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医药冷链事业揭秘:今年收入目标4个亿
2016/5/25 医药云端信息

     医药云端信息: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来源:亿邦动力网

     据统计,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已经达到每年2.5万亿元,医药流通货值达1.5万亿元,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稳定增长。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医药物流却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服务分散、标准化弱等问题依旧存在。医药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物流企业?首批获得医药物流资质的顺丰自然拥有发言权……

     据悉,顺丰在很早就开始关注冷链物流的市场细分,2014年3月便单独成立了医药物流事业部。2015年顺丰宣布成立五大事业群后,医药物流事业部一直被归入供应链事业群中,而今年年初,顺丰正式成立了“冷运事业部”,分离医药冷链和生鲜冷链资源,业务内容直接向总部汇报,足以显示了顺丰对医药冷链的重视。

     2016年目标是做到4亿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顺丰目前对医药冷链的布局分为三条主线:

     (1)仓储:在华西、华南等地区分别建立符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仓库,满足药品的全国多仓分布;

     (2)运输:投入上百辆不同装载规格医药专用冷运车,为药品提供跨省运输和城市配送;

     (3)网络:在拥有仓库的区域进行省内的业务拓展,将药品配送深入到区县医疗机构。

     顺丰医药冷链负责人马建聪介绍,顺丰医药冷链的服务场景包括医药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以及第三方医学实验室配送等。其中,城配指药品到医院或药店等终端的运输,而面向第三方医学检验室的服务,则指将医院采集到的血样等配送至第三方检验机构。

     顺丰冷仓

     马建聪强调,顺丰做医药冷链不仅意在服务某些客户,而是希望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目前顺丰业务仍以储存和配送为主,后续会调用全国的网络资源推出更多增值服务,如帮助客户完成药品追溯,以及将温控车、医药专业服务人员开放给其它大健康相关业务等,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与顺丰达成合作的医药相关企业已有近万家。而根据规划,顺丰未来还将加大对医药冷链网络和设备的投入,并计划在2016年完成4亿元的业务收入目标。

     医药冷链市场究竟是啥样?

     马建聪告诉,医药冷链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很热门,医药冷链近五年才开始被提及和研究,行业中缺乏真正公共性、网络型的资源,很多药品从出厂到最后一公里配送,都要通过几家物流企业才最终完成,过程中“委托再委托”,交接环节长,风险几率增大。

     基于当下的市场状况,顺丰将医药冷链和生鲜冷链独立运行。“二者从政策法规、操作方式和业务流向等方面都有不同,而将服务于二者资源拆分开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医药物流中的问题。”

     他介绍,首先,政策法规对医药冷链的要求更高,《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都为医药物流标准化提供了依据;其次,由于药品运输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温控、全程追溯都是医药冷链的必要条件;再次,医药冷链的大部分业务集中在医药生产企业到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之间,而生鲜冷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面向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配送。

     了解到,根据相关规范,从事医药运输的物流企业,运输标准需要达到GSP储存要求,但该要求仅仅是“规范”,还未上升至“法规”层面,因此始终没能形成行业操作规范。“以往,很多要求25度以下储存的药品,在夏天仅会用非密闭的铁皮车完成运输,而且目前这种情况依然存在。” 马建聪指出。

     据了解,目前行业中从事医药物流的企业可以分为传统的药品企业和社会物流企业两种。其中,传统药企对于物流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仓储,社会物流才是药品流通中运输过程的主力军,排除少量自建的区域性物流资源,包括药企巨头和各种电商平台在内,其药品的跨区域、跨省运输有80%~90%都是由社会物流完成的。

     对此,马建聪认为,药企自建物流和社会物流在医药冷链方面各有优势。“国药、华药、上药等几家龙头企业的仓储能力非常强,社会物流由于政策等历史原因,在医药仓储资源上相对欠缺,但其在网络资源方面存在优势。”

     医药冷链革了谁的命?

     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冷链未来不仅会为药品运输建立规范,还能使企业对药品的管控延伸至终端,为物流和销售渠道提供数据依据。此外,通过更多的企业对该项业务的深入研究,该可以为行业沉淀出更多技术能力,如保温箱、蓄冷方法、全程监控等。

     而相对医药冷链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有一批企业和人群却陷入了恐慌——医药代理。曾有供应链资深人士指出,当医药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物流将成为促使医药电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随之而来的便是缩短医药流通链条,医药代理企业的存在价值也将会被极大的缩减。

     一位不具名的医药资深人士则否定了以上看法,“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医药领域相关企业中的工业、商业和物流分工一定是存在合理性的,物流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该人士指出,医药代理除了发挥仓储物流功能以外,还发挥着代垫资金、营销推广、渠道管理等维持整个链条运转的功能,并不是简单的“物流代理”。

     上述人士指出,是医药市场化进程的缓慢导致了医药代理缺乏转型的动力,“始终扮演仓储和销售角色的医药代理可替代性非常高,但这些企业的优势在于医疗专业性,现在正是市场倒逼医药代理向学术及销售增值服务方向做出转型的最佳时期。”他强调,随着交易的电子化,医药代表的信息交流功能必然被逐渐弱化,但专业方面的功能仍是无可取代的。

     然而,对医药冷链可能性的讨论远不止这些,询问了多为行业人士,并整理了他们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预测:

     (1)线上销售处方药是必然趋势,但需要相关法规去保障。一旦政策开放,缺少了中间企业的把控,行业中对医药冷链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一定不能送错、一定要低温运输保障药品质量、一定要保证追溯数据的准确性,甚至最后一公里配送都一定要责任到人。

     (2)2016年医药冷链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生产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已经不再是“送到”,而是逐渐转向关注整体解决方案,在物流的基础上增加订单管理、增值服务、记录追溯等需求,对服务要求也会更加细化。

     (3)“专业”和“精细”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而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形式还需要法律法规推动。如“疫苗不允许通过代理模式流通”的要求,这种改变流通模型的形式无法由市场决定,必须由政策推动。

     (4)进入医药冷链领域的企业将非常多元化,包括拥有订单优势的大型国有医药企业、拥有全国网络基础的社会物流企业,以及经过小范围试水后,即将涌现出来的医药冷链公司。

     马建聪表示,很多拥有高品质服务和网络资源的企业都有机会在医药冷链行业占得一席之位,但医药电商平台自建配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自建运输不符合医药电商平台的成本结构,自建一个医药冷仓的成本在一亿元以上,即使是改造也要上千万,而大型冷运车每辆的成本也要超过百万,这对于每个订单毛利只有10%的业态是不可想象的。”他认为,在未来,第三方物流仍是医药行业的运输主力。

     此外,他还预测,虽然中间环节不能被完全取代,但医药流通的扁平化是必然趋势。而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药品价格,他表示,药品并非普通的自有流通产品,每一种药都有被选择的必要性,因此,药品价格不会仅仅由于缩减了流通环节而下降。

     “两票制+营改增”工商一体化解决方案研讨会

     【时间】5月28日-29日

     【地点】杭州滨江华美达酒店(江南大道3399号)

     【内容】政策解读风险评估(3小时)+财税规划(5小时)+商务结算体系(4小时)+营销升级转型(4小时) ,内容讲解+互动答疑

     我们将合力为你解决应对两票制+营改增政策下的经营体系调整、CSO架构搭建、财税规划与风险规避,更要告诉你大量的销售费用如何解决?资金如何做到合理、合法的流转与循环。

     以上内容全部是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全部是实战派+操盘手为你提供的成功经验,如有半点水分,可当场对水货发飙!

     为了保证活动效果,限制人数在60人以内

     【适合人群】

     工商一体化:药品生产企业+代理商

     匹配岗位:董事长/总经理+营销负责人+财务负责人

     【费用】四星级酒店包两天食宿。报名费1人8888元,2人同报14888元,3人同报19999元,4人同报21888元。谢绝讲价!

     【联系方式】

     电话:010-84517085/89转320或321

     传真:010-64684699

     联系人:彭老师 手机:135- 2265 -2360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