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
2016/4/16 正能量收获

     漫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突然火爆朋友圈,戳中的既是笑点,也是泪点。透露的既是自嘲无奈,也是挚友难得。渴望一份真友情?要知道: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的朋友,就决不能期望得到一个好朋友。

     《谈交友》(节选)

     作者/朱光潜

     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

     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丛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

    

     “说出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

     谁也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作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

     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圣贤有道,盗亦有。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

    

     古人说:“与善人交,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

     朋友是切磋琢磨的利器,益处往往来自相异处。

     “人心 不同,各如其面”。这不同亦正有它的作用。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见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人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孔子论益友,所以特重直谅多闻。一个不能有诤友的人永远是愚而好自用,在道德学问上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修养胸怀的捷径:多与人推心置腹,多与人做真正的好友。

     好朋友 在我国语文里向来叫做“知心”或“知己”。“知交”也是一个习惯的名词。这个语言的习惯颇含有深长的意味。从心理观点看,求见知于人是一种社会本能,有这本能,人与人才可以免除隔阂,打成一片,社会才能成立。

     其次,从伦理哲学观点看,知人是处人的基础,而知人却极不易,因为深刻的了解必基于深刻的同情。深刻的同情只在真挚的朋友中才常发见。对于一个人有深交,你才能真正知道他。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应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

    

     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古今有这种胸襟的只有几个大宗教家,像释迦牟尼和耶稣,有这种胸襟才能谈到大慈大悲;没有它,任何宗教都没有灵魂。修养这种胸怀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推心置腹,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从这方面看,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责己宜严,责人宜宽”,要做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交友 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势力之交固容易破裂,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

     我从前研究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问题,得到一个和常识不相同的的结论,就是: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物我之中有一种生命的交流,深人所见于物者深,浅人所见于物者浅。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

    

     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常交感迥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返求诸已。

     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值得深交一辈子的12种朋友

     君子之交

     指贤者之友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出自《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知音之交

     知音也谓知己,指了解、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出自《列子》,伯牙有感于自然万物,发之于琴声,钟子期辨音听声,探寻意境,二人心心相通。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万分,发誓终生不再弹琴,“伯牙绝弦”“破琴绝弦”描写的就是知音难觅。

     管鲍之交

     源于“春秋第一相”管仲与挚友鲍叔牙的故事,现常指交情深厚的朋友。出自《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八拜之交

     八拜是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常用以比喻关系极为密切。《东周列国志》八十七回:“某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倘有进身之阶,必当举荐吾兄,同立功业。”

     刎颈之交

     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莫逆之交

     彼此志同道合,有深厚的友谊。亦指情投意合的朋友。《庄子·大宗师》中有“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之语。

    

     总角之交

     指童年时结交的朋友。古代男女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称为“总角”。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孙策与周瑜自幼相亲善,孙策不无自得地说:“公瑾(周瑜)与孤有总角之好。”与此类似的说法还有“竹马之交”。

     肺腑之交

     指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朋友。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生死之交

     指可共生死的情谊。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为“生死之交”,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忘形之交

     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身份、形迹的朋友。《新唐书·孟郊传》:“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车笠之交

     指不因贵贱而渝的朋友。《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言交不以贵贱而渝也。”

     忘年之交

     忘年:不拘年岁、辈分。指彼此年龄、辈分虽不相当,但以互相倾慕德才而结交的朋友。《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真正的友谊,历久弥新。

    

     快快微信搜索ID:正能量收获关注后

     回复 “答案” 即可知道答案哦!

     或者长按下方的二维码识别后即可关注

     关注“正能量收获”,收获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这里有关于养生妙方、励志短文、行业资讯、吃喝玩乐、民生新闻、心灵成长等方面的新鲜资讯。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阳光心态,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正能量收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