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下半年药价监管重点,紧盯血液制品及少数廉价药品
2015/8/17 医药云端信息

     文 | 点苍鹤

     今天(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上刊登了一篇《反垄断与市场价格监管取得新成绩》的文章,对上半年价格监管工作做出了总结。其中,组织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是价格监管的一大工作亮点。国家发改委配合推进药品价格改革,通过市场巡查、召开行业协会座谈会、针对重点领域开展提醒告诫等方式,提醒经营者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确保药品价格放开后保持基本稳定。

     据悉,发改委下一步主要重点工作仍将密切关注药品市场价格动态,特别是血液制品及少数廉价药品价格动态,继续组织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防范制止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借药品价格改革之机乱涨价乱收费,维护药品市场正常价格秩序。

     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取消了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政策,其工作职能也从过去的药价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监管者,特别是对价格行为的监管一直没有放松。并旋即安排开展为期半年专项检查,集中整治药品市场价格秩序,列举10大价格违法行为。重点是做好竞争不充分药品出厂(口岸)价格、实际购销价格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对价格变动频繁、变动幅度较大,或者与国际价格、同品种价格以及不同地区间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要及时研究分析,必要时开展成本价格专项调查。

     6月1日执行药价放开以来,总体上药价并未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但也不排除低廉价药,如媒体炒作的地高辛价格暴涨10倍的情况。地高辛片目前生产销售的只有有上海信谊和赛诺菲两个厂家,其中某厂因为调价已被发改委调查。但事实上,价格是在低价药政策范围内的上涨,涨幅看上去很大,然而日均使用费用仍远低在低价药(化药)每天3元的标准内。

     血液制品一直是市场的抢手货,黑市价格远远高于先前国家限定的最高零售价。此类药品自药价放开后,没有直接反应在生产企业的制定的价格体系中,不过,其涨价行为正悄然出现在医院终端。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人血蛋白的黑市价格已经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达到40%~60%,而医院终端的销售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由于血制品长期供不应求,部分血制品经销商已经出现断货现象。生产血液制品的多个厂家也表示,提价是一个渐进式、试探性的过程,某些厂家也将价格稍微上调5%左右以征询市场的反馈。

     发改委在药品价格方面的工作由之前的定价逐渐转移到对药价的监管上,完善药价的检测体系是长期性的工作,随着跨部门的药价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的建成,药品价格和销售情况将变得透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