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玩的人,人生也好不到哪里去
2016/9/30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免费送你12本亲子教育电子书


文:李维榕(临床心理学博士,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总监)
来自:壹心理(微信号:onexinli)
玩耍与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与生活都将是有趣的、有创造力的,充满快乐的;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显得人生无趣、创造力缺乏。本文谈谈玩耍在我们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玩耍是生命的重要年轮
有一派治疗法,叫做生物动力学,创始人是亚历山大·鲁宏。他从人的个性形成及身体语言来看心理问题。
鲁宏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征。”
这一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而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嬉戏这一圈。一般家庭及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成年人教孩子,往往是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和责任那一圈,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因此,我在训练治疗人士时,总是先教他们玩耍。
收学生、招聘员工时,也必问:“你爱玩吗?”不爱玩的,就把他们的申请先放在一旁。
有人问:“玩,真的那么重要吗?”
真的重要。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心理学家约翰·马理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乐,你追我逐。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别的笼中,不让他们有机会耍乐。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二、玩耍是人生的彩排期
猴的玩耍行动,马理称之为“彩排期”,其作用是为小猴子未来的成长铺路,让它们成功地发展成为大猴子。
人也是一样,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呆木的成人。我们发觉,很多不能进行房事的夫妻,都是不懂玩或不肯玩的人,与马理的猴子相同。
最近被邀与一群为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座谈,我问他们:“你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是怎样过的?”
引用马理的实验,我问:“你们在成长中是怎样一只幼猴?”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说:
“一只木木的呆板的小猴子!”
“只有读书没有玩耍的小老人!”
“是个乖孩子!”
他们问我:“错过‘彩排期’,对现在的发展可有什么影响?”
我忍不住,开他们一个玩笑:“错过‘彩排期’长大只好做社工了。”

三、玩的艺术——把工作当成了玩
其实,每个行业,都缺乏懂玩的人。这里指的不是工作紧张之余放松一阵的作乐,而是切实地把玩的哲理融入到工作及生活中去,使之化为有趣的艺术。
家庭治疗大师韦特格就是一个有名的会玩的人。他做治疗时,天南海北地与病人天马行空,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使得本来十分沮丧的一家,高高兴兴地继续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的老师米纽琴也是个老玩童。七十多岁的人,却每次见到我找到什么新玩意儿,例如一只照人时会哈哈大笑的镜子,一个反转过来会变成青蛙的布造王子,他都要抢着玩,玩得严肃。
这两人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开山祖师。他们那不断的创造力,与他们对生命的好奇,与他们的好玩,是息息相关的。
有一回我觉得心灰意冷,写了一篇小说自娱:
一个打算自杀的人,在楼顶徘徊于跳与不跳之间,却想起人生很多好玩之事:一壶好茶,一只唱歌的小鸟,一跤跌在雪堆中,一头被强风吹走的假发,形形色色,生活中意料或意料不到的事,越想越有趣,越好笑。
想着还有许多尚未发生的好玩的事:还没骑骆驼到金字塔,还没有试过跳伞……
越想越乐,就忘了本来要自杀之事。
玩之道,真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THE END-
关 于 作 者
文:李维榕,临床心理学博士,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总监
整理:邹根生 | 壹心理专栏作者
资料来源:《心理辅导》杂志
2002年9月刊原文标题为《会玩是福》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自壹心理(微信号:onexinli)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收获成长、幸福?
孩子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胆小、暴躁、迷恋游戏……?
2016年10月13—16日广州,《NLP教练式管理》,专注实用心理学研究19年的中国NLP学院创始人,两个孩子的父亲黄启团先生,和你讲授教练的心理学方法,处理家庭难题!联系电话:400 600 9299
报名点击(阅读原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