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创新榜样】尔康制药:终结“毒胶囊”时代
2016/1/14 尔康制药
点击上方“尔康制药”可以订阅哦 “这是一场材料革命。”在尔康制药的厂房里,帅放文董事长指着生产线上一颗颗蹦出来的淀粉胶囊对参观者说,“我们解决了‘毒胶囊’问题。”

淀粉胶囊的使命:“毒胶囊终结者” 帅放文先生是国内药用辅料(下称“药辅”)生产巨头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尔康制药”,300267.SH)的董事长。
大约一年前,他对外宣称,尔康制药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研制出了可以替代明胶胶囊的淀粉胶囊。他们已经搭建了覆盖国内外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首个淀粉胶囊产业化生产企业。
取材于纯天然的植物淀粉,区别于传统动物源的明胶胶囊,淀粉胶囊因其结构稳定、安全环保而被寄予“毒胶囊终结者”的厚望横空出世。近百年来,明胶主导世界90%的胶囊原料市场,由此带来了病毒传播,重金属、防腐剂和抑菌剂严重超标等风险,甚至是“毒胶囊”安全隐患。

2012年4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胶囊里的秘密》揭开了工业明胶制作“毒胶囊”的隐秘世界:用生石灰处理的动物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人们从媒体不断曝光的新闻片段中得知:进入工业加工的动物皮革,需先加铬酸盐鞣制开皮,头层皮用来做皮鞋,二层、三层废料皮用来制胶。动物皮革遂完成了它在整条经济产业链中的使命。
然而,整个工业流程带来的是,严重的铬超标。在被曝光的“毒胶囊”涉事企业中,国内9家较大型的胶囊制剂生产企业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高超标90倍。
事件发生之后,胶囊行业迫切地希望在明胶之外寻求胶囊的替代原料,其中以淀粉胶囊为代表的植物胶囊成为研发热点和发展潮流。而彼时的尔康制药已经为此努力了7年。
早在2004年,刚成立不久的尔康制药便选定了胶囊作为辅料的主攻方向。
“我们发现,胶囊是辅料中用途极为广泛的一个品种,几乎90%的药品都制成胶囊剂。而明胶胶囊的安全隐患与生俱来,爆发也只是早晚的事。”帅放文董事长说,但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当时我们内部也在讨论,都说那么难。我说,正因为难,大家都畏难,我们攻克了才有意义和价值。”
在过去的许多年,以淀粉胶囊替代明胶胶囊的课题一直是胶囊行业的研究热点。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意大利及美国的药企巨头就开始了实验室里的研究。美国虽然在1976年研发出第一粒淀粉胶囊并申请了专利,却一直无法实现产业化。
国内有关淀粉胶囊的研究大约在20年前开始,据悉,上世纪90年代原国家科委还在“97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了专项,但这些研究一直局限于实验室阶段。
欧美的制药企业对帅放文董事长说,太难了,可以成型,但始终没有办法做成产品。“他们已经研究50多年了,至今仍无法实现产业化。而我们国家花了数以亿计的钱,无数的专家学者申请了科研经费,最后也只是换来一堆论文。”
淀粉要变成胶囊的材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微生物要合标,水分不迁移,能够保存,要有韧性,不跟药物发生反应,还要适应目前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并保证原胶囊的药效不发生变化……帅放文董事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毒胶囊”事件爆发的时候,坚持了7年的尔康制药距离淀粉胶囊的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然而之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正式取得突破。“除非我们自己泄密,不然10 年内不会有人能跟上”——尔康制药最大的突破在于实现了淀粉胶囊的产业化。

点击图片有惊喜哦!
上文部分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更多详情咨询尔康淀粉空囊小小编欢迎加个人微信:liyeng241点击“阅读原文”走近淀粉空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尔康制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