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长久不了了,《专家共识》一个月后发布
2016/4/9 医药云端信息

     医药云端信息: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来源:央广网 冯会玲

     近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等六个组织共同编制的、首部《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范专家共识》即将定稿,并将在一个月后正式对外发布。

     早在2014年8月,安徽省卫计委列出了门急诊常见不需输液的53种疾病清单。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门诊部护士长叶惠娟说,清单出台后,输液的患者相对过去确实减少了,但仍有很多患者的观念难以转变。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是世卫组织很早就提出的用药原则。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专家共识》主要倡导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赵志刚教授说,患者只求快点好就选择输液,却想不到输液也会带来多种不良反应。

     赵志刚表示,不良反应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我国60%以上的不良反应都是输液引起的,远远大于其它的途径。这跟其它国家相比也是非常罕见的。因为输液是直接进入血管的一种方式,所以它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不到万不得已不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它风险很高,从经济角度也不合算,不是什么小病上来就选择输液,门诊输液是不合理的。

     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热原反应、局部刺激、溶血反应、水电解质紊乱、容量负荷等。赵志刚教授说,对于长期输液或者输液总量大的患者来说,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会大大增加。注射的品种越多、注射的疗程越长,内毒素和微粒都会成倍累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会成倍增加。

     赵志刚表示,微粒是看不到的,但实际上是大量存在的,还有一种东西叫内毒素,它是产生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但这两种东西是输液不可避免的。再好的输液里面也都有,只是数量多少而已。高品质的少一些,低品质的多一些,危害也更大一些。有些反应是初发的,有些是潜在的,比如说那些微粒对身体的伤害导致堵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输液的风险不是一天出现的,有的是长年累月积累的,比如血管堵塞,肺里长肉芽肿,这些老百姓不知道,医务人员也关注不到。

     继安徽发布不输液清单后,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也在去年的11月11号下发《通知》,要求从2016年7月1号起,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也将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陆瑜博士说,门诊医生设立这样的一道“坎”,就是为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他解释,像过去80年代一线使用的抗菌药物80万或者160万,两针就够了,但现在远远不够,可能都是500-600万对体内打了,再这样肌肉注射的话,屁股就受不了了。

     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说,从自身健康的角度出发,患者对输液的认识亟待改变。其实输液的风险高于一个小手术。他表示,所有的液体包括药物都是直接进血液的,输液通常不是单一的成分,配伍在一起的时候有可能有反应。如果输液的机会多的话,致病的微生物带入的机会有可能多。

     点苍鹤提示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GPO新变化

     两票制、营改增

     危机重重!

     以上问题将在4月17日的上海为你呈现解决思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