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吃大闸蟹,全药网GPO如何下嘴?
2016/9/16 医药云端信息
医药云端信息: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文:点苍鹤
原本预计莫兰蒂台风将登陆广东,中秋佳节怕是给毁了。幸运的是八月十五广东省内大部分天气晴热,台风并没袭来,深圳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朋友圈一片亮汪汪的月亮分外夺目。
“如果大闸蟹肥美,今年中秋就无憾了”一位在深圳从事移动医疗的朋友在朋友圈晒出饭桌上的螃蟹。的确,不知是今年中秋来早了,还是大闸蟹发育变缓了,有螃蟹吃,但普遍个头小,壳多肉少,蟹膏更不知长到哪里去了?
这正如深圳药品GPO采购,全药网承接了该项目敢于吃螃蟹,承诺药品费用下降30%,并有时间表、路线图,当然,也少不了内部的降价策略。
9月13日公布第一批目录,16日发布采购办法,不过一看,这螃蟹明显偏瘦,401种药品,没有用量大竞争激烈的招标竞价大品种,几乎都是价格已经定型或容易定型的品类:
1、国家谈判药品,国家早已谈出价格;定点生产的品种也类似,数量少,国家层级确定价格,按政策各地需按此价格直接挂网采购,深圳也不例外;
2、常用低价药+妇儿专科及急抢救药,本来就是由于价格低廉而导致各地用药短缺而专门划定的目录或范围,采用议价挂网采购。不过到了深圳这里,有了招标采购中双信封的明显痕迹,药价要剥去一层皮:
5家以内的直接议价;
超过5家,按“药品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评定后筛选得分前5进行专家评审,确定1-2家为成交品种。
3、减少竞价分组及质量层次是药品采购的大方向,深圳与广东省药品交易方案相比,分组由40个压缩为21个,很多剂型、规格在合并、遴选后或许在后续竞价议价中遭遇同组PK,这与福建规则类似;质量层次省级4个,深圳3个,关闭一些“特殊待遇”的品种政策大门也是降价的一种方式。
上海与深圳,同为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前沿,都在通过GPO来实现此前未曾实现的目标。深圳第一批实施GPO的药品,与上海GPO第一批的抗生素性质完全不同。前者价格易定,后者量大利益面广;深圳在中秋国庆期间追求和谐,吃螃蟹讲究技巧,先易后难;上海则披着技术性外衣,面上轻微降价,暗中疯狂压价,导致很多药企强烈反弹。
放眼全国,从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药品采购,国家政策有要求,各地实施起变化,这与国家政策矛盾吗?噢,no,no,no,药价下降就是政治正确,无论你用什么手段,文艺也好技术也罢,敢吃螃蟹的、能吃下虚高的部分的,都是高层乐见的。
既然各地药品采购方式百花齐放,那么,这意味着药品招标制度在瓦解吗?噢,同样是no,no,no.
集中采购作为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中关键的一元,无论公立医院以何种面目登场再次议价定价,采购制度是基础,是核心,是操作系统;采购主体的各种价格需求及定价方式乃基于操作系统上的资源再次分配。基础存,则再分配存,基础亡,价格机制崩溃,需要重新构建。而重构的过程,所引发的医疗体制系统性风险远超可预见的收益。
相信决策层很难在短期内下决心重构,而会采用渐进式、多因素的结构性思维来逐渐调整药品采购乃至更大的操作系统。从京津冀、福建、安徽的药品采购方式看,更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省级技术标,地市商务标。采购权限的集中与分散,收与放,是相对的、技术的、当然,也有政治的。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好别操这份闲心,多吃月饼多陪家人多赏月吧!要不,看看《医药云端派:药品营销的商业逻辑》也是极好的。
点击获取阅读原文获取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