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ERP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
2016/6/1 速达商店

     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既需要运用专门方法,又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由此向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以帮助其作出正确决策。

    

     各成本管理方法分析

     标准成本管理:ERP系统的标准配置。在成本管理模块中采用标准成本管理,它主要关注生产过程的成本。此外,它反映的是企业在正常的、没有浪费的情况下应该实现的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落实企业的成本意志。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成本是企业全程全员的成本管理,它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产品成本的硬约束。

     作业成本管理:锁定成本差异的根源。作业成本管理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提高了成本决策的相关性。

     可见,标准成本管理法强调客观标准,为产品成本的形成构建了应该实现的目标成本。但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间接费用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成本管理决策,因此拓展成本管理范围成为必然,作业成本管理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此外,企业越来越注重考虑外部市场状况,目标成本管理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实现成本管理方法融合

     融合的基本思路是以ERP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作业成本管理为主线。融合流程分为两大部分。

     首先是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的融合:

     企业内外情况考察。通过市场调查确认顾客需求及市场细分,关注原材料价格等有关信息,同时考虑企业目标利润,初步确定目标成本;通过对企业历史成本资料的考察,对目前的各作业成本进行初步分析,确认企业目前的实际成本水平。

     作业流程再造及产品优化设计。一方面,对作业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作业流程存在的问题,尤其要关注作业流程之间的联结问题;重新设计和改进作业流程。另一方面,从产品结构的模块化设计、价值工程的应用等方面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确定目标成本,若对目标成本不满意,再返回作业流程再造与产品优化设计环节,重新分析直至最终确定目标成本。

     其次是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融合:

     目标成本的作业层次分解。将目标成本落实到按作业划分的各部门、各单位,再由其按所承担的职能和工作量来分解和细化成本,确定各作业的标准成本。

     ERP对作业成本标准的实时控制。借助网络支持,将各作业标准嵌入业务系统处理流程中。在处理具体业务时,该项业务能否进行下去,取决于该作业是否满足事先设定的标准。

     作业成本差异分析。一是客观差异。即由外界变化导致的作业成本差异。如果是趋势性变化,需要作业改善和产品优化设计,并更新作业标准成本。二是主观差异。即作业实施过程中的低效率导致的差异,由实施者负责,并寻找成本差异动因。

     成本管理方法的融合离不开ERP系统的支持。在ERP中,应根据分配的作业成本要素设置资源和作业要素的标准值。利用ERP的成本管理模块的成本模拟功能,当市场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只需将作业标准成本中成本要素调出,对需要调整的标准值进行重新设定,并进行成本模拟和评估,即可满足变化了的需求,保证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案例:

     电子电器ERP解决方案

     家具生产ERP解决方案

     五金生产ERP解决方案

     机械制造ERP解决方案

    

    微信ID:buysd8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速达商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