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钱比王思聪还多,你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2016/5/25 正能量收获

     最近跟闺蜜闲聊,忽然聊起对人生的思考,我问她:

     “人到底为什么要上班呢?”

     “赚钱呀!”

     “赚钱做什么?”

     “过想要的生活呗。”

     “那是什么样的生活?”

     “不愁吃穿,做想做的事。”

     “那假如你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

     你还会工作吗?”

     “……”

    

    

    

     老实说,我的第一反应是,直接不工作了。

     我想不出任何一个理由继续工作,既然不差钱,那我可以放肆地生活,空虚了就充电读书,无聊了就周游世界,开心就好,有那么多曾经属于我的大梦小梦,都可以毫无顾忌的一一去尝试:

     3岁的时候,我想做画师,只因为我喜欢画毛线团和倒立的小孩,我想办属于自己的画展。有人说,画家们常常穷困一生,死后才价值连城,我说,那又如何。

    

    

    

    

    

     ……

     可是想着想着,突然停住了。

     我对工作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些梦想,这些我从小就想做的事,其实也是某种职业。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不工作,大概是因为,我对工作的理解是“朝九晚五的上班”。

     但百科把工作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你总是作为某种角色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上班族、打工仔、画师、舞者、旅行家等等,即使流浪汉也是一种角色。这种角色,就是你的工作。

     这让我想到了一首三行诗,是Chuck Palahniuk写在小说《搏击俱乐部》里的一段,仔细想想,另有深意:

     Without just one nest

     A bird can call the world home

     Life is your career

     如果说赚钱不再是目的,

     生活就是你的工作。

     那接下来,咱们就聊聊选择——聊聊当赚钱不再是刚需,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说什么样的生活。同时小编还希望,这个答案能为我们(仍然需要赚钱的大多数)做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1你的梦想不是赚钱你的梦想是靠梦想赚钱

     醒醒吧,你并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花不完的钱。(乐乐调皮了,求轻拍~)

     如果你不想在有钱后做一块发霉的肉,你首先需要捋清的是,你为什么工作?

     每个人都会说,我理想的工作是做着喜欢的事,又能赚钱养活自己。然而,日久天长,你慢慢看到了这个社会势利的模样。

     什么是势利?就是用观察到的一小部分的你,来推测其它部分的你,甚至完整的你是什么样子的——不要否定这种势利,毕竟世界这么大,谁有耐心去彻底了解你的全部?

    

     这种势利表现出来,就是人们习惯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能力和才华,因为这些东西很难量化,但金钱不一样,你的几个月工资买一个包,人家一个月工资买好几个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极少有人生下来就靠梦想赚到大钱,毕竟能力与经验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于是多数人顶不住这个过程的打磨,看不惯外界的评判与目光,承受不起现实的压力,把梦想留给了自己,选择暂时以其他角色继续人生——找个赚大钱的职业,来养暂时赚不了钱的梦想。

     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很多人往金融经济类扎堆,我相信很多小伙伴真心热爱这个领域,但是我也相信,不少人则是出于学这个将来会很赚钱,有钱了想干什么再说也不晚。

     如果你嗤之以鼻,以为面包轻松战胜了梦想,可是——梦想从来就不是廉价的啊(除了白日梦)。你永远无法预测今后的路会怎样,山穷水尽时,你想靠谁来买单?

    

    

     2既然都有用不完的钱了我干嘛还要工作?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来就不想把爱好作为职业。与金钱利益扯上关系的喜爱被他们看作是功利。他觉得有一种真爱叫想做才去做,不是因为公司、规则、或者某种社会责任而不得不做。

     那么我们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行为经济学家Dan Ariely在TED演讲中,展示了两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他揭示了工作意义的微妙与意想不到。

     与普遍看法不同的是,我们的动力不仅仅是金钱,但也不完全是因为热爱。多数时候,我们保持着奋斗的节奏是因为看到了努力的果实,为的是一种成就感,一种使命感,为的是你看到所做的事情有意义有价值。

     Dan Ariely发现:

     当着人们的面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会毁掉他们从劳动中收获的乐趣,几乎彻底抹杀掉喜爱。

     无视成果和破坏成果对于创造者的积极性几乎是同样的毁灭,然而只要一点点的注意,哪怕只是简单地看一眼点下头,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就有巨大差别。

     我们为之投入的越多,越能在自己的劳动中获得意义。

     要不要工作,能不能坚持下去,已经不能单单靠喜好和收入判断与支撑。

     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价值的贡献才是我们工作的真正意义。

    

     3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态度有追求让生命更长久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外国朋友,他的梦想就是做个旅行者。

     从伦敦政经毕业后,他就开始了环球之旅。他当时刚来中国4个月,我的家乡是他到访的第二个城市——他打算每半年去一个城市体验生活,这期间他会做家教教英语,有时会去酒吧做些零工,或者给人拍照,写写穷游攻略。赚足了去下一个目的地的钱,就出发去继续探索世界。

     我很羡慕这种生活姿态,我们上学、上班都是为了能生活得更好,不是因为某个时期就应该去做某件事情。

     又到一年毕业季,家长、学校、学生之间又陷入了一种相互催促、力争上学与上班无缝衔接的状态。一切都好像被安排好,但一切又显得毫无准备,操之过急,充斥着压抑。

     所以为什么要这样呢?

     人生才刚刚开始,年纪轻轻急什么。就算不再年轻,大器晚成了能怎样,大器不成了又如何?沿着常规路线也是走,另辟蹊径也是路啊,只要能去到我想去的地方,我走在不同的路上有什么不妥。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Anthony Burrow发现,有目的地做事可以减少精神压力对身体造成危害;罗彻斯特大学教授Hill和Nicholas Turiano,用14年对6000多人进行研究,也发现有追求的生活会让生命更长久。

     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态度,只要能有追求地“在路上”就已足够。

     工作的价值在于给生命一个话题,不要因此框住自己,也不要随意给别人贴标签。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就尽情地热爱生活,有钱,就任性地爱;没钱,就朴素地爱。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有花不完的钱,你会做什么样的工作呢?

     我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至少,我知道我还会继续工作

     来源: LinkedIn中国

     推荐一个有范的传媒

    

     微信订阅号可以置顶阅读拉!更新微信至 6.3.16 版本,到公众号介绍页面打开「置顶公众号」,不再错过 正能量收获(ID:Gain_power)的每一次推送 =( ̄▽ ̄*)b

    

    

     快快微信搜索ID:正能量收获关注后

     回复 “答案” 即可知道答案哦!

     或者长按下方的二维码识别后即可关注

     关注“正能量收获”,收获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这里有关于养生妙方、励志短文、行业资讯、吃喝玩乐、民生新闻、心灵成长等方面的新鲜资讯。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阳光心态,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正能量收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