也长着一丛,两丈多高,不少根都露在外面,也森森然青翠欲滴。心想如能搬一丛到北京新修的大观园潇湘馆墙边,该有多好!

    有一池秋水,森然古木、青翠丛竹,再如何点缀呢?主要是用亭于和周围的路,以及一座拱桥,把水和树点缀贯连成一个整体。倒影水中,成为一首诗,一幅画。

    “罨”者,网鱼也。“罨画”者,网画也。“锦屏罨画散红青”。画家谓色彩斑调之画曰“罨画”,诗人仅色彩斑斓之水为“罨画”。浙江长兴西溪,名“罨画溪”,上有亭曰“罨画亭”,世多知者。而蜀州之“罨画池”知者较少。放翁“罨画亭边第一诗”的句子,不言“池”而言“亭”,可见宋时这里就以“亭”著称了。今天的罨画池,同样是亭子极好。

    墨画池一共有大小十儿个亭子,形状各不相同。前他有两座大方亭,据水中央,拱桥连接,虽大却不显其大。池西北角,一座长方亭、一座小方亭,中有短廊连接,飞檐翼然,临水如水激然,意境极美。水面弯向东北,狭处有一事桥,中高,两面低,错落有致,而又落落大方。造型乃江南园林所少见,而极富日本情趣。若有着和服、木展的士女由桥上走过,则更如画卷。实际这正是唐代园林的置景风格。与江南园林本元、明、清一脉而传者,在韵味上有明显差别。这就是置画亭的佳胜处。而剧组选择这里拍摄电视“红楼”,便是看中了这一点。下一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列表 《红楼梦》主题阅读 四大名著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