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境丨春来日日困,不如吃茶去
2016/4/28 正能量收获

    

     春日吃茶

     吃茶点这事,爱讲究的人越来越少了。在过去,人们常在春日的困倦里,悠悠地起身去泡上一壶好茶,并配上一碟与之相配的茶点。在这一口茶点的芬芳里,这一份茶的滋味也更为浓郁,一群人也因此被凝结在了这段美妙的时光里,一饮一食也从未变得如此重要。

     春雨绵绵的城市里,细细的雨水汇聚成屋檐上的水滴,香味四溢的茶室里,夹杂着一丝丝的清甜,三五知己小坐一会,旁边黑陶色的花瓶里花开得正好,彼此谈笑之间,喝上一口带有豆香味的明前龙井,再吃上一口藏着阳光滋味的凤梨酥,春眠不觉晓地困意,也在这一饮一食地相聚之间,形成了一场舌尖上的春雷,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唤醒着人们的春困。

    

    

    

     甜与绿的相逢

     当第一口绿茶喝进嘴里,人们便会明白春雨后山林的气息,那会是一种清爽的甜。可当它与香甜的茶点相逢时,香气此消彼长,甜味相互补充,仿佛置身在雨后的山林中,这是让人难以忘怀地体会。

     明前的龙井,在泡开后会有很鲜醇的豆香味,最好的搭配是一些以豆子为原料的茶点。一块正方体的绿豆糕,民间地道的小食,茶里的豆香鲜美,糕里的豆味实在,两者相逢后,甜味会变得温婉柔和,仿佛与江南水乡的女子打了一个照面,甜的自然。

    

    

    

    


     酸与红的邂逅

     喜欢红茶的人通常都喜欢那股特别的香味里所带有的一丝甜涩,它的魅力在于慢慢品尝的过程中越发浓厚的岁月气息。而甜涩只有与酸甜地邂逅才会让人为之动容。

     从沸水落下的那一刻起,屋子里就弥漫着一种带着类似土壤的浓郁香味,茶汤圆润红亮的像颗宝石,喝过几口,从喉咙处传递回来的是一种香润感。如果要给红茶搭配茶点,就不用再像绿茶那样拘谨,大可以用一些水果、柠檬片、山楂、蜜饯等点心来伴其左右,也只有这般,才不枉红茶的精致。

    

    

    

     瓜子与乌龙的相见恨晚

     乌龙茶,属于不完全发酵茶,它兼有绿茶的清香气息和红茶的甘甜口感,并回避了绿茶之苦和红茶之涩。

     性格温和的味道也使得要挑选一些淡咸相宜的茶点与之相配,最为推荐的是瓜子和花生。也许是因为瓜子和花生都有一种来自原始果肉的芬芳,所以与其说它们与乌龙茶香同根同源,倒不如说这是令人击结的相见恨晚。

    

    

     这是舌尖上一饮一食的秘密

     雨过天晴,阳光温和的照拂着大地,茶室外的花朵上,鲜嫩的花瓣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芒。推开门,微风来袭,它惊醒了衣服上那一丝淡淡的茶香,是为了表达对那短暂时光地依恋。与老友一一道别后,来时的春困,却成为了对那一饮一食之间,让人念念不忘的滋味。

    

    

     春困吃茶,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生活。它的秘密,不过是一盏慢了光阴的茶,和一口让人回味的茶点,它们的彼此相逢,有着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也有着让人为之津津乐道的光阴岁月。

    

    

     上文丨物道

     扩展阅读: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相传在明代洪武年间,安徽休宁县松罗山有一寺庙,名叫让福寺,寺门前摆着两口年代久远,却始终没人清扫的大水缸,水色碧绿,睡莲飘香。一天,来了位异人,看了看水缸后就要出巨资买下,并约定3日后取货。异人走后,老和尚看着这脏得要死的水缸,心想卖的东西总要干净一点吧,于是让小和尚把缸内的水倒了,又刷得干干净净。不料,3天后异人来了一看,直拍大腿,摇头叹息着说:“这水是天上王母娘娘的茶水,有灵丹妙药之功,可是你我都无法消受。你可在倒水的地方种上茶叶,其灵也如天上。”和尚植茶如所示,所产茶果然香味异常,有“盖龙井”之称。后来,休宁地方流行瘟疫,寺僧以茶泡水相赠,施药治病,无不灵验。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茶与佛是有相当密切关系的。

     在我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寺院产茶,和尚种茶、制茶却是真有其事。从明、清的书籍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南方的大寺庙,有分工精细的种茶僧、薅茶僧、采茶僧、制茶僧,各司其职。再往前查,被后人称作“茶圣”的唐代陆羽,他的童年就是在晨钟暮鼓、袅袅香烟中度过的,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竟陵龙盖寺的和尚。他就在这个环境中种茶、采茶、汲水、烹茶。

     茶佛千年,佛教与茶叶有缘,因此中国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宋代,天竺出的香杯茶、白云茶列为贡茶。乾隆皇帝下江南在狮峰胡公庙品饮龙井茶,封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

     一屯溪绿茶站名松萝茶,是一位佛教徒创制的。明代冯时可一《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莱最为时尚。是茶始于一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其后于松萝结庵,来造山茶于庵焙制,远迹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

     武夷岩茶与龙井齐名,属乌龙茶系,有“一香二清三甘四活”之美评。其中又以“大红袍”为佳。传说崇安县令久病不愈,和尚献武夷山茶,这位县官饮此茶后竟出了奇事,一百病全消。为感激此茶济世活人之德,县官亲攀茶崖,把一件大红袍披于茶树之上,故此茶以“大红袍”名之。不论此说是否合情理,武夷茶与佛门有缘则是真实无伪的。

     安溪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普陀佛茶产于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僧侣种茶用于献佛、待客,直接以“佛”名其茶。

     茶与佛教有缘的起始,大概与佛教提倡坐禅有关。世称茶有三德,其一就是坐禅时通夜不眠,佛教取这为已用。同时,僧侣们也视饮茶为一种幸福,是长寿之道。饮茶能达悟道,得到佛的庇佑。旧时杭州龙井茶室有这样一幅墨迹;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日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吃茶去”三字,至今仍作为日本一些著名茶室的招牌。

     感茶佛之千年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词:“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快快微信搜索ID:正能量收获关注后

     回复 “答案” 即可知道答案哦!

     或者长按下方的二维码识别后即可关注

     关注“正能量收获”,收获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这里有关于养生妙方、励志短文、行业资讯、吃喝玩乐、民生新闻、心灵成长等方面的新鲜资讯。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阳光心态,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正能量收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