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红是非多!大豆能致癌还是能抗癌?关于大豆的那些传言到底哪个才是真!
2015/10/16 健康一身轻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这话放在我们营养界的一个“明星”身上挺合适,最近它算是“豆红是非多”了。

     大豆最近可挺忙,朋友圈、微博、健康网站都有它的身影。

     其中,关于大豆的传言基本上都集中在大豆异黄酮上!

     有人说它能抗癌,又能保护心脑血管,还能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甚至还有说能治疗女性不孕的!

     而说它不好的则是,女性吃多了能导致乳腺癌、宫颈癌,男性多吃了轻者可能会影响男性功能,重者甚至可能变性!

     那么,这些所谓的大豆传言到底是真是假呢?

    

     大豆的是非咋这么多呢?

     大豆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最优秀,而且还有好多其他的营养成分。

     不过,关于大豆的这么多传言,其实都是围绕大豆的一种营养成份展开的。

     这个东西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包括一组成分复杂的化合物。

     大豆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广泛,只局限于豆科的极少数植物中,如大豆、墨西哥小白豆、苜蓿和绿豆等植物中。

    

     其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最高的只有苜蓿和大豆,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0.1%~0.5%。

     大豆异黄酮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与人体分泌的雌激素十分相似,所以又称为“植物雌激素”。

     那为啥大豆异黄酮就和癌症扯上关系了呢?

     咱们仔细看开篇说的那些传言,都或多或少的提到雌激素这个词。

    

     大豆真的会致癌吗?

     大豆异黄酮能致癌的传闻最早的来源于2004年德国《明星》杂志报道。

     食品化学家和毒物学家们在检查大豆制品在人体内消化过程的实验过程中显示,大豆异黄酮严重影响了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但这个研究比较早,后来科学家又做了无数的试验,都证明大豆和各种癌症的发生没有任何关联关系。

     说大豆异黄酮可能会致癌的传言中,还有一个说法是动物雌激素摄入过量会增大女性得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症的风险,所以摄入过量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也会有此风险。

     其实,这是把动物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混淆了。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不及动物雌激素的千分之一,正常量的补充是不存在这个风险的。

     至今为止,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表明大豆会导致任何癌症。

    

     大豆抗癌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天然大豆里的大豆异黄酮能导致癌症的各种传言,已经证实是假的了。那关于大豆异黄酮能预防癌症的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尤其针对女性?

     这个科学家研究了多年也没有确切的证据。

     不过因为大豆异黄酮有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更年轻女性适量摄入大豆可以帮助预防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骨质疏松等。

     此外,网传大豆能防癌,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化反应,咱们的身体内部同样也有着类似的化学反应。

     由于氧化反应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当这些废弃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咱们的健康也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衰老、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大豆异黄酮是怎样抗氧化呢?

     这就好比在自然界中放置的两枚铁钉,一个自然放置,另一个使用润滑剂保护着,那么,同样的时间内,有润滑剂的铁钉上的锈迹会更少!

     而大豆异黄酮就有类似润滑剂的作用!

     所以,大豆异黄酮对我们人体来说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豆异黄酮最好是从天然的豆制品里补充比较好,而不应该是保健品或者药品。

    

     这些豆制品里的大豆异黄酮含量高!

     大豆异黄酮的来源主要是大豆类食品,以全豆制作的食品如整粒大豆、豆粉、豆浆、豆豉等均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属于水溶性物质,容易在加工过程中随水流失,所以,豆腐、豆腐干、豆皮、腐竹等大豆制品并不是大豆异黄酮的良好来源。

     同理,烹调时浸泡大豆异黄酮可损失约16%,所以,豆芽也会损失一些。

     但发酵豆制品如酱油、腐乳、豆豉等不但不会损失大豆异黄酮,还会提高其活性。

     另外,炖煮、煎炸、烘烤也会造成大豆异黄酮的分解破坏。

     所以,咱们要尽量选择不经过压出水分的豆制品,原始方法吃,喝豆浆之类的都是不错的选择。

    

     豆浆上的沫沫是什么?

     大豆异黄酮的事咱们说完了,关于大豆的传言还有不少,比如在煮豆浆时,煮开了之后上面会有一层沫沫,看着挺让人讨厌的,不过有人说就是这个沫沫可有营养了!

     那豆浆里的沫沫到底是啥?

     其实,豆浆里的这个沫沫叫做大豆皂甙,皂苷又名皂甙或皂素,是固醇或三萜类化合物低聚配糖体的总称,因其水溶液能形成持久泡沫,像肥皂一样而得名。

     大豆皂苷不容易消化吸收,且具有使红细胞破裂的不良作用,所以20世纪70年代以前,通常认为大豆皂苷是“抗营养因子”之一,并与大豆的不良风味有关,主张在大豆的加工过程中将其去除。

     但是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大豆皂苷不但毒性很低,而且还有多种有益的生理功效。

     大豆皂苷具有抗脂质氧化、降低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等功效。

     此外,大豆皂苷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作用。

    

     所以,豆浆里的这些沫沫,咱可不要撇掉哦!

     大豆皂苷的来源主要是大豆类食品,以全豆制作的食品,如整粒大豆、豆浆、豆豉等均含有一定量的大豆皂苷。

     大豆皂苷也是属于水溶性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容易随水流失,故豆腐、豆腐干、豆皮、腐竹等大豆制品中大豆皂苷较少,豆油中几乎不含大豆皂苷。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豆虽好,可不要贪多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30-50克干豆的量,但肾功能不太好和有痛风的人要遵医嘱吃,不要超量。

     关于大豆的传言可不少,是真是假,咱得分清楚了!赶紧点个大拇指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想要收看往期精彩节目的小伙伴们,赶紧在微信对话框里回复你想看的节目日期,如20151014,按照这种日期格式就可以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一身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