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评论精选》吕布兵器考
上一章 作者:赤军
众所周知,方天画戟从来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它只是一种仪仗用器具。可是,为什么汉末三国吕布使用方天画戟却深刻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中呢?是罗贯中写错了吗,就如他写关羽的武器是汉代本没有的长柄青龙偃月刀一样?但是,罗贯中可能会将当时的武器,硬安在一千多年的汉朝,却不大可能把当时也不作为武器的方天画戟搬入演义。何况,《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精妙之处种种毕见,都可以体现出作者是比较了解军事和战争的,为什么会犯这样常识性的错误呢?可以仅仅归结于罗贯中受民间传说的影响,故意不加甄别吗?还是让咱们来仔细整理一下演义,看看原文是怎样的。
演义中,从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到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鏊兵,白门楼吕布殒命”,其中吕布出现的情境下,经统计,提到吕布所使用的武器,共有“戟”字五十四处,其中“画戟”十四处——
1. 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2. 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
3. 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4. 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5. 卓寻入后园,正见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下共语,画戟倚在一边。
6. 卓抢了画戟,挺着赶来。吕布走得快,卓肥胖赶不上,掷戟刺布。布打戟落地。卓拾戟再赶,布已走远。
7. 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来。”布提画戟在手,纪灵、玄德尽皆失色。
8. 令左右接过画戟,去辕门外远远插定。
9. 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校,齐声喝采。
10.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11. 当下吕布射中画戟小枝,呵呵大笑,掷弓于地。
12. 布曰:“汝无忧虑。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
13. 宋宪赶退左右,先盗其画戟,便与魏续一齐动手,将吕布绳缠索绑,紧紧缚住。
14. 宋宪在城上掷下吕布画戟来,大开城门,曹兵一拥而入。
所谓画戟,可以解释为杆描彩绘的普通戟兵,应该是戟援上扬,演变为小枝的汉代戟式。而演义中提到“方天画戟”,或者简略写作“方天戟”的,只有三处——
1. 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2. 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3.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除第一处外,后两处都出现在配合小说行文的诗和赞中。大家知道,《三国演义》中原创的诗词,都颇粗鄙,接近于民谣,可能其来源也是民间话本和说书,因此其中使用一些俗语,在武器名称上有讹误,是可以理解的。而第一处,出现在董卓、丁原对峙于温明殿上——这种朝廷会议,怎么可能允许官员的护卫携带兵器呢?吕布所执的,应该是,也只能是仪仗用戟,而非本身上阵使用的兵器。
综上所述,吕布并非使用仪仗用方天画戟上阵,就这个问题上,《三国演义》基本没有错误,只是市井相传,走错了方向而已。就如《西游记》中,沙僧使用的明明是无头的禅杖(看清代木刻插图本就可以清楚这一点),而现在人的印象中,都变成方便铲了一样。可惜手头没有罗本,如果发现那两首有“方天戟”字样的诗都是毛本自作主张添加的话,就更加可以肯定罗贯中本人,丝毫概念混乱都没有!下一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列表
《三国演义》主题阅读
四大名著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