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同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2016/8/29 学点健康小知识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学点健康小知识”,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回溯口罩的历史,是人类对抗疾病与消解恐惧的历史,也是回顾医学卫生发展的历史。
文中的小故事,你都知道么?
古代口罩 据说是怕口气重的太监污染食物
古代的口罩没什么技术含量,脸上绑块布片就成了;目的也与卫生事业无关,跟当今明星有得一比:让群众认不出来。

还有些古人脸上遮块布的目的,比以上用途要高尚一些,记载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洁的,因此在进行宗教仪式时,要用布包住脸。

古代还有一种职业的人群同样在脸上围块布,却总算跟卫生搭上点关系:食品卫生。
据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有人认定这是中国人发明口罩的实证,口罩一物与中国元代怕口气重的太监污染食物的皇帝有莫大关系。(口气重竟还戴口罩闷着......)

据说中国这项伟大的发明被马可·波罗转了手,让欧洲人学了去。
而在欧洲,早年医疗产业被巫师所把持,真正的医生势单力薄。
瘟疫盛行时,医生四处奔走救治病人,控制疫情。巫婆神汉们觉得医生抢了自己的生意,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追打。医生只好用纱布遮住面目,让巫师认不出,以防遭到报复。

PS:其实日本忍者的面罩看上去更精致哦(包的这么严实,真的不会有人认出来......)

细菌被发现:口罩有效应对
1895 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了空气传播病菌会使伤口感染,从而认为人们讲话的带菌唾液也会导致伤口恶化。于是,他建议医生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
此举果然有效,伤口感染率大为减少。于是,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推广开来。

但莱德奇推广的口罩,只不过是一层包裹在外科医生嘴巴、鼻子和胡子上的纱布,既紧又不舒服(讲真,这口罩也太厚了!)
在 1897 年,一位英国外科医生在纱布内装了一个细铁丝的支架,使纱布与口鼻间留有间隙,克服了呼吸不畅、易被唾液弄湿等弱点。
1899 年,一位法国医生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了。后来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的办法,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

伟大的现代口罩就这样诞生啦。
流感:从医疗用品到人手必备
伴随着史上最可怕的「西班牙流感」,口罩从医院走出来,变成公众常备用品。此次流感,据称死亡人数过千万。
于是,普通人群被强制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的医护人员。

此后,人们开始知道口罩的新用途——防病菌。
伦敦:口罩首次被用来防毒雾
工业革命以来,伦敦就以「雾都」出名。煤炭是支持英国工业革命的核心燃料,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

1962 年,一名伦敦警察戴着防毒雾面罩在大街上执勤
尘雾妨碍了交通,弄脏了衣服,熏黑了房子。一位建筑师曾说他在墙上见过厚达 4 英寸的含硫污垢(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会危害居民健康,进入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等。)
最终,烟雾使数千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
口罩在中国:SARS 之疫
我国口罩的大范围使用,起于 SARS。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 8422 例,涉及 32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 919 人,病死率近 11%。而那时起,口罩成了我国人民的标配。

为了防流感,路上人人戴着口罩,露出两只眼睛。原来只卖两三元钱一只的纱布口罩,到了论「层」而卖的地步:8 层,3 元;9 层,4 元;12 层,6 元……而那时民间所谓的「高科技防流感口罩」每只竟达百元。
雾霾: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
记得 2008 年以前,很少有人提空气污染,很少在路上看到人们戴防雾霾口罩,甚至那时大家不知道什么是雾霾。
直到 2008 年前,北京申办奥运,一些官方报导中才提到有空气污染问题。当年美国运动员来北京参加奥运会时带了个很「奇怪」的面罩,让媒体好一通挖苦......

美国运动员表示:「我们没有意识到戴口罩会给大家带来不好的影响,从我自身的角度看,这只是为了照顾自己潜在的危险」
空气污染一直很严重,是当时大家对雾霾还没有清楚的概念。
而从 2011 年开始,美国大使馆持续播报超过半年的 PM2.5 的行为终于引发了社会关注,人们逐渐认可了 PM2.5 是影响健康的因素,我们对雾霾开始关注。
美国大使馆数据显示:2008 年 4 月到 2015 年 4 月的 PM 2.5 这八年时间,北京的空气污染较稳定,一直在 90-100 ug/m3 范围内(大概超出世界卫生组织 24 小时 PM 上限的 5 倍以上)。
雾霾又让口罩回到我们的视线。



但以上这些口罩,真的能防霾吗?
呵呵,当然不能。
那我们如何选择防霭口罩呢?
请听小编慢慢道来
我们毫无防护的在户外的雾霾里呼吸上十天,可能毫发无伤。但我们可能这样生活上十年仍然毫无反应吗?
防霾口罩不能少,但大多数人对防霾口罩没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觉得戴口罩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们有必要一起来聊聊防霾口罩了。
首先,哪些口罩防雾霾无效?
一、常说的「一次性口罩」不能有效防尘霾。
这种一次性口罩不能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就不是设计来防外来的尘霾的。
它们看起来都一样的口罩,共同的特点是主体都是无纺布,多为三层设计,但实际上,它们分为三种:
1. 普通一次性口罩:不一定消毒或灭菌,仅适合在一般场合使用,常见于食品加工、餐饮、美容、保健行业、以及明星们脸上……而我们貌似只有出门时应付小寒小风用得上(但逆风时,小脸同学的这类口罩在风稍大时可能被吹走)。
2. 普通医用口罩:会经过消毒或灭菌,适用于医疗机构的一般环境,但国家并没有规定其必须做细菌过滤率(BFE)、颗粒过滤效率(PFE)、喷溅试验的测试和参数界定。
3. 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长相和前两者一样,但这个口罩的名字叫法却一个字都不能差,必须符合其行业标准,即:PFE>30%,BFE>95%,无菌级。它们可以用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和外科手术。
虽然以上三种它们都不能防霾,但你在自己身患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了保护他人),或出入医院、接触病人、以及可能遭遇花粉过敏、将要打扫房间时,可以使用。
二、常说的「可以洗了重复用」的口罩,都是不能有效防尘霾。
一种是纱布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
这种口罩无论是按国家标准增加到 16 层,还是 24 层,其对颗粒物的防护率都无法突破 40%。而一个 24 层纱的口罩在戴得湿乎乎后,光想想,就够让人窒息了。
另一种历史同样悠久的是毛线口罩(还包括毛巾布、帆布、毛绒、天鹅绒等材料),上面可以绣花、印花、挂大嘴猴或 hello kitty),这种材质的口罩有可能能帮助拗造型。
上面出现的所有口罩都无法防霾的原因:
1. 这类设计结构决定了其无法在你的口鼻周围形成足够有效的密闭区域;
2. 它们的用来过滤空气的材料(「滤料」)并非为防尘霾而生。
那到底哪种口罩是防雾霾口罩?
为了应对 PM2.5(PM2.5 分为油性颗粒和非油性颗粒,美国、欧盟、中国的对于防护此二者的各级别口罩并不相同。欧盟的「FFP」可以同时过滤二者,美、中的「N」和「KN」则只能有效过「非油性颗粒」),我们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院(NIOSH)对口罩的滤网材质和过滤效率进行了分级。
按口罩中间层的滤网材质分为下列三种:
1. N:Not resistant to oil,可防护非油性悬浮微粒。
2. R:Resistant to oil,可防护非油性及含油性悬浮微粒,但用于油性颗粒物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8 个小时。
3. P:oil Proof,可防护非油性及含油性悬浮微粒,相比于 R 系列,P 系列使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具体根据不同制造商的标注。
按滤网材质的最低过滤效率,又可将口罩分为下列三种等级:
1. 95 级:最低过滤效率为 95%。
2. 99 级:最低过滤效率为 99%。
3. 100 级:最低过滤效率为 99.97%。
雾霾污染的主要成份毫无疑问都属于非油性颗粒物,所以日常出行选普通的防尘霾口罩即可(标有「N」和「KN」的这一类)
以 N95 型口罩为例:「N」指不过滤油性颗粒,「95」指在 NIOSH 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 95%。
「95」口罩最有效的作用是防控烈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如 SARS 或者流感。同时,N95 型口罩对 PM 2.5 也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但是,口罩的过滤效率越高,对呼吸的阻力也就越大。所以,长时间佩戴 N95 型口罩对身体是不利的,勿长时间佩戴。
那哪些人考虑带油性颗粒防护功能的口罩?
1. 用生命紧跟各类机动车为人民过滤尾气的公路骑行者。
2. 经常出没于油烟缭绕的厨房,或生活、工作在餐馆、烧烤摊排风口附近的人。
说明:
「油」是液态碳氢化合物的笼统说法。汽车尾气内含有: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即「PM」)
而典型的油性颗粒物有:油烟、油雾、沥青烟、焦炉烟、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物等。
其中由柴油机尾气、厨房油烟和少部分的汽油机尾气造成的油性颗粒物污染虽然在空气污染中的占比很小,但生活在密集产生上述污染环境中的人,是否要选可同时防油性颗粒的口罩,是件需要考虑的事。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一次性口罩:
(在论坛中,普及医用口罩常识的帖子里还经常能看到已工作几年的医生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将口罩的内外弄反......)
虽然各个品牌的「一次性」口罩在细节上都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可以帮你迅速判断:
(1)一般有颜色的那面(防水层)朝外,白色那面(吸湿层)朝里;
(2)能看到口罩上的「鼻夹」(细长的金属或软塑条)的是外侧,看不到的是内侧。注意,要用双手把口罩上的金属条按成贴合脸鼻的弧度,而不是一只手「捏」。
如果是凹造型的口罩,怎么开心怎么来。
防霾口罩设计不同 佩戴也不尽相同
【耳挂式】
优点:戴取最方便
缺点:戴久了勒耳朵;有些人在戴有些型号的耳挂式口罩时,戴了不到半小时就已经受不了,那些「头围」大,耳根软的同志尤甚;还有个别用户反映:「耳朵小的有点挂不上」、「运动时容易掉」
【头戴式】
优点:适合长时间佩戴;只要「戴对了」,就不勒耳朵;甚至找到合适的角度后,最快半分钟就能忘掉脑袋上有根绳子;
缺点:戴、取都不很方便 ,尤其对于戴眼镜的人——只能取下眼镜再戴,否则很容易在戴的过程中把眼镜按到眼皮上,在你没随身带眼镜布的情况下可能很尴尬。
说明:
凡是正规厂家出的「95」,全都都会生产成「头戴式」——耳挂式能提供「方便」,却无法在恶劣环境下提供口罩与面部之间最大程度的密合强度——毕竟没有人的耳朵有他的头骨般的坚硬和坚强。
【罩杯式】
可折叠「罩杯」式口罩
优点:能将它压平后放进口袋和各类即使已经空间紧张的包里,方便携带;防护级别相同时,可折叠的价格会更便宜。
缺点:吸气时,几乎有一半的面积完全贴在脸上,因此有效的「进气区域」小,导致呼吸阻力增大(心肺功能弱的人会感觉「呼吸困难」);由于每次吸气时先吸进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口罩变形(坍塌),直到它面积缩小到最小,外部新鲜空气才开始进入口罩,吸进人体,因此实际上每次的进氧量也会减少。
不可折叠的「罩杯」式口罩
优点:定型,比可折叠口罩多出近一倍的进气面积,而且吸气时不会有明显坍塌。不会压到嘴唇(所以更卫生),也不易碰花妆容。
缺点:因无法折叠(不能将它压扁)而不是很好保存、携带。
【呼气阀】(也称「冷流阀」,都简称「带阀」口罩):
优点:除了那里提到的减少湿、热聚集,其实对日常使用来说更重要的是——1、有效防减眼镜起雾;2、增加人体与外界氧气间的有效交换。
缺点:和其它与它一样而只是缺呼气阀的口罩比会贵近一倍
并非所有的「阀」都同样有效。呼气阀片是复式防尘口罩的关键配件,其设计与质量会显著影响口罩的水蒸汽方向、呼气阻力与气密性。
注意:
所有霾尘防护口罩,其「过滤」组织都不能通过水洗来重复使用。
尽量不要戴口罩运动,尤其不要戴普通的、无呼气阀的口罩运动,要选专用的防霾运动口罩。
哪些人群不建议戴口罩?
中重度心肺脏疾病,高血压症候,幽闭恐惧症、焦虑反应,自发性气胸史患者,或有胸闷、呼吸困难症状者等请不要戴口罩,可能产生危险。
如果空气已经脏到已经非戴不可,请先请教了解您身体情况的专业医生(注意:并非所有医生都了解各种口罩;你可以先试着向他请教「什么是 N95 口罩」)。
孕妇、婴幼儿、身体孱弱的老人应该尽力避免佩戴口罩。
如果佩戴,使用中若感觉头晕、恶心和其它任何不适,要立即取下来;如果不是用于防霾,合格的纱布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呼气阻力相对较小,则可以考虑。
给要戴口罩的孕妇的建议:
长期呼吸严重污染的空气或盲目佩戴口罩都可能影响的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建议空气质量指数在 150 以内时,孕妇外出不要戴口罩;超过 300 应该则想方设法避免出门;如果确需出门,建议只选戴呼气阀在正面(不可折叠)且防护等级不高于 N95(或相当于)的、口罩杯体相对较大的口罩。
选口罩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在不能完全相信的渠道购买时,要警惕假货。戴对的口罩,如果一天戴下来,还没见脏,八成是假的。
选择口罩常见误导性因素:
1. 越「大牌」,效果越好?
专业领域的「大牌」和日用消费领域的「大牌」不是一码事;
一些无良媒体会将一些小镇产品不露痕迹的包装成「世界名牌」。所以,你所知道的「大牌」,未必是真正的大牌。
2. 售价越高,效果越好 ?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美国医生在通过众筹的方式测评近两百款口罩,以弄清楚其实际的防尘霾效果。《华尔街日报》曾引用他的话称,口罩的防护效果与其零售价格没有关系,正常售价 500 块的口罩未必比正常售价 5 块的口罩拥有更好的过滤能力。
3. 所有自称「可更换滤片」的棉布口罩一定「无效」?
是的。活性炭「能吸附部分有毒气体而对阻挡细颗粒物无效」(活性炭的巨大表面积由「微孔」构成,而「微孔」的孔径小于绝大多数细颗粒物),而且很多劣质的活性炭和低劣的碳片生产方式会导致碳粉泄漏,这些颗粒物吸入人体后反而造成伤害。
4. 「N95」标准的口罩是防护性和舒适性的最佳平衡吗?
如果只在符合美国标准的口罩中选,确实如此。但如果也综合其它国家标准来考量,就值得商榷。比如复合中国国标的 KN90 口罩,价格和呼吸阻力都可以更低(结构、大小完全相同的口罩,防护等级越高也就意味着对正常呼吸的阻力越大),佩戴可以更方便(N95 必须套头),而防护能力只降低相当于 5% 的点。合格的类似「KN90」的口罩的对 PM2.5 实际过滤率一定是显著高于 90% 的,因此在普通的雾霾天气中所提供的防护已经完全足够。(这里只谈防霾,但如果是特指用于「医用防护」时,口罩则必须是「N95」起的)。
5. 防护等级越高的口罩越容易失效吗?
不会。口罩的失效时间与防护等级无关,而且部分高等级的口罩因为结构决定了其拥有明显更大的有效过滤面积(污染物分散到了更大面积上),比起一些低等级的可折叠口罩,能有效使用更长时间。此外,口罩的失效时间其实并不是固定的,而与佩戴环境密切相关——当空气指数爆表的时候,一块滤片几乎不能坚持到其宣称的时间,而空气指数不到 150,用户仅因为保暖、保湿等需求戴口罩时,则超过一倍的时间也未必必须更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学点健康小知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