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药情怀
2016/2/20 医药云端信息

     医药云端信息: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医药撰稿人 黄东临

     每每读些中医药的报道,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生怕从此真的失去这份瑰宝。

     身边有不少在外企工作的好朋友,温文尔雅,临床科班出身,一步一个脚印,多年奋斗,从基层医药代表做起成为了如今的企业高管。不过,聊到中医药,却经常能看到他们脸上那不屑的神情,“中医嘛,伪科学,反正我不相信。”

     持有这样观点的医学专家也很是不少。

     在微博世界里,不少让人十分敬重的大V,如超人阿宝、希波克拉底门徒都时刻流露出他们对中医药的轻蔑。此外,我还记得有一次执行个脑卒中治疗市场调研,一位接受访谈的副主任医师也是表达了他对中药的不屑一顾,“中药嘛,都是骗人的。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金标准就是阿斯匹林加他汀。那些中成药都没有循证医学基础,我们真要处方,往往是病人主动要求,求个安慰而已,反正我是不相信的,拗不过病人我才会处方给他们。”

     然而,我却不能这样想,我甚至不想去想未来中医药真会怎么样。

     外公在世的时候告诉过我,母亲四五岁的时候曾经高烧不退。那个年头是缺医少药的时代,外公循着某个中医的土法,在田边抓了一个蟾蜍,取了其中某个部件入了药,就此保住了儿时的母亲的一命。听完了这个故事,我沉默良久,从此一直保留着对中医药的感恩加敬畏之情。

     随后,我自己也亲身体验了中医药的作用。几年前,在经历了一次不幸的手肘骨折之后,身边最要好的骨科医师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诫我,说关节骨折是手臂骨折的最可怕场景,以他的经验来看这只残手基本上不太会恢复到完全伸直。

     沮丧之余,一位同事给了我一条信息:他来自江西的某个农村,儿时曾经在类似部位手肘骨折,在农村也只能用中药熏蒸这种土法获得了良好的康复。在这条线索的提示下,我去了魔都实力最强的中医药曙光医院石氏伤科挂了专家门诊。

     最后结果是,虽然康复过程十分漫长,但效果出奇地好,手肘完全伸直了。在此之后,我也告诫了这位最要好的骨科医师朋友,再有类似病患可以推荐去曙光医院的专家门诊。

     正是这样的经历,我这个西药科班出身的孩子从来就是对中药有着巨大的亲和感,更是能主动认同前几天国务院会议上 “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继承保护与挖掘,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强化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的这个观点。

     时过境迁,现在已经无人会因为孩子发烧而去抓蟾蜍,也不会用中医切脉的方式来判断妇女怀孕(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白二爷就是通过喜脉确诊大格格怀了孕。戏里还有一句台词,“如果我连喜脉都搭不出来,我还做什么医生。”)。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断言,只有试纸和超声才是先进的诊断方法,而喜脉一定是落后愚昧的。在我看来,这两者不过是铁路和公路的差别罢了,只要方法得当,两条路的终点应该是一致的。

     然而,中医药的前景还是有着危机感和无力感,特别是这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强化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更是令人如芒在背。

     2006年,我还曾在《医药经济报》上撰文“中药自救”。但一晃十年之后,却并没有感受到这个产业有了多大的进步。

     这十年里,中国古代的濒危古籍文献似乎也没有开发出多少,新增加的中医药人才或许更是屈指可数,现在似乎能切喜脉的中医师本身也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人心的浮躁,或者说是中药的西药化:国内上市的中成药变多了,而这些中成药的优势似乎并不集中于治病救人本身,它们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往往可能是“独家品种”,甚至是“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

     传统中医中因人而异的诊断过程和开方过程也早已经被忽略,所有人拿到的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方子和包装“现代化”的成药。于是,我们的医药行业里又多出了一种被称为神药的“新生事物”,它们没有说得清道得明的药学机制,但能不断打造着商业上的奇迹。当然,最最不确定的是,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可能彻底榨干人们对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医疗基业的最后一份信任。

     的确,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不会容易。相比较而言,开发创新性的西医药产品,我们还有机会去分享一些大洋彼岸歪果仁们的基础研究成果,如基础性的病理研究,或是新的药理学理论之类的。就算是中国药典的每一次更新,至少西药部分我们还都能借鉴一下欧美日药典中的他山之石。

     不过,中医药方面的一切都得我们自己来,需要我们重新去翻阅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古籍。缺乏了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的确会表现得像个空中楼阁,被某些医学大咖称为“伪科学”也毫不奇怪了。

     今天听到一则新闻,国务院取消了GAP认证,作为本届政府精兵简政的施政纲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医药行业的GXP世界里,GAP并不是一项需要强制推广的行业规范,而且据称自诞生之后它在学术界就一直引起不小的争议。值得一提,GAP是所有行业规范准则中唯一仅仅和中医药密切联系的规范准则,其进一步发展完善几乎不太可能从全球其他国家找到可以借鉴的样本。在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的前提之下,它的脆弱性,它的寿终正寝似乎也在所难免。

     最后,纪念下我10年前的作品,至少放到现在来看,观点还没怎么过时。

     记于2016年2月16日深夜

     中药自救

     作者:黄东临

     原文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06年12月4日第一版

     近日,《英国独立报》刊登了一则新闻,称德国默克公司已与和记黄埔旗下的中国医疗科技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开发抗癌植物药。与此同时,德国默克表达了它对中药的青睐,希望从古老的中国医药文化中发掘抗癌灵感。这似乎成了中医药振兴的一剂强心剂,至少说明了利用外资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可行之路,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值得澄清一下“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中国并不是全球唯一从“天然药物”中寻求医疗价值的文明古国,印度的草药与德国的植物药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诚然,大部分的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但中药的本质应当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用药,也就是所谓的包括“阴阳五行”的哲学观点以及“藏相学说”、“整体观念”等独特理论在内的与现代医学理论大相径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反观德国公司的战略,它似乎更希望从中国的古籍医典中找到新药开发的依据,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销售规模上亿美元的单一成分西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国人的工作只是某一新药的开发,与传承和发扬我们传统医药的理想相去甚远,更何况国外类似的新药研究途径并非没有先例:2000年,美国FDA批准一家中型制药企业的产品Trisenox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Trisenox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它也是中国传统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Trisenox对治疗癌症的运用颇显中医文化中“以毒攻毒”的内涵。但这个产品在上市过程中经历的FDA的严格审核足以证明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西药。

     上两个世纪中国逐渐打开国门融入世界,中国人目睹和感受了西医与西药的神奇之处,中医药在不知不觉中从“国人临床实践”的主流地位下滑到了次席。当我国中医药界的临床实践者放弃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而根据B超或CT报告来判断患者的疾病进程时,当这些中药研究者更多专注于一些所谓的“现代化研究”之时,传统中医药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褪色。

     面对古代医学宝藏的失传,我们只能用西方的舶来品填补那部分失传的瑰宝。于是,中医药理论变成了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怪物,更成为了“中医药无用论”者的有利证据,进而加速了中医药的衰退。

     当我们的“中药现代化”正在向制定诸多标准使中药更像个“标准化的西药”迈进之时,西方世界正随着基因医学/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个性化治疗/基因治疗的口号,西医药未来的发展竟然与中国古医学在“个性化治疗”的目标面前如此地殊途同归。

     在2002年11月国家九部委颁布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不少鼓励创新以及加快中药产业化的激励性政策,其中“加强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研究,建立能够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令人最为兴奋。

     无论如何,我们有阻止中医药衰落的使命与继承完善发展老祖宗遗产的义务,也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如何现代化。毕竟,我们需要的是“中药现代化”而不是“中药西药化”。

     德国人的意图很简单,不过是开发西药而已,并不是帮助中国人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的命运只有我们自己来改变。

     【预售】《医药云端●派》

     「医药云端●派」

     作者:点苍鹤

     (预售,预计4月份统一发货)

     木有发票、木有发票、木有发票,重要的事说三遍。(派不是帮派,而是Pie , 为你奉献好吃的,接地气的馅饼、煎饼果子)全书预计40万字,采用大开本(A4)印刷。只有纸质版,没有电子版。

     大概内容介绍:

     1.主流医药营销模式操作大法

     直营、底价、高开、佣金、混销、第三方推广等等模式一一解析

     2.医药营销背后的商业逻辑及方法论

     营销模式的演变过程、背后的商业逻辑、方法论解密

     3.传统医药营销模式遇到的挑战

     过票遭遇打压、药价下行、新形势下的集中采购等等一系列政策影响下的传统营销困惑及营销失灵

     4.医药营销的转型之路

     向左转:坚持底价不动摇;向右转:努力高开维护平台地位;向前走:拥抱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是机遇还是陷阱?

     5.蓝海与浪潮之巅

     大海与星辰的征途:回归原点,挖掘价值;产业终局:医药+互联网+医疗

     众筹价格:200元/本活动预售: 即日起到2月29日是预售期,预售期内优惠价150元/本。预售期结束后恢复200元/本。木有发票、木有发票、木有发票,重要的事再次说三遍

     统一在微店「云端荟」完成预售款项支付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按钮进入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