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评论精选》诸葛亮受十命随论

上一章     作者:杨文理

    《三国志》裴松之注载:诸葛亮集有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或以九锡称王,十命自然称帝,以之为诸葛亮怀贰心作证,其实不然。

    九锡出于周。锡者,赐也。九锡即九命。周礼有依:上公九命。王之三公八命。郑玄有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

    故,九锡本为天子尊礼贤臣之器物耳,与称王并不等同。降至近世,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时亦未承王爵。

    诸葛亮身居相宰,位极人臣,自为八命。其德布于蜀中,乃至身故之后,百姓巷祀,戎狄野祀,称为上公,自不需如司马昭之流自脸贴金。故亮受九锡,与古礼并无不合。然高祖有誓:非刘氏不王。李严此书之要害,在于劝进称王,而非受九锡。

    诸葛亮自建兴元年领职,即便立下平定南中之大功,官爵亦只见其降,不见其升。李正方坐享清福,反倒官运亨通。严本腹有鳞甲之人,得陇望蜀,欲开府治事,独霸一方,与诸葛亮分庭抗礼。但既然诸葛亮本人的官爵纹丝不动,李正方第一次要权遭婉拒,即无借口再跑官要官。但若诸葛亮称王,俗话说水涨船高,“诸子并升”,李正方再求扩权,诸葛亮理屈,自然难辩。

    李严虽为托孤重臣,究其本质,不过一暴发户,无论朝野声望,从龙资历,都与诸葛亮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严欲与诸葛亮分庭抗礼,一则霸定江州,总揽大权,逐步扩大势力范围;一则想方设法诋毁诸葛亮之声望,置其于火炉之上。具体到实践,便是诸如“军粮饶足,何以便归”之类。此封劝进信可称一石二鸟之计。诸葛亮一个应付不当,李正方学着关某的榜样,拿着回信“遍示宾客”,无知好事之徒众口传扬,麻烦实在不小。

    诸葛亮自然洞若观火,回信中对封爵一事只字未置,反提出了“十命”一说。正如上述,王命虽有制度,但对有大功大德之士,仍可不加爵而加命。十命,即十赐亦不过表示,若中兴汉室,皇帝授予再多的荣誉亦可接受罢了。当然,倘若真到彼时,诸葛亮大可受一堆礼器而仍不升官爵,给李严也照样加命。李正方恐也只有大瞪其眼,往家搬礼器的份。

    既堵了李严的嘴,又开出空实两活支票激励李严卖命,诸葛亮确是好手段。下一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列表 《三国演义》主题阅读 四大名著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