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人生不是去远方,而是在车水马龙间修一个诗的园林
2016/8/6 正能量收获

    

    


     谢応岷的园居生活

     文 | 物道

     现代人心中繁乱,一乱便想逃,一逃便想到大山深处找桃源,当谪仙。可是有一个人,他在车马喧嚣的路边,建了一座能听见心灵的园林。走进这座世外桃源,你会发现,所谓诗情画意,不仅是环境,更是心境。

     晋代诗人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走进这个树木掩映的园林,我头一次有了这样的感受。小雨刚过,鸟鸣啾啾。沿着湿润的青石路走进院子,途经一处飞瀑,潺潺的水声涤荡了一身仆仆风尘。葱茏的竹叶绿,将每个走进的人拥入怀中,俯仰间尽是绿意。吐息间,花香微微浮动。

     来到红砖楼,一只健壮的犬闻声起来,乖巧地迎到人前。“长安,过来这边。”随着轻轻一声呼叫,园林的主人谢応岷微笑着走来,带我们深入这个人间的桃花源。

    

    

    

     将高山深处的美景搬到人间

     我们经过一座二层阁楼。这是谢応岷的书斋,四下亦是清幽绿树,还有从屋檐上伸展而下的芙蓉花。走进去,来到一处格子小轩窗前,窗外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像一幅美得令人惊叹的宋画。正在沉吟一句“小轩窗,正梳妆”,忽见“长安”调皮地走入了画面,圆溜溜的眼睛与窗后的我们对视。只觉心头有一朵花,“噗”地开放了,化为一抹笑容。

    

    

    

     走上高一层的石阶,来到一处面向湖泊的小竹楼里。在屋檐下望向院落,才发现这里是一个极妙的天然相框:柔和的天光下,各种不知名的灌木、乔木高低交错,麻石桥下波心荡漾,青烟流转,所见之处皆成景。明明只是屋檐下方寸一隅,却有一股高山深处独有的幽深和气象。

     谢応岷说,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都是从山中采掘而来,保留着最原始、天然的生长姿态。他偶尔会为植物修剪,但并不会破坏它们的自在。竹棚里的茶桌用一块旧门板做成,茶席旁是一小片嫩绿绵软的青苔,像一块小毛毯。椅子是一个个小木桩,坐着有自然的触感。

    

    

    

    

    

    

    

     在这样的氛围中,人对天地、对生命的感知重新变得细腻。谢応岷常常观察爱犬“长安”在院子里的活动。它爱走的路,人走着往往也舒服;它不爱走的路,谢応岷会思考是否设计得不和谐。“动物的举动总能启发人。”他说。舒适的院子吸引了许多猫儿来安居。天晴时,谢応岷到庭院里吃饭,猫儿们就在边上转悠,乐也融融。

     园林建在“人境”中,偶然会听见外面汽车驶过的声音。我问谢応岷,为何要在这样一个地方建造庭院?他说,所谓世外境,清凉地,不是脱离人间生活,而是用心感悟自然与天地。身处园林之中,环顾葱茏的绿树繁花,我忽然发觉,我的心其实早已隔绝了喧嚣,重新听见了天地的声音。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由「营造学舍」授权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正能量收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