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姑娘一被性侵,你们就怪她不反抗?
2016/5/13 LinkedIn

    

     近日有网友微博爆料称,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某乒乓球课老师,每节课都会选不同的女学生进行“单独扶导”,从来不选男生,没一个女生敢反抗。

    

     性骚扰,无论在公共交通、学校里还是职场上都已经屡见不鲜,但被它刷了这么多次屏、引起了这么大规模的愤怒和声讨之后,为什么每次出事,人们仍然只能义愤填膺老生常谈地反问一句:姑娘,你为什么不反抗?

    

    

     2016年2月28日,电影《聚焦》的导演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捧起了“最佳影片”的小金人。

     这部影片改编自一段真实的新闻故事——2001年到2002年间,《波士顿环球报》“聚焦”栏目的6名编辑和记者发表了近600篇相关报道,将天主教牧师性骚扰儿童、教会充耳不闻的性侵丑闻公之于众。

     而之前的数十年,围绕在性侵罪行周围的是无边无际的“沉默”。

    

     拍摄电影前,制作团队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95岁的老人,在他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受到神父的性侵。他结了婚,有了孙子、重孙,但从来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他带着这个秘密生活了八十多年,直到《波士顿环球报》的报道出来之后,才终于有勇气把经历说了出来。

     这名老人的经历不是个例。大多时候,发现真相的父母多半因羞愧和罪恶感低声不语;少数选择投诉的家长被教会恫吓或者和教会达成私下赔偿协议。

     无独有偶。

     日本政府发布的2015年《犯罪受害者白皮书》显示,遭遇性犯罪的日本女性当中,67.5%都选择了忍气吞声,不肯报案也不找其他人商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分别为“羞耻”(38%)“忍忍就过去了”(30.4%)“不想再提起”(27.8%)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渐渐发生转变。沉默不代表默许,但不抵抗就意味着纵容,道理谁都懂。但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性侵受害者似乎仍然倾向于选择沉默。

     而比起以前,Ta(没错,Ta也可能是个男人)们甚至要遭受更多指责:你为什么不站出来?为什么不反抗?你知不知道自己是在助长性犯罪?

     1公开性侵经历带来二次伤害性侵反被视作耻辱

     性教育的缺失往往使得遭受性侵犯的女性因为“贞操受损”从此抬不起头来,在中东、印度等国家,女子甚至会因为被强奸而遭到亲友的“荣誉谋杀”(Honor Killing)。

     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在《性侵犯:隐蔽的罪恶》中采访了中科院心理所的副研究员龙迪,她称,在对性侵受害家庭进行的深度访谈中,她感觉到中国社会仍然留有顽固的贞操观念,对于性侵受害者,尤其是女性,是沉重的压迫和伤害。

     “有一个妈妈听到孩子遭受性侵犯,先给了她一个耳光。”她说。

     在许多证据充分的性侵案中,因为担心开庭之后案件有可能被公开,受害者最终宁愿选择庭外调解。“要是公婆、同事知道了,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将比被骚扰本身要痛苦1000倍。”这是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如果说家人的不理解造成的伤口是难以弥合的,媒体和舆论对受害人隐私的不尊重则更加让人震惊。

     2015年,广西“百色性侵案”的犯罪嫌疑人王杰遭到起诉,庭审当日,三名被害人缺席。更让人震惊的是,她们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均为“零诉求”。

     三位被害人都缺席庭审的背后,是对“二次伤害”的担忧。在事件曝光后,被害人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不少影响。更有甚者,有记者从一位被害人的QQ空间扒走了她与妹妹的合影,配发在报道中,还辅以文字说明“被王杰性侵过的女童”。

     著名影星刘嘉玲,26年前的1990年被绑架性侵,直到今天在百度上搜索,仍然能看到“全套裸照图片视频完整版”等页面。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受害者在遭到性侵又怎能不全力选择“息事宁人”?

     2“受害者责备”心理“你被侵犯,你肯定有问题”

     社会上对性骚扰的受害者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被侵犯,你肯定有问题”。

     就连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丈夫》,俞飞鸿饰演的女主角都说出了“女人被性骚扰因为裙子短”“要我,早把她开了”的言论。

    

     电视剧无非有两个功能:传递正能量,引导舆论;反映现实,记录时代。如果说《小丈夫》传递的三观显然无法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它从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悲哀的现状:“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仍然未能在公众之间形成共识。

     就在北京联合大学体育老师被曝性侵女学生的几天前,一名自称前魅族市场部员工的女网友@王_大_ruai称遭到某公关微信性骚扰。这件事情还未得到证实,不过,因为此女平时的自拍风格豪放,她的微博下赫然出现了这样的评论:

    

     为什么有的人非但不对受害者抱以同情,反倒以阴谋论加以揣测呢?

     微信公号“大浪淘沙”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Ryan曾提出 “受害者责备”(Victim Blaming)理论,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后,会有一种观点认为受害者需要为恶行承担一部分责任甚至于全部责任。

     比如:人穷是因为蠢、笨、懒、能力差;性别不平等是因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人;女人被强奸是因为卖弄风骚、衣着暴露、去不该去的地方;黑人被歧视是因为他们的种族劣根性……

     有人用“公正世界假设” (belief in a just world)来解释这种理论: “……这世上不幸虽然很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陷入恐慌,原因便在于我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公正世界的假设,认为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

     中国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

     3缺乏证据投诉无门害怕报复进退维谷

     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听到女性在遭受性侵后,因为证据灭失,不得不生下施暴者的孩子来检测DNA以指认罪犯。

     类似体育老师“单独扶导”、职场上的“咸猪手”等性侵行为,则因为情节不够严重、证据难以收集使得女性投诉无门。

     美国著名硅谷股风投公司KPCB合伙人、华裔精英鲍康如将她在KPCB的老板们告上法庭,理由是性别歧视和性骚扰。此前,她曾向KPCB人力资源部门投诉,但这无非让她失去了升职机会,处境也开始恶化。

     在她转向雇佣律师维权后,公司第一反应是息事宁人,抛出了近100万美元的和解方案。遭到拒绝后,KPBC和媒体开始质疑鲍的起诉动机,并开始对其私生活无底线起底和抹黑。

     这场官司此前已经耗时三年,2015年2月,鲍康如一审败诉。

    

     现实生活中,鲍康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甚至更加令人无力。

     我的一个朋友的前同事,和朋友关系很亲密。但是直到她辞职,才告诉朋友,曾经被领导摸手、“壁咚”、“求交往”(当时她有男友)。朋友很惊讶,问她为什么不早点说,她无奈地问,说了又能怎么样?

     是啊,说了又能怎么样呢?她的领导可以借口说是正常追求无果,毕竟公司没有规定上下级不能谈恋爱。而被摸手、“壁咚”又没有录音或者视频可以证明。

     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朋友有理说不清,最后在公司以绯闻女主角身份成为流言蜚语的对象,甚至极有可能遭到报复,被“穿小鞋”。而对于刚刚毕业一年的她来说,离开这份工作和收入是她不能承受之重,她赌不起。

     4真正负责任的社会不会只怪姑娘不会反抗

     前不久北京的和颐酒店女孩遇袭事件发生后,一个女孩自救帖在网上疯传,其中包括“抢过路人手机砸掉”等看起来甚至有点可笑的方法。

     到后来,舆论发生180度翻转:女大学生打车失踪案频发,你们教女生要学会自救;中国传媒大学女生遭男生强奸未遂后杀死,你们教女生要学会自救;女生夜跑被奸杀,你们教女生要学会自救……但自救了这么多次,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从未停止。

     “你为什么不反抗”和“你要学会自救”一样,在公众看来是适用于所有情形的万金油。殊不知,“反抗”这个动作背后,是不被家人维护的孤立无援、置身舆论漩涡中心的无助、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丧失经济来源等等带来的身与心的双重煎熬。

     5尊重本人的选择而不是指责和喊喊口号

     有过被性侵经历的人,精神上遭受的打击往往比生理上更严重——200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不再沉默》(Speak)中,就如实地描述了这种状态:部分人像女主角那样最终走了出来,而另一部分因自杀或穷困潦倒、病重而死。

    

     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在父母离婚后没有得到母亲良好的照料,9岁开始遭到堂兄性侵,14生下夭折的孩子,这段经历令她感到痛苦不已。

     在她差点作为问题青少年被送去少教所之后,父亲把她接到自己身边生活。她得到了他和继母良好的照顾,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WTVF电视台最年轻的主播,最终走向了通往美国知名主持人的道路。

     像奥普拉这样的人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她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了困境,在电视上说出自己的经历后,得到的是观众更多的支持而不是“你被侵犯,你肯定有问题”的强盗逻辑。

     施加伤害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对于受害者的恢复也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所以遇到性侵,姑娘们绝对应该提出控诉,但旁观者的责任绝不止于责问和口号。

     我那个同事被上司骚扰的朋友,一直很纠结一件事。那就是她担心在这之后,也许还会出现其他的受害者。但她无能为力——毕竟当事人都没说什么,一个旁观者又能怎么样?

     这种心理是很可怕的——当我们都变成了一个个“旁观者”,任何一个人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可你怎么知道,你不会变成下一个受害者?当被性侵的人变成你时,还能轻轻松松喊出一句“你为什么不反抗”吗?

     面对性侵受害者,我们能做的大概有这几件事情:

     明明社会舆论和公众素养没到美国那个程度,别人家刚被性侵你就急着喊反抗;

     明确指出性侵行为的发生不是受害者的错误,受害人本身不该受到指责;

     鼓励和支持Ta们,不歧视,不议论,尊重其隐私;

     陪伴和倾听;

     不要过度表现你的愤怒,克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情绪;

     鼓励受害人报警和接受心理疏导,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是否报警或接受疏导,请尊重Ta的选择!

    

     漫画新栏目《职场你萌说》,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体替你们鸣出一件职场上的不平事!嗷~~

     第29集:职场上只有你的身材成S型,晋升才能是直线型。

    

     LinkedIn中国招新一代小编啦~~~

     直接进入本公众号回复【领英招聘】查看详细的岗位要求吧,货真价实的没有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的限制。都什么时代了,我们需要的只是你的才华,对吧?!

     本文由LinkedIn领英原创。

     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在公众号回复“赤兔”)。如有问题请联系领英客服电话:4000106277。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