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伤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的? |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
2016/9/1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免费送你12本亲子教育电子书

每周二心理访谈,青音和心理专家黄启团,教你如何改变和提升自己——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
青 音
心联网科技创始人、“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内唯一一位在心理咨询和节目主持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其微信公众号“青音”每晚发送“晚安心灵语音”,百万忠实拥趸使她成为华人广播界自媒体第一品牌。
点击收听语音,探寻更好的自己
▼
?以下为文字实录
青音:团长,你好!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父母的伤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的。我在生活当中也有一个发现。我有一个闺蜜,她的婚姻总是不幸福。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她也不敢大笑。
有一段时间我跟她聊天,我说:“为什么你碰到的总是渣男?好像你的生活当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开心。”她说:“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好像是我的家庭不允许我幸福和快乐。”
我觉得很惊讶,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她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她说因为她妈妈一直生活在与爸爸感情不和当中,家庭的氛围永远都是很压抑的。她说:“如果我是很快乐地、蹦蹦跳跳地回家,我会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我想我这位朋友其实是一个心理很敏感的人,至少她有这样的觉知。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感受,爸妈的不开心、失败其实是会遗传给我们的。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团长:在心理学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切没有被疗愈的都会传给我们的孩子。那如何传呢?请各位想像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你在单位里非常得开心,比如中奖、升职,或者是加薪了,你本来带着非常喜悦的心情回到家里,可是一进门,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家里非常不开心。我想请问各位,你敢开心吗?
在这种情况下,你所有的开心肯定马上就被凝固了。为什么?因为你的爸妈不开心,你不敢开心。人对爸妈有一种深深的爱和忠诚,我们会忠于家庭,这种忠诚就会承接爸爸妈妈的不幸。
我想举一些例子,各位就明白了。比如说这次在“三程之旅”中我也做了一些个案,其中一个小男孩的个案能够说明这个故事。
这个孩子其实年龄并不大,二十五岁。他告诉我,每当一份工作做得很开心,做到要升职的时候他就会跳槽离开,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此他感到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妈妈,因为他的妈妈在他读高中、读大学的时候给予他很大的支持。
可是当我继续探索这个孩子童年的时候,我问他:“在内疚的情绪底下是什么呢?在你内疚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他说胸口有一块石头。我让他感受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向你诉说什么?给你带来什么信息?”,他说很难受。我说:“那难受让你想到了什么呢?”他突然间说出一段让人很心酸的故事。
他说在他小的时候,爸爸外出工作很辛苦,而在那个阶段,他的妈妈竟然背叛了爸爸,出轨跟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当他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对妈妈有一份很深的恨意。

他对他妈妈的这份恨意被压在潜意思里面,他的意识是不知道的。如果不是在治疗课程中的话,他已经完全忘记、无法觉察了。他记住的是对妈妈的内疚,但他记不住的、在潜意识里的是对妈妈的恨。
于是这个男孩子就开始挣扎。一方面爱妈妈,一方面恨妈妈;一方面想让妈妈过上好生活,一方面不想让妈妈的生活质量随着他的努力付出而提高。所以他每当有好的事情时,比如升职、加薪,他就会选择离开,以便报复妈妈。
这样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他的今天,如果他不去觉察,那么他的人生可能会继续干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不仅会破坏他现在的工作,而且未来的婚姻也会被破坏,因为他的潜意识中有一个声音——不想让妈妈过上好的生活。
青音:别让她得意,因为我是她的作品。
团长:这样一份对妈妈的恨意,就直接变成了魔咒,这是一个父母的伤痕如何影响我们人生的活生生的例子。
青音:团长,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开心、不成功、不幸福,如果探求原因,我们能够找到很多自身的原因,比如性格的弱点等。但是如果我们学一些心理学、有觉知的话,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去反思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究竟是怎样地影响着我们,而且要足够真诚。
说到这里,我也想起来我在“三程之旅”中做的一个个案,跟这个有点像。一个女孩子,其实对于爸爸妈妈对弟弟的偏心是特别愤怒的,但是她愤怒的表现形式是不断地自我教育。“爸爸妈妈是很爱我的,我是不能反抗他们的,他们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包括她在生完孩子之后妈妈来照顾她,还没有出月子就去了弟弟家,这其实是妈妈不得已等等。
她在心里面是不敢攻击妈妈的,慢慢地她就有了抑郁症的症状,源自她的自我攻击——自我攻击就是抑郁症。她开始自我攻击后兴趣减退,做事情越来越慢,有抑郁症的症状,连丈夫都觉得她和以前越来越不一样,但却完全找不到原因。
跟我聊了之后她才发现,原来是当年对妈妈巨大的愤怒压在心里,但那是她不敢说出来的部分,她总觉得是理智在控制自己不可以去攻击父母。

所以在这里我们也给大家提个醒,你所有的负能量,有的时候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哪怕尝试给父母写一封信,这封信可能不会被他们看到,但是写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父母对你的伤痕可能根本就不怪你,并不是因为你不可爱,或者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失望,以及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信念在影响和干扰你。
团长:我在心理学这个市场里面做了19年,我看到了很多人学了一些心理学之后会去抱怨自己的父母:“原来我今天的不幸是由我的爸爸妈妈造成的”。在这里的话,我想扭转这样一个认知:爸爸妈妈的确会对我们造成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必然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起美国的一个双胞胎的故事。据说在美国有一对双胞胎,哥哥和弟弟有非常不一样的生活。哥哥是一个酒鬼,流浪街头,而弟弟是一个著名的大律师。
有传媒记者去采访哥哥,很好奇为什么弟弟是有名的大律师,而他却是一个酒鬼。你猜这个哥哥怎么回答?这个哥哥说:“我有什么办法呢,我爸爸就是一个酒鬼,所以我只能成为一个酒鬼了。”
青音:听上去好像可以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如意全部推给父母。
团长:这个记者后来又去采访弟弟。在一个豪华的写字楼里,他终于等到了这个美国的大律师,也同样问了他一个问题:“我知道你跟你的哥哥是双胞胎,我们刚刚也采访过他。我很好奇,同一个家庭长大、同一个父母,为什么你成为了著名的律师,哥哥却是个酒鬼呢?”你猜弟弟怎么回答?他说:“我有什么办法,我爸是个酒鬼,我只能靠我自己努力了。“
由此可见,同一个家庭、同样的父母,两个孩子却又有天然的不一样的“成就”,为什么呢?父母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同一个家庭中,两个孩子在成长中所形成的信念造成了今天的两种不同的生活。
我们来看看这对双胞胎。哥哥说:“我有什么办法,因为我爸爸是个酒鬼,我只能成为一个酒鬼了。”这是一种想法,那对来说弟弟呢?前半句是一样的,“我有什么办法,因为我爸爸是个酒鬼”,但是后半句话是不一样的,“我只能靠我自己的努力了”。
所以,家庭如何伤人,并不是家庭的环境,或者父母的所作所为能够决定,而是孩子在家庭里的成长产生过程中了怎样的想法,也就是心理学说所的信念。信念会决定行为,行为就会产生结果。
如果你成长的家庭并不是太幸福的话,我想请各位不要把所有的责任和原因都归于父母,你可以产生不同的想法。因为你有那样的父母,所以你是否能够像那位弟弟所说的,更加努力、更加聪明、更加智慧地生活呢?

青音:所以说,其实家庭如何伤人、父母的伤痕如何影响你的人生,这是一体两面的问题。如果你现在过得不成功、不幸福,总是自我攻击的话,这是没必要的,你可以回去看看爸妈的生活以及他们对你的影响,大概就会明白根源在哪里。
但是找到根源并不等于找到了解决方法,真正的行动力还是在于你自己。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是,无论你有怎样的父母,都可以取得成功的人生,关键在于你的信念。
团长:非常喜欢这一句话——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父母,你都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
青音:下一次的谈话当中,我会跟团长一起来聊一聊“三岁看老”。这个话题我们尤其欢迎一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听众和读者一起来收听,感受一下孩子“三岁看老”真的能看到以后吗?我们又该怎样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营养,让他变得心理更强壮呢?我们下次见。
* 感谢“听听FM”对本系列节目的大力支持。
若你喜欢青音和团长
请点击下面二维码
关注青音和团长公众号

—— 青音——
致力打造国内最大的“心灵互助社交平台”,注重培养年轻人心理健康,提供交流互助渠道。
2014年起,青音领衔的多系列自媒体产品在各大平台纷纷上线:
微信公众号“青音”每晚《晚安心灵语音》
“爱奇艺”脱口秀节目《听青音》
“喜马拉雅FM”互联网UGC节目《那些年》
“蜻蜓FM”社群化直播节目《夜色音符》
“懒人听书”节目《中国式的情与爱》

—— 团长说心理——
黄启团,人称“团长”,专注于应用心理领域19年,将心理学理论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经营、婚姻、家庭、亲子教育领域,投资创立中国最大心理学平台壹心理、中国NLP学院、睿智人生、大成心理学校、武汉心斋等心理机构。是一位集导师与投资人于一身的心理学用家。

推荐阅读:为什么同时毕业,却在社会上混得天差地别? |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