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佛光普照 ──我读《大话西游》
上一章 作者: yeah (01/21/2000)
《大话西游》已经看了很多遍了,每看一次都好感动,每看一次都疯狂大笑,每看一次都有说不出的心情涌上心头。
我暗地里问自己,我真的那样爱《大话西游》吗?
我认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xx教授,他讲过一个段子,说电影学院的某研究生巨喜欢《大话西游》,而且将该片排在第一位,《美国往事》、《公民凯恩》、《战舰波将金号》“之流”的影片通通排在后面。这位教授不理解了,于是向那位研究生借来vcd准备看看,只见那vcd被塑料膜精心包裹。教授接过vcd的一刹那,研究生讲道:“xx教授,您一定要看胶片!”
xx教授讲这个段子的时候是又笑又气,不禁高呼:“我哪里去找胶片。”
讲这个段子我想说明什么呢?可能只是为了证明有很多人喜欢《大话西游》吧,可这也只是必要不充分的条件,只能证明我喜欢《大话西游》吧。如果我是xx教授我一定会说:“兄弟,不用念了,你可以研究生毕业了。对了,哪里可以找到胶片看看,我组织同学们一起看看。”
在网络上,在聊天室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nickname:周星驰、紫霞、晶晶、至尊宝、孙悟空、用手走路的人......每当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我就兴奋,因为大家是同道中人,有着共同的爱好。
为什么喜欢《大话西游》呢,可能有以下的原因吧。
《大话西游》是一部非常别致而经典的电影,电影的语言有着异于别种艺术形式语言的特点,在电影语言上该片几乎无懈可击。故事的构建,时空的转换,镜头的组接、流畅的剪辑,优美的画面,大胆的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等等都是该片电影语言成熟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在电影语言以外我们更能感受到创作者对《西游记》精神的深刻体会以致圆满并精彩的发挥阐示。
1986年拍摄中央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一次对于《西游记》小说原作的简单图解,电视剧为了拍的好看自然用心于舞美及化妆,而忽视了西游记的精神实质。
西游记成功塑造了叛逆反动的孙悟空形象,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反抗专制、呼唤自由的作品,我同意,但我以为又不完全对。我窃以为《西游记》是一部弘扬佛法、指引人精神的旷世力作。如果说这只是一部神怪相博的童话闹剧,那又与《封神演义》有何分别呢。
《西游记》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是劝人向善普渡众生的大智慧。唐僧是个俗人,肉眼凡胎,而且颇具一般群众的思想,根本不象是什么高僧。《西游记》第14回:悟空打死6个山贼,唐僧于是不高兴了,口中念念有词:“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说理?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作官,也说不过去。”唐僧真是婆婆妈妈呀,有贼要加害于他,悟空保护了他,他还一百个不愿意,不通情理。唐僧还懂得官场的交易,实在不简单,还以为出家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唐僧真俗呀。
这还不算,唐僧还要念咒,折磨一下行者,大圣哪里受得这般气,径自找龙王去喝茶,被龙王和菩萨好心劝回后,那唐僧却以为悟空骗他,哪里懂得十万八千里之说。唐僧脸皮也够厚的,马上转过话题:“象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象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过意不去呀。”呵呵,刚念完咒就要吃要喝,唐僧,你够狠。
其实唐僧有唐僧的道理,宁肯叫自己死也绝不让那6个贼死。这不正是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吗?唐僧的价值观念显然和一般的凡夫俗子不同,在佛的眼中众生皆同,性命是不能轻易被剥夺的,无论善恶。
一次次魔怪的攻击,一次次唐僧的绝处逢生都是悟空的修行机会,可以说在唐僧那里,悟空学会了爱。
一次次斩妖除魔,实际是悟空必经的心路历程。在电影《大话西游》中,唐僧被做的更加极端:开场的戏便是悟空与菩萨斗法,悟空不敌被收,唐僧讲道:“我愿意一命陪一命。”与前面唐僧恶俗的所作所为形成极端鲜明的对比,唐僧为了徒弟将法杖抛向空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于是,我们相信了,唐僧的想法不是世俗的,是大彻大悟的真正的佛的精神,想到这里谁还敢说唐僧是俗人呢?尽管唐僧肉眼凡胎。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真的有佛。
佛法无边,佛又是清晰而简单的,佛要普渡众生,劝人向善。
仅仅是片头,我们就已经感到了电影的强大力量了。建议中国佛教学会给导演搬个奖。
《西游记》或《大话西游》的魅力在于悟空保护唐僧,与其说是唐僧取经不如说是悟空取经,那猴子一个跟头便是十万八千里,到达天竺只是须臾的功夫,但不经历磨难是难于取到真经的,所以到达不是目的,经历才重要。
电影为了增加可看性还加入了爱情的线索,除了唐僧师徒等几个人物之外新增添了十多个全新人物,这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感觉。
紫霞也好,晶晶也好,那留在心中的一滴泪,那紫青宝剑,那城头的夕阳武士都成为了经典的画面,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
愿佛光永远普照,人人心向善良,让甜蜜的爱情和伤人的爱情进行到底。下一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列表
《西游记》主题阅读
四大名著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