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重地”代表健康状况?学会看“出汗地图”,知道身体哪虚了!
2016/8/14 健康一身轻

    

    


     流汗“重地”代表健康状况

    

     人流汗的地方一定是有汗毛孔的地方,流汗是正常现象,有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稍微爱流点汗也不奇怪。但是同时人的体质各有不同,如果你爱流汗的地方和其他地方差别很大,就这地方特别爱流汗,那还真代表了一些健康问题。

     “一脑门子汗” 咋回事儿?

     头汗多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实症,湿热内郁,上逆于头面,熏蒸津液所致。一种是虚症, 体虚,病后及老人气喘等往往头部多汗,均属气虚。

    

     实症湿热内郁的人会有头重如裹,口中粘腻、苔厚腻,脉滑。

     这种朋友可以找这两样东西帮忙。

     苡米30克,生白术12克,水煎服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组成:

     茵陈蒿末6克,五苓散(茯苓18、猪苓18、泽泻30、白术18、桂枝12,括号内数值为比例)3克。

     早晚白饮送服。

     一般不超过4周。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虚证引起的头汗特别多的人,一般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等。

     黄芪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

    

     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试试补气敛汗汤,我的经验方。

     生晒参6,麦冬15,五味子15,浮小麦30,大枣12,煅牡蛎30(先煎)

     水煎服可吃2周。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汗流浃背”啥毛病?

     特别爱出汗,衣服哪都没湿后背先湿,典型的汗流浃背型。一般都是肺气虚。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不耐寒热,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

    

     炙黄芪(60克) 白术(60克) 防风(30克) 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注意事项:

     三个药物的比例不能变。散剂比水煎服用效果好。必须用枣汤送服。饭后马上服用效果好。

     用猪肚一个,洗净,装满糯米,用线缝口,放砂锅里,水煮到极烂,将猪肚和汤全部吃掉,糯米晒干,碾成粉,每天用30克,空腹米汤调服。猪肚善补脾胃,即可以补卫气而止汗,糯米性粘而收涩,有收涩固表止汗的直接功效。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手汗重 哪出了问题?

     患者因津液不足而导致阴虚内热,表现为手汗多伴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往往是阴虚引起的手汗重。

    

     地骨皮30克,山茱萸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水煎分服,疗程4周。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盗汗是咋回事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原料:当归(6克) 生地黄(6克) 熟地黄(6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黄连(6克) 生黄芪(12克)被称为"盗汗之圣药"。

     方中当归养血,生熟地黄滋阴,三味养血补阴,从本而治;再用黄芩清上焦火,黄连清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使虚火得降,阴血安宁,不致外走为汗;又倍用黄耆,固已虚之表,安未定之阴。全方六味,以补阴为主,佐以泻火之药,阴血安定,盗汗自止。

     (文中药方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一身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