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药企仍具压倒性优势,产品比营销更重要!
2015/10/18 医药云端信息

     刘谦(医药作家、移动医疗创业者)

     杂志采访了我,但我对外资药企前途比文章更乐观。外部政策打压对内企一样适用,但外企在新药研发和产品品质上的优势这些年并未缩小。

     CFDA不管是飞行药检还是临床数据核查,受伤最深的还是内企,新药注册改革造福的也是拥有PD-1,PCSK9,Entresto这样突破性药物的外企。至于营销和关系,离开药企后我才明白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推动销量的根本还是产品本身。

     老坏(博士、执业药师、药品政策研究专家)

     外企只要改变营销模式和价格策略,不管是过专利期药还是创新药,在长期内都是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只有一个,药品消费弹性小,品质和疗效是第一,从前因为穷而不得不用那些ESQ都不明确的国产仿制品,现在不那么穷了,难道还会比从前更喜欢用仿制品么。生命和健康越来越贵,人只会越来越舍得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掏钱。

     点苍鹤(医药云端信息创办人)

     正如以上两位大咖所言,外资药企不仅仍具优势,并且诸多优势还将持续放大。但为何当下业界普遍感觉外资药企「不行了」?我认为这是媒体炒作加上行业的心理暗示在其作用。

     很多内企,特别是以仿制药为主的企业,在临床一线长期被外企所压制。不仅产品不如人,价格不如人,连医生对各自的代表态度都不如人。

     这样的情形造成两极分化:一极是对外企的产品和营销理念、管理体系佩服至极,另一极,则是对这些优势不仅没有看到,是否考虑要苦练内功假以时日赶超外企,反而是用通过强化自己的「优势」来进行「差异化竞争」--如何研究政策钻空子,打擦边球等等,以为这样更接地气,管用。

     2013年GSK事件爆发以后,外资药企在公众和行业里的形象,从之前的精英气质一下跌落到「泯然众人矣」。以上那种认识愈加放大,认为外企装逼装女神,到头来还不是落毛凤凰不如鸡?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只会是在内心深处只会轻视外企原谅自己,自觉不自觉扭曲了客观评价。

     另一方面,GSK事件后,媒体也盯着外资药企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合规问题,裁员问题,还是招标中质量层次划分的问题。好像外企感觉外企手脚也不那么干净呀,还经常裁人,是不是经营不下去了?某些省份招标质量层次划分方式似乎将外企逼上了绝境。

     事实上,不仅外资药企,整个行业甚至全行业,都加大了对合规的重视程度,甚至某些国内上市公司对合规的要求都超过了外企。裁员,其中一个原因不过是基于全球战略的结构性调整,行业在调整,企业不跟着转变才是更可怕的。而招标问题,我只能说,据我的了解和预判,新一轮的赢家仍将是外企。不信等着瞧。

     说了那么多,不是帮外企在说话,而是提醒咱们国内药企,不如人是客观事实,要转变这种状况,唯有苦练内功,埋头干活。国内药企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企业,他们在研发、营销理念、资本运作上都在逐渐缩小与外企的差距,他们是国内药企的希望。

     点苍鹤将于10月25日、11月1日分别在郑州、合肥举办医药云端互动沙龙,活动详情及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