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存在什么问题?
2016/2/13 医药云端信息

     医药云端信息: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来源:中国医药报

     中药注射剂引领了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中药大品种的神话,但却因为安全性、医保资金压力等问题饱受诟病,是个“话题剂型”。

     2009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2010年又发布7个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安评工作全面展开。有业内人士认为,安评工作已经开展了六七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不良反应监测需细化

     “有的品种监测了数万例,但是做完之后药品本身并未有所改变,风险管理措施或体系也未建立起来。这都需要我们审视评价方法中不够规范的问题。”

     曾参与设计多个中成药的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副处长荆志伟说,从实施集中监测的过程看,合同研发(CRO)人员很多固化于用新药临床试验规范(GCP)的思维和模式来看待集中监测,比如认为集中监测的病例是所有使用者,无挑选地纳入。而陷入随机对照试验(RCT)思维的研究者则依旧在“挑选”病例,这无疑是一种选择偏倚。

     令荆志伟担忧的是,部分企业集中监测的过程缺乏高质量的真实性,据实际督查的结果来看,存在拼凑、照抄门诊记录等许多属于临床病例收集过程中的共性现象。

     “由于目前的不良反应集中监测模式是我国特有药品管理体制下的产物,因此尽管国内已经尝试建立相应的监测规范,但是有待进一步细化,有待建立全过程监管,确保信息全面、真实。”此外,虽然许多企业业已开展了不良反应集中监测,但是其结果分析仅仅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并未深入挖掘其不良反应信号,起不到“指示灯”作用。

     很多中药注射剂是安全的,只是部分品种每年在国家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中总是具有较高的比例,尤其引起社会的关注,使大家对一些经典的中药注射剂产生误判。荆志伟建议尽快建立不良反应风险分级制度。

     对于中药注射剂,有必要建立涵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及其他规范使用要素的风险分级体系和风险告知系统,并通过一定官方的或者行业组织渠道发布,让医生和患者都能比较明确哪些品种在当前有安全风险、风险的程度。

     目前,我国有303个企业具有134个中药注射剂品种1255个不同剂型规格的生产批文,其中常用品种50多个,2012年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大约在320亿元左右。

     “在多个厂家持有同一品种的情况下,某一企业担心大规模安全性集中监测的成果有可能被分享,因此在不良反应监测(ADR)中不愿意投入,导致不能全面掌握该产品的不良反应病例,并挖掘其中的安全性信息,错失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良机。”荆志伟分析说。

     基础研究和安评应齐头并进

     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开展最多、最普遍的是安全性不良反应监测,而有效性评价相比就比较少?

     北京博纳西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明霞长期从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她说,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剂型特点,适应证多集中在急、重症,这就使需要在试验过程中实现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获得患者的知情认可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类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适应证选择以及后续的开展中都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困难和阻力。而即使是广泛开展的不良反应监测也遇到了一些阻力:

     不同医院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操作流程规范化程度不同,比如使用前的冲管,部分医院执行不佳,对中药注射剂静点前后的药物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不重视;

     监测过程中,ADR数据易发生漏报、瞒报现象,或研究者上报的意识不强,导致ADR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中药注射剂在门诊输液的现象普遍存在,后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集困难。

     刘明霞特别强调,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不是一次监测就完了,而是要实现持续的、动态的监测。然而,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强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应是自发性、持续性的工作,企业的积极性仍然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根据国家要求进行了不良反应监测,而研究结果不知道送报哪个部门,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最终的意义和目的未明显地体现出来。

     刘明霞介绍,从研究结果来看,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存在以下问题:

     在超说明书用药方面,刘明霞团队监测的一个品种超适应证使用的病例约占38%,而超剂量用药大约在2%左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出现与超剂量用药明显的正相关性;

     在溶媒使用方面,用糖还是用盐、用5%的糖还是10%的糖,目前还是以医生习惯为主;

     在合并用药方面,如一个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病例中合并用药排在第一位的是抗微生物用药(95%左右),其中又以头孢类居多(55%左右)。

     临床用药的不规范很多时候源自基础研究的缺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中心吴志生副研究员指出,目前看来,有些中药注射剂物质成分还不能搞清楚,特别是一些致敏物质更是不清晰。而临床上许多西医医生把中药注射剂当西药用,甚至联合用药,但稀溶液化学物质相互作用等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诸多问题需要大家攻关。

     吴志生表示:“我们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做了清开灵注射液安全性关键技术工作,团队用人血清做了清开灵注射液致敏物质研究,也只是初步结果,我们的研究实践说明中药注射剂的物质基础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预售】《医药云端●派》

     「医药云端●派」(预售,3月上旬统一发货)

     木有发票、木有发票、木有发票,重要的事说三遍。(派不是帮派,而是Pie , 为你奉献好吃的,接地气的馅饼、煎饼果子)全书预计40万字,采用大开本(A4)印刷。只有纸质版,没有电子版。

     大概内容介绍:

     1.主流医药营销模式操作大法

     直营、底价、高开、佣金、混销、第三方推广等等模式一一解析

     2.医药营销背后的商业逻辑及方法论

     营销模式的演变过程、背后的商业逻辑、方法论解密

     3.传统医药营销模式遇到的挑战

     过票遭遇打压、药价下行、新形势下的集中采购等等一系列政策影响下的传统营销困惑及营销失灵

     4.医药营销的转型之路

     向左转:坚持底价不动摇;向右转:努力高开维护平台地位;向前走:拥抱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是机遇还是陷阱?

     5.蓝海与浪潮之巅

     大海与星辰的征途:回归原点,挖掘价值;产业终局:医药+互联网+医疗

     众筹价格:200元/本活动预售: 即日起到2月29日是预售期,预售期内优惠价150元/本。预售期结束后恢复200元/本。木有发票、木有发票、木有发票,重要的事再次说三遍

     统一在微店「云端荟」完成预售款项支付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按钮进入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