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乾隆钦点的美食,你都吃过吗?
2016/10/5 正能量收获

     风流倜傥的乾隆帝六下江南,他不仅爱玩,还爱吃

     每次出行都能发掘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

     从而使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吃名扬天下

     在网上热传的乾隆迷路美食地图中

     江苏约有十道美食上榜

     均是江苏知名传统小吃,数量为全国第一

     趁着小长假,快去一饱口福!!~

    

     “乾隆迷路地图”中提到的美食又分为官菜与民菜,官菜就是了呈献皇帝的奇珍美玉,如平桥豆腐、文丝豆腐、秦园小笼等;另一种民菜,较多是传说,都是乾隆微服私 访庶民生活时,在不具名情况下品尝的百姓菜肴,这些菜肴因为有家族后人传承,所以多以商标店家存在,如黄狗猪头肉、车轮饼、赖月月饼、奥灶面等。

     “赖月”月饼名为御赐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在瓜埠山上太平寺留宿。老方丈赖月和尚是个明眼人,见客人来头不一般,赶做丰盛的斋饭招待客人。这天正是中秋节,宾主一行用斋毕,洗漱罢,便来到寺庙大院内饮茶、赏月,方丈又命小僧献上月饼请客人品尝。乾隆接过饼小尝一口,觉得风味独特,油而不腻,香而不呛,酥而不散,就问:“此饼美妙绝伦,敢问名称叫什么?”方丈回道:“未有名称。”乾隆想了一会,没想出合适的名称来,便问方丈法号。方丈答道:“老僧法号‘赖月’。”乾隆一拍手:“好,此饼独特,其名当不俗,以大师法号名之如何?”从此,赖月有了御赐的名称,瓜埠人从方丈那里学来技术办起了作坊,大量赖月月饼销往各地,赖月以其独特的风味享誉四方。此后,赖月被列入贡品,年年运往京城大内。

    

     赖月月饼每年只在中秋前手工制作,单看它的外表,就知道不同寻常:每个月饼直径达到20厘米,满满盖住一只盘子,重达一斤。要用刀切成若干瓣。此时馅料露了出来,是经典的五仁,包括瓜子、莲子、杏仁、核桃、芝麻,再加上用大头菜腌的“红绿丝”。除了个头,最不寻常的是赖月月饼的外皮。赖月月饼的外皮既非苏式、也非广式,属于四不像。无论口感还是外形,都和中国另一种传统糕点——桃酥一样。“可以说,赖月月饼就是将原本实心的桃酥变成空心,里面加上了苏式月饼的经典馅料五仁。”

     无锡小笼历史悠久

    

     无锡小笼包具体诞生于何时,已难以考证。不过,小笼馒头是江南一带的传统小吃之一,清朝的《无锡县志》里就记载了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1751年)在寄畅园品尝小笼馒头的事。据传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昭雪后,杨乃武从京城返回浙江老家途径无锡,在拱北楼吃了无锡小笼馒头后大加赞赏,老板把杨乃武的赞美之词,传遍了无锡城乡。

    

     无锡的小笼包与1863年就开门迎客的“拱北楼”息息相关,当年拱北楼的小笼馒头是最有名气的,之后无锡小笼就一直都是传承的拱北楼的制作手艺,延续至今,并将其中的精华发扬光大。

    

     而无锡做小笼包最有名气的拱北楼负责人张晴川介绍,要做出一只正宗的无锡小笼,最关键的就是汤汁,而吊味道就要用到皮冻了。“皮冻,顾名思义,就是将猪肉皮煮烂、切碎,然后冻起来,然后跟已搅碎的鲜肉均匀拌在一起,加糖、酱油、盐、味精等作料,再撒上葱姜等辅料,小笼的馅料就制作完成了,蒸完出笼,顾客吃起来是一嘴的胶原蛋白”。

     最爱鱼汤面

    

     苏州人有句老话:吃面要吃汤,听戏要听腔。即便吃遍山珍海味,最爱的还是那一碗汤面。而鱼汤面是清乾隆三十三年从皇宫传到苏州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还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当时,在乾隆宫廷的御膳房里,有一位来自江南的御厨手艺精湛,一次无意触犯宫廷规矩受到责罚,被逐出皇宫。回到江南后,为谋生他靠着自己在御膳房给皇亲国戚做的拿手绝技鱼汤面开了个店铺。

     春有三虾面,夏有枫镇大面,秋有虾仁蟹粉面,冬有冻鸡面、蹄髈面,以原料时鲜、制作精细为特色的“朱鸿兴”名闻遐迩。据老吃客介绍,朱鸿兴的招牌“面浇”苏式焖肉烧法很有讲究,要选择优质五花肉,采用传统配方腌制后,再用炭火焖煮4小时,具有喷香酥烂、油而不腻的特点,被称为“上风吃、下风香”。在苏式焖肉的带领下,朱鸿兴的苏式爆鱼、传统蹄膀等系列面浇同样深受顾客喜爱。在面汤、面碗使用上,亦有奇招。面汤备红、白两种,不同浇头的面点用不同的碗,蹄膀面用红汤红花碗,焖肉面用红汤青边碗,虾仁蟹粉面用白汤金边碗。面还是那碗面,不失特色。

     昆山神秘色彩奥灶面

    

     昆山奥灶面传说是乾隆微服游历昆山玉峰山后,途经路边品尝过的小面食,这小面食以浓重红油龙须面条驰名,面心软硬适中,尤其最传统的爆鱼更是一绝。传说乾隆品尝后大喜,连忙差太监去厨房询问制法,却因为厨子的昆山土话让太监听不懂,便对乾隆说此面之奥妙在灶上,因此,奥灶面之名不胫而走。另一说法是,昆山土话的鏖糟是不干净的意思,传说最早经营奥灶面的面馆既小又脏,但其面食却美味至极,因为鏖糟读音同奥灶,为求雅名,才命此面为奥灶面。而这些众说分院倒是为此面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奥灶面中最富盛名的就是红油爆鱼面和白汁卤鸭面。只见宽汤洗面,汁红油亮,鱼香扑鼻。细看却没有常见的热气,但当食客用筷子将面轻轻一挑,热气腾然而起,细细品味只觉得筷热、碗热,碗内的面、汤、浇头更热。白汁卤鸭面烹制时每锅放入十只昆山大麻鸭,水煮至将沸未沸时,倒入食油至锅面形成厚厚的油层。这样卤煮鸭子,下面文火炖煮,上面密不透气,保持了卤鸭的原汁原味,再配上与众不同的调味,是卤鸭味道纯正,鲜嫩爽口。只有品过奥灶面,才觉得不枉来苏州。

     “天下第一羹”号饣它汤

    

     “饣它汤”原名“雉羹”,是由彭铿创制,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原始社会末期,彭铿因用雉鸡、稷米创制成雉羹(野鸡汤)治好了尧帝的病,被封到大彭国,是大彭氏国的始祖,更主要的是他的“雉羹之道”,便尊称他为“彭祖”。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被厨师们尊称为祖师爷。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

     雉羹以来,历代皇帝都把雉羹视为珍品。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过徐州,品尝此汤,很是惬意。便问厨师:“是啥汤?”。答曰:“就是饣它汤”。当乾隆看到、尝到的同时,已悟出是雉羹;并又问厨师“啥汤怎样写的?”厨师文化不高顿时傻了眼,用手指比画着“食”字右边加个“它”字,即今天沿用的“饣它” 字。后来,野鸡稀少了,改用家鸡;稷米不够了,以麦仁取代,风味依然不变。

     徐州饣它汤以母鸡、猪肘子、麦仁、猪大骨、清水为主料,配以面粉、葱、姜、八椒、花椒、盐、味精、鸡精、胡椒、中草药(含大茴、小茴、丁香、陈皮、桂皮、豆蔻、白芷等10多种中药材)等辅料,经过数十道工序,十多个小时熬制而成。味道醇厚,鲜香爽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元素钙、磷、铁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老少皆宜,是徐州地区广大老百姓常年食用的早点之一。

     乾隆喜食苏州养生菜

    

     “樱桃肉”是苏州的一道品菜,这道菜在康乾二帝来苏州都有这道菜,由于苏州织造府的厨师进入了宫廷,把“樱桃肉”也带入了宫廷就留在宫中,一直到清朝中晚期。在德令公主写的《御香缥缈录》中重重地写了一笔,慈禧太后也喜欢吃樱桃肉。樱桃肉是用“红曲粉”烹制的,红红的十分诱人。这“红曲”在《本草》中是一味药,在我国宋代就开始服用“红曲”了。在《本草》中介绍“红曲”有“轻身”的药用价值。据现代医学研究在“红曲”中有天然的“他丁”。“他丁”全世界都认为是降血脂的特效药。“他丁”有阻止人体内血脂合成的功效。人“中风”后,身体就显得十分笨重,而用红曲治疗后“中风”症状就会减轻,人体不会很笨重了,所以谓“轻身”。

    

     乾隆皇帝最喜欢吃鸭子,最多的一个月吃了45个鸭子菜,而吃得最多的就是苏州的八宝鸭,他到苏州行宫的第一天就吃的八宝鸭。鸭子养生,而八宝鸭更有养生理念。在苏州食品中还许多称谓“八宝”的,如八宝饭、八宝粥、八宝鸡、八宝鱼、八宝肚、八宝酱等等,用现代医学解释为“杂食者营养也!”

    

     乾隆皇帝三十年下江南时,他赏给令贵妃十二次莲子,回宫后就封她为皇贵妃,后来成为皇太后,即嘉庆皇帝的母亲。令贵妃,信仰佛学,遇到初一、十五总要吃素,这盒子豆腐也是令贵妃吃的菜。

     镇江锅盖面阴差阳错

    

     另一个乾隆美食的面条,最知名的就属镇江的锅盖面。乾隆微服途经镇江品尝后得出的小食,传说因为擅煮伙面的张嫂子因忙乱,将锅盖连同面条一起下锅煮了,未料却因为面条于锅盖下,水在周边沸腾又不外溢,水与面条间无空隙导致面条十分筋道,反而更加好吃,乾隆赞其美味,所以锅盖面的神奇煮面方法从此成了镇江面食最佳代言人。

     正宗的锅盖面,面一定是手工制作的,手擀的面条绝非机器的可媲美。首先,要选用加了碱的手擀面,最关键的是这种面不是被揉而是被“跳”出来的。“跳”面时,面团被置于案上,其上有一根粗而长的竹杠,竹杠的端头坐着一位师傅,他要上下跳,利用竹杠将面反复挤压成及极薄并极筋道的面皮,根据食客的需要切成或粗或细的面条。跳面需要反复五六次,近大半个小时,体力与耐力才使面更加美味。

     扬州文思豆腐功夫深

    

     文丝豆腐,也是乾隆美食,是天宁寺的文思和尚发明的,乾隆下榻天宁寺时(扬州天宁寺亦为乾隆行宫)曾作为菜品进献给乾隆,也是乾隆美食代表之一,如今的天宁寺是扬州博物馆。扬州文思豆腐选料极严,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还记得记得《舌尖上的中国》第五集里介绍扬州人切豆腐,切的人凝神聚力、看的人是瞠目结舌。文思豆腐如水墨山水画一般给人以遐想,其清雅却不失回味的味道让人不觉静下心来细细品尝。

     由于乾隆曾经六下江南,因此许多江苏美食都喜欢和乾隆拉上关系,若传说被乾隆品尝并称赞过,那可是难得的荣誉。至于乾隆是不是真的都吃过这些地方小吃,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不过这些美食确实值得来江苏的吃货们来吃一遍,绝对不会失望!

     关注“正能量收获”,收获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这里有关于养生妙方、励志短文、行业资讯、吃喝玩乐、民生新闻、心灵成长等方面的新鲜资讯。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阳光心态,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正能量收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