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药材中的“金不换”
2015/12/9 尔康制药

点击“尔康制药” 加关注哦!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属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中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本草纲目》收录以来,已有500年的历史,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才能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立秋前后三七结籽前采挖的叫“春三七”,根饱满,质量好。而11月三七种子成熟后采挖的叫“冬三七”,质量较差。全株的三七是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组成的。
地上部分由三七花/三七红籽、三七茎叶组成。地上部分:主要含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Rb族皂苷),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催眠等作用。
三七花
三七花呈伞型,长在三七茎秆的顶端,由许多小花蕊组成,花蕊的多少与三七的年龄有关,一般两年生的花序有小花50-220多,三年生的多达280多,通常一株三七只开一朵花,呈绿色。三七花一般在每年的6-7月现蕾,8-10月开花结实。最好的三七花是三年生花。
三七花性凉、味甘微苦,具有清热、降压、平肝、镇静、安神的功效,一般做泡三七花茶饮用。三七果实
三七的果实、种子俗称三七红籽,呈肾形或球形,少数为三桠形。肾形果实有种子1—2枚,三桠形果实有种子3枚。未成熟的果实为绿色,逐渐变成紫色、朱红色、最后变成鲜红色,极个别为黄色,有光泽。三七从二年生开始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的时间在10月份以后。通常二年生三七开花、结果、成熟较晚,三年生及以上的三七则开花、结果、成熟较早。
三七茎叶三七茎杆使三七保持一定的形态,能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和水分运送到叶片中,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把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运输到根部,还能储存养分。因此,三七的茎杆具有支撑、输导和储藏养分的生理功能,是三七的重要器官之一。
三七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能把根系吸收来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三七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质。三七茎叶可以用来做中成药。三七的地下部分由三七剪口、三七主根、三七支根和三七须根组成。地下部分:主要含20(S)—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g族皂苷),对中枢有兴奋作用,能提高脑力和体力活动,表现出抗疲劳等。
三七剪口三七剪口位于三七主根和地上茎之间,起运输、储存养分,支撑茎叶的作用。三七剪口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供三七的地上部分生长,也是三七有效成分的主要存储场所。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剪口的三七总皂苷含量是三七地下部分最高的部位,生产中主要用于提取三七总皂苷,一般不做食用。
三七主根三七主根又称块根,呈纺锤状,为主要药用部位。由于三七生长的土壤结构和质地的不同,三七主根通常有圆锥形(俗称团七、疙瘩七)和萝卜形(俗称萝卜七)两种,其大小随三七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大。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通常人们认识的三七指的是三七主根,晒干的三七主根文山俗称“头子“,一般是经过粉碎成三七粉食用或敲成块炖鸡食用,也是药厂提取皂苷的原料。三七的主根呈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的瘤状物习称“狮子头”,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外表呈灰绿、棕黑色,习称“铜皮铁骨”。三七支根
三七支根又称侧根、大根,是块根上发生的较粗分枝。晒干的支根俗称“筋条”。
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三七根须
三七须根又称毛根,主要起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作用。一般洗净晒干后与鸡、排骨等食材煲汤食用。
尔康制药友情提醒:三七全株都是宝!花、叶、茎、块、根均能入药,
花、块、根做熟均可直接食用。
打粉灌装到淀粉空囊中服用味道更佳、吸收更好哦!

点击“阅读原文”,走近淀粉空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尔康制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