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挂网双跨目录操作分析
2015/12/6 医药云端信息

     天天看医药政策,但本鹤心里其实很厌恶这些东西。正如老坏说的那样,干嘛把人生中用于垂钓、郊游、品茗、大快朵颐的时光浪费在红头文件上呢?然而红头文件看多了,竟然能够从中嗅出一股鲍鱼味出来,幸运的话,把政策转化为企业的营销策略,甚至能从中刨出一堆真的鲍鱼出来。

     第二届云端论坛暨《中国药品政策研究报告(2015)》发布会上,我们用半天时间来回答事先经过搜集的10大药品采购议题,其中问题最多的是关于招标与挂网两种采购方式的操作问题。之所以用「操作」这个粗糙的词汇来表达,是因为这些问题涉及面广,不仅是招标准入问题,而且是销售问题,更是整个药企营销模式的问题。

     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个话题做个梳理,供业界参考,欢迎留言探讨。

     招标和挂网的不同

     一是市场准入方式不同,前者需要进行价格和目录资格竞争,后者价格竞争弱化,但终端竞争强化;二是操作方式不同,前者对报量的难度加大,后者的量由于前期终端覆盖率及销售力薄弱,才会进入挂网(当然,有些低价药销量也不小,但挂网品种销量普遍不大),采购量需要后期的终端建设慢慢加强,这对于有销售网络覆盖能力的企业来说,政策给予了市场建设期,而没有这个能力的厂家,也无法在机会面前把握。

     【招标采购方式】

     在省级范围内,上一年度采购金额占比排序在前80%的、且参与投标的品规≥3的进入招标采购。按双信封方式进行经济技术标评审和商务标报价,一般是价低者1-2个中标(入围)。

     【挂网采购分类】

     常用低价药、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暂不列入招标的品种等几类药品进入挂网。前4类药品的范围很好界定,因为都有现成的清单或者目录。但暂不列入招标的品种有哪些呢?这显得有些模糊,正是由于模糊带来不可测的风险,值得业界朋友好好琢磨,以免出现不利于自己的后果。

     招标与挂网双跨品种的形成过程

     【招标/挂网双跨采购的可能性】

     从目前的采购现状来看,暂不列入招标的药品大概有两类:一是上一年度采购金额占比排序没能进入前80%,即在后20%的品种,此类品种多半进入挂网;

     二是在前80%,但在商务标报价环节,有效报价数量小于3个的品种,进入议价或谈判。关于议价,大抵又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挂网供交易双方议价成交,另一类则演变为价格谈判,或通过人机对话,或通过面对面谈判确定价格。至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本来应该进入招标采购的品种,有可能与直挂品种合流,成为事实上的议价方式采购。

     令业界困惑的是,某些药品属性复杂,既属于用量大(排序前80%),又属于低价药,还有可能是独家品种。由于一个品种可能具有多个规格,不同品规按上述属性分解下来,可能出现一个品规被划入招标采购目录,而另一个品规很可能进入议价,还有的品规直接挂网采购。因此,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情况存在,导致了招标/挂网双跨甚至多跨的特殊情况发生。

     【议价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挂网采购方式最后落脚点是议价,议价与谈判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特定目标的谈判,而后者是特定目标的谈判。表现形式上,前者是医疗机构对同类品种的N对N询价和商议价格,后者是由医疗机构推举的谈判小组(专家组)对特定目标(品种)的点对点定向谈判。而1-2家招标品种进入议价后,尽管不属于国家谈判药品,但其表现形式上几乎可以等同于谈判方式。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议价其实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挂网议价和谈判议价。

     挂网议价方式下,交易双方选择范围大(大量的医疗机构和大量的同类药品),医疗机构寻找目标药品、询价、报价、议价等过程长,再加上用量小、医疗机构数量多等特点,导致了挂网议价采购的效率不高。

     而谈判议价方式下,人机对话和面对面谈判是主要的议价方式,两种方式都是报价与还价的过程,各省规则不尽相同,一般而言1-2个回合决定是否成交。显然,谈判议价的效率明显高于挂网议价。

     算一算招标/挂网双跨目录药品的账

     【进入招标采购目录的品规】

     进入该目录的品规,按理属于充分竞争的、用量大的种类,价格竞争的残酷性导致了该目录具有很大风险/收益。由于普遍1-2个品规中标,假如独家中标的规则下(承诺单一货源),那么不低于上一年度80%的采购量机会被幸存者全盘获得,反之,则被淘汰出局,市场拱手让人。

     而在2家中标的规则下,最低价与次低价瓜分市场份额,此时,要取得竞争优势,存在几个变数:

     1)对终端的掌控能力。这要看上一年度两家的市场竞争状况,各自的覆盖率和销售模式以及来年的市场策略等等;

     2)当地采购政策对最低价及次低价的限制性政策。如江苏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采购最低价,而对二级医院则没有要求。地方政策能影响用药格局,当然,实力较弱的企业很难影响这些政策,但应该准确理解政策的基础上形成行动方案;

     3)当地二次议价的发生及演变趋势,会直接导致以上变数对应策略的失灵。最坏的打算是,药企应该进行药品价格极端下行时,价格降无可降的营销模式推演,及早完成营销转型。

     以上因素,药企应尽快拿出应对方案,或可来电来函咨询

     【进入挂网采购目录的品规】

     进入挂网议价目录的品规,一般用量不大,药企的目标是促使医疗机构缩小选择范围,引导其带着采购量和自己商议价格,形成点对点的谈判关系。而这一切,需要招标、商务、招商等岗位共同配合,结合具体品种,在采购方式、价格体系、销售方式等几方面做好相应准备。

     【如何平衡招标/挂网目录不同品规的关系?】

     用量大的招标品种,具有存量基础保障,这是收益;价格竞争的残酷,有可能满盘皆输,这是风险所在。因此对招标品规的操作重心应放在招标策略的制定上。摸清对手的市场状况和可能的出牌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选择适当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也属于正常的商业竞合行为。

     用量小的挂网品种,市场基础薄弱,但价格竞争不明显,难点在于对市场终端的再次覆盖和管控。此类品种应该把握这个特点,加强市场推广和市场覆盖。

     如何平衡两者关系?确保招标品规以次低价中标,这是上策;最低价中标,这是中策;价格太低无法接受时应果断弃标,同时在终端将原有存量市场尽快牵引至挂网品规上,这是下策,如果「导流」成功,其实也变成上策,即摆脱部分政策因素下单纯价格竞争的模式,转而到挂网议价模式深耕市场。如能顺势而为,将医疗机构弃标的招标品规销量「导流」至社会零售药房,与挂网议价品规同时在零售药房与医疗机构的双渠道运作,此乃上上之策。(相关运作方式请参看点苍鹤前文《处方药社会零售药店操作大法详解》)

     操作过程

     我们可以将挂网议价的工作分解为挂网前、挂网中和挂网后三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在之后用实例来推演几个典型省份的操作过程。

     【挂网前】

     分析研判品种进入哪种采购方式?是招标?还是挂网,提前做好准备。有些品种特殊,同一厂牌不同规格的品种,由于上一年度采购量的大小的差异可能会进入不同的采购目录。这涉及产品销售方式的选择:价格体系;渠道选择(代理商和商业)等。

     目录的形成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医疗机构根据上一年度的采购量及下一年度的使用情况预测,形成医疗机构的采购计划上报至省级采购平台,平台汇总后经过一定的整理形成全省采购目录,典型省份如江苏;另一种方式是省级采购平台先制定报量目录,然后各医疗机构根据目录要求结合自身情况上报采购计划,典型省份如四川。

     此外,关于目录,有一个误区,认为上一年度没有销量的产品就没有报量,其实不然。只要有这个通用名、剂型规格在采购目录,其他厂牌的只要有销量,也有医疗机构会报量,因为医疗机构只报品规信息,不报厂家信息,具体哪个厂家的品规能中标,要看后手。这在广东就充分体现,有报量,只要不是独家,这个量到底是谁的,还不好说,呵呵,谁中标就是谁的。但是到挂网,就有些差异,一个品规有量,医疗机构带着量来和企业议价,这个量如何获得?这就回到刚才说的销售问题。

     【挂网中】

     需要招标、商务、商业(代理商)共同配合对医疗机构的市场作用,要形成市场信息沟通的传导机制,即第一时间获取医疗机构的需求。由于基层需求小散,有县级统一来完成议价,而二级以上医院单独或形成医联体和企业议价,因此信息量分散、来源广泛、并且信息需要及时反馈(价格成与不成),企业的招标人员、商务和商业(代理商)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反馈至关重要,这个机制能成,直接挂网品种的销量基本有所保障。

     而这个信息沟通的传导机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企业着手建立工商一体化的合作联盟,即工业根据挂网品种的基本特点(厂家多、销量小、空间小、采购分散),应摒弃新药点对点的操作模式,而是与商业直接建立合作关系,依靠后者的配送网络,打包遴选进入医疗机构,工业+商业的遴选、确标,这在低价药操作上已经形成明显的套路。有了工商一体化,才有基础进行终端的掌控,也只有掌控了终端,在挂网议价的时候才能在众多挂网品种中为医疗机构所选择。

     可借鉴低价药的操作模式加以考虑,可回复低价药,查看具体销售策略。

     【挂网后】

     按量价挂钩的采购机制,议价成交后,签订一年的采购量,理论上实现了全年的销售。但这仅仅是理想中的结果,现实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医疗机构报量无法完成最终的采购。因此需要销售人员跟进一一落实。

     下一篇结合实例,对比几个省可能会出现的招标/挂网双跨目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更深的论述,可参考《中国药品采购政策研究报告(2015)》配合阅读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