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北京车展,看汽车设计的几个小趋势
2016/5/10 颜宇鹏-车言论
北京车展已经落幕,也不是什么新闻点了。好,这正是回归冷静,总结一下收获的时间。
今年北京车展,我做了一条自己很喜欢(呵呵请容忍我的臭美)的视频。讲的是自己曾经作为毕生理想的外观设计;讲的方式是寓教于乐,受众是普通消费者。效果我自己觉得还不错,至少当今汽车媒体领域里,应该还没谁能做出一样的东西来(其实这种车展大串烧的片子很考技巧的,具体怎么实现,我就不再这里透露了……)。
视频在本文最末。下面先放点和视频有点小相关的文字——从北京车展,我们能看到哪些汽车设计的趋势?
一,格栅和大灯“水乳交融”。


大众去掉早些年的U型家族前脸,改为横贯式格栅,并把格栅和大灯连起来。从高尔夫到迈腾B8,到新的途观、途安,都将看到这种趋势。大众用几年时间铺排的变化,法国人则一步到位——雪铁龙新C6的格栅、徽标、大灯已经融合到分不清你我,这肯定是本届车展量产车最新潮的前脸设计。

正如视频里提到,不少自主车企也发现了这一趋势(或者他们只是盲从大众这些大品牌),像东风A9、荣威RX5等一批新车都出现了大灯与格栅连贯融合的设计,但效果尚不及上述标杆那么巧妙。
二,加长是刚需,已无须张扬
众所周知,中国消费者喜欢大,喜欢长。车名字后有个“L”,好像都特别显身价。上一代德系车很多是拿标准版车型做加长手术而成,车身中后部明显拉长,所以他们不在名字后加个“L”,都不好意思交待。


新一代德系设计则不再那么强调“加长”的视觉感受,更追求整体感。宝马新X1是个典型,比欧洲标准版拉长达110mm,但车身前后非常协调,名字也不带“L”。新迈腾B8也追求不显眼的拉长效果。奥迪新一代A4L虽然还有个L字,但前后门的整体比例也更均衡了。

唯一例外是奔驰。新一代E级加长版,不但后门很长,还通过垂直的C柱来突出后门的宽大感。这是另一种设计思维,看来也很受落。
三,内饰一整块,最好是金属
过去10年,内饰设计尤其是中控台,并没有什么新意。但这两年开始,我们能看到厂商明显更讲求整体感,典型做法就是把仪表台横向拉宽,连成一体,辅以金属面板,强调视觉上的横贯一体感。

奥迪是这个潮流的领先者。新Q7是第一款这样做的,然后到全新A4L。不过有个品牌的紧随其后一定让你意外——吉利在博越上就应用了横贯式整体金属面板,它的面世时间并不比奥迪A4L晚多少。最新的帝豪GS继续发扬,可见吉利也把这个定调成了家族风格。

四,悬浮式车顶,消费者到底爱不爱?
SUV的“悬浮式车顶”是由路虎极光开创,然后有了长安CS35、传祺GS4、吉利博越等一批自主SUV追随仿效,但实际形态也各异。可以肯定,是否采用悬浮式车顶,将成为今后SUV外形风格的一条分水岭。


悬浮式车顶给人的感觉是新潮、飘逸;但也有设计师表示,有调查表明部分消费者主观上感觉悬浮式车顶“刚性不足”——其实只是视觉效果,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般年纪偏大。由此可以预测,今后悬浮式车顶在中低端、年轻化车型上会较流行,而中高端、成熟沉稳型SUV依然会慎用。
五,双色轮圈,已不分贵贱

这是一个已经吹遍全行业的趋势。双色的轮圈有很多好处:轮辐显得更纤细,突出轻盈感;轮圈中央的螺丝视觉上被弱化,使轮毂更有整体感。

但是我留意到,一些低端车型虽然也跟上了这个潮流,但它们的双色轮圈的黑色部分,漆面质量不佳,近看轮圈的质感还不及传统合金颜色的轮圈,例如上图这台启晨。
这就是设计要与工艺搭配的明显例子。
先说这么多。最后看看我说的很自满的视频(要坚持看到最后一秒哦):
关注“颜宇鹏-车言论”,真人真话,YYP和你分享“什么是好车”。
YYP,新车评网创办人。从事评车15年。这里独创全国汽车媒体最新潮玩法:
1)YYP口述200款热门车1分钟车评,轻松了解每款车真实优劣,回复车名即可点播;
2)你来提问,YYP亲自出镜回答,内容涵盖各种选车用车专业观点,玩法请关注后点下方“提问YYP”菜单。
点本页标题下方小蓝字“颜宇鹏-车言论”加关注,或选添加朋友->搜公众号“yypcar”。如果认同YYP的爱车理念,请推荐给您身边的朋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颜宇鹏-车言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