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理念就是:未病先防,药食同源,那些骂中医的人只能说不懂?
2016/9/21 健康养胃小窍门

     一、未病先防

     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对治病防病与治国防乱的精辟阐述。在古人的思想里面,治国便要“治未乱”,而治病当然也要“治未病”,这里所指的“治未病”也就是说在人体尚未患病之前,就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预防阶段就要杜绝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理念——防重于治。古人对于疾病的预防高度重视,不但能把对疾病的预防与治国防乱相提并论,并且提醒人们对于未病先防的重视,更是告诫了人们病已成而始治疗,犹如待口渴而始挖井,为时已晚。

     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一个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形再而衰老的过程,疾病也不例外。相对于“治已病”来说,“治未病”便是着重于疾病萌芽前后的那个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突然感觉到头疼发热、流鼻涕等,这些症状被称为“先兆”,如脑中风病,则是中风的先兆。我们就要做到把疾病尽量控制在刚开始的萌芽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病情尚轻,比较好控制,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小,能在这一阶段将疾病消灭掉,使其不能再发展壮大,甚至恶化病变,可以大大地减少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如果一开始没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到了更为严重的阶段,疾病对于人体所带来的伤害就会相当严重了,这就算是最后治愈,生命被挽救下来,难免也会留下诸如残废或者各种后遗症等等。所以我们要从思想和行动上解决如何认识疾病,如何防治疾病,以保障人体健康。

     二、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也就是说药物和食物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有很多的材料都可以做果腹之食,还能做为治病之药。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在生活习惯中认识到了药、食并不是单一存在明确分开的,这种认识经过中医药学的发展就成了“药食同源”的理论。

     如今发展到现在,“食疗”已经被全世界人们所认识。特别是人们发现食物也同药物一样,每种食物所含的人体所需物质都很有限,这就使得饮食失调的人因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摄取不足而引发的一些疾病,从而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合理地搭配膳食,全面地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调节阴阳平衡,便可以有效地防治许多疾病。食疗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4 方面:

     1、饮食补养方面

     从饮食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从而让人体变得强健,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功能协调运行,预防生病。

     2、饮食调理方面

     在选择食品时尤其要注意与某些疾病相克的食物。比如糖尿病忌糖,肝病忌油,血液病、心脑血管病宜清淡低脂饮食,肾病忌盐等等。

     3、食品保健方面

     既具有食物性能又具有药物性能的材料作为保健食品,或者用食物营养成分提出物研制成保健药品,可以改善人体多种不良症状,如吸收不良,免疫力低下,从而达到补虚强身、防治疾病的效果。

     4、饮食治疗方面

     根据饮食治疗疾病已经成为治病的常规方法之一。但要注意的是,人体患病时必然会导致食欲下降,身体虚弱。因此,一方面要改善食欲,另一方面又要加强营养,二者并重,才能加快康复。

     只有树立正确的养生观,才能真正做好保健养生的工作。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父母

     请关注这个号

     ▼

     父母育儿必学

     微信号:fmyuerbixue

    

     长安图片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养胃小窍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