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想过,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2016/2/27 KnowYourself

     I also believe that parents,

     if they love you,

     will hold you up safely,

     above their swirling waters,

     and sometimes that means

     you'll never know what they endured,

     and you may treat them unkindly,

     in a way you otherwise wouldn't.

     (Jonathan Safran Foer)

    

     Feb 27, 2016

     几年前,豆瓣上组织过一个线上照片征集活动,叫作“妈妈她是个美人儿,岁月请不要伤害她”。活动让各位豆友上传妈妈年轻时候的相片,上面这张图片是我当时保存下来的一位陌生人的母亲。妈妈曾经也是名少女——虽然我们错过了,但还请不要忘记她们的美。

     —微博 @KY主创们

     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我们曾推送了一篇文章春节做以下这件事正合适|如何重新理解你的家庭?,希望大家能够试着在这个春节期间,重新发现你的父母,重新接近故事的全貌,哪怕只是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文章收到了海量的回复。

     元宵节刚过的那个凌晨,我们精选了大家的回复,推送了一篇放在第二条的文章,精心选取了一个我们认为看起来很有趣的配图。万万没想到,海量粉丝表示那张配图属于“严重编辑失误”。因此我们今天特意对这篇文章再次编辑,添加了一些更新的粉丝回复,修改了配图。希望大家这次可以放心大胆地转发了。

     ∞

     在妈妈的故事里,爸爸一直是个只在乎自己,自私自利的人。直到今年和爸爸两个人年夜饭。爸爸说,他年轻的时候神经衰弱,想到过出家想到过去死,但他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儿,能长到这么大。

     我妈特别厌恶拔牙这件事,我一直以为她是朋友圈里道听途说了什么,非常不理解她,每次讲到都与她争论一番。到前几天才听爸爸说,她20几岁时有个同龄的同事来月经时拔了两颗牙,之后第二天便一睡不醒去世了,她挺着大肚子急着去她家探望她,在回来的路上肚子开始疼,孩子就这么掉了。

     曾问老爸,为什么不愿回忆小时候,我就是回忆小时候多惨才获得成长的力量,老爸答:过去太苦了,回忆起来就想死,怎么回忆

     前几天,爸爸在饭桌上边喝酒边说,我小时候也怕你爷爷,你爷爷也不说话。我一下子似乎理解了我爸爸为什么这么对我和弟弟。

     ∞

     第一次被父母瞬间击中,大概是听到父母说,现在孩子长大了,有些话也听得懂了,有些事也没必要瞒着他。

     生完宝宝之后,老妈感慨说:“你们真亲孩子的。”我很诧异:“你当年不亲我们吗?”她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她说:“那时候太年轻,又没人帮忙带,只是觉得多个孩子很烦。

     二十六岁出柜后,感觉和父母重新开始建立一段更真实的关系

     小时候因为父母答应带我和弟弟去吃第一家开的麦当劳,却没有当天兑现承诺而记恨多年。长大后发现,每次遇到被承诺而不被实现时,就会特别恼怒。察觉自己的行为及情绪后决定去自癒:亲自问父母当时真相。

     原来当时他们是因为有工作太忙而赶不回来,而爸用了一贯简单粗暴的坏脾气回答我,造成我情绪及不信任。一切清楚,我尝试令自己回到当时、站在爸妈立场看待事情,觉察他们养家的不易,原谅了。

     二十岁,跟爸爸第一次谈心,哭着向他控诉:“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多年不在我身边,对我伤害有多大。”他看着我,说:“你知道吗,你已经很幸运了。在你身边还有别人能陪你谈心,你爷爷老来得子,我从小跟孤儿一样,没有家人真正陪我聊天谈心。”so....从此对他不再怨恨了

     ∞

     作为叛逆独女的我,大学一毕业就迫不及待逃离我的家庭到了南方,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住院一直是母亲照料,也一直让我安心工作不要担心。

     冬日某天母亲去医院送饭回家,天下大雨半路伞坏了,打不到出租车,母亲躲在天桥下打电话给我,无助地嚎啕大哭。瞬间心里某处坍塌了,才知道许多的坚强都是强撑。我就在那一天觉得自己长大了。

     父亲去世后,把母亲接到我工作的城市一起生活,每每有矛盾,我就想想那夜的电话,于是释然。

     被击中的点,大概就是看到了父母在黑暗中各自流过的泪和发过的呆吧~

     爸爸在天还未亮的早晨独自哭泣,看到我之后对8岁的我说,他没有朋友,他一直是一个人。这件事让我看到平日爸爸熟人众多、受人拥戴背后的脆弱和人际关系的真相。也让我几乎自动地成为了他的拯救者。

     我的父亲有时候会对一些事情更加敏感而有敌对心理。虽然人特别善良,但常常愤怒?。一次过年和爸爸喝酒,听到过去的故事。我的爷爷几个兄弟都是大学生,从小知道家里文革时候受过大苦。但文革时爷爷受迫害被游街这些事情在九岁父亲的眼里是怎样的经历,才第一次从爸爸嘴里讲出来。那时不懂事的邻居孩子便常以此为乐,爸爸整天提心吊胆又要保护自己,所以成了小霸王。当爸爸讲起文革时,走在路边就眼睁睁看着有人从旁边楼上跳下,掉在他眼前时的恐惧,我那一瞬间理解了爸爸。好在爸爸近年来已经渐渐包容了那过去的一切。确实,爸爸童年时的经历,我没有看到,但对人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却都来源于童年。理解才会接纳,理解就会接纳。

     ∞

     在多次吵架歇斯底里的这些年里,委屈的我只想要我妈的一句认错,终于某天当我说起理解当年她步入婚姻时的失望时,她流着泪,第一次承认是积压在心里对婚姻的挫折感,让她情绪崩溃,她对不起我,但弥补不了。那一刻,我觉得我深刻感到弱者的无力感是多么伤人,她无力承担自己的悲哀,更无力负责自己制造的悲哀。我只能看着她不发一言。现在我开始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她,但和她保持距离,因为我们各自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过,没有人可以代你勇敢。

     有一次躁郁发作,对着他们狂吼。我爸当时说:“我们做什么就对不起你了?没让你挨饿没让你受冻的。”我对这句话突然有些触动。过了几天心情平复了一些,我问我爸爸他小时候是不是很苦,他就笑笑说,小时候吃饭没一次吃饱,长大了有一次还因为找活干,大冬天一个人睡在门口。于是我发现,爸妈们心里认为人生最严重的问题即是温饱问题,像是抑郁这些偏向精神层面的问题他们似乎根本无法理解。我开始反思,我之前那么地厌弃我的家庭,是不是潜意识里对父母的期望太高——认为父母必须理解你,不论父母本身是怎样的人。其实父母也是人,也必然也有自己的视阈局限。

     我十几岁的时候,很敏感,上高中,经常在自己房间里待着。我爸有天晚上进来,什么也不说,就默默走了一圈,观察了一遍,又出去了。我以为他是来窥探我在干啥,后来问起,他只说“因为一天没见到你了,很想你啊”。哇哇哇感动得飞起来,没想到他那么柔情~

     我小时候被爸妈送去奶奶身边上幼儿园,而爸妈自己带着妹妹,我觉得他们偏心,疼妹妹更多。直到我快30岁了,才终于敢问我爸为什么当初要送走我。爸的回答让我很意外——我和妹妹只差1岁,当时经常大半夜妈妈哮喘发作,爸送妈妈去医院急救的时候,还得拉扯着两个两三岁的孩子,当时身边没人能够帮忙,不得已只好把我送去奶奶家。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父母的不易,那种情况其实无可奈何,只是他们一直以来都不提起。

    

     青春期时有一段父亲生意被骗,家庭条件特别差,那时候同学都穿的很光鲜,好像全世界只有我买不起新衣服,吃不起零食,买不起新书包,没有新自行车。为了避免同学知道我很穷,我经常不去买午饭省下钱买一些那个时候很时尚的东西。紧衣缩食的生活带来的是我对父亲的怨恨。我经常让已经工作的姐姐给我买衣服,但从来没有跟父母提过。母亲有时候会因为我花钱而责怪我,但只是表情责怪。我从来不知道母亲看得出我的心思,其实母亲知道我想要的每一件新事物,包括书包,自行车这些我提都没提过的。有一次母亲因为父亲要面试新工作买了一件新衣服给父亲,虚荣心和委屈感爆棚的我瞬间觉得我是这个家庭之外的,好像他们有钱不肯给我花,其实当时更多的是委屈和气愤的情绪。但是当天晚上母亲似乎又看出我的心思,随即看到母亲内疚的表情。

     多年后,当我经济独立,再次回想起这一幕时,我突然被打到,其实没有办法给我买礼物对她的打击和伤害更大,她一直在为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内疚。

     我其实一直觉得我爸爸很不负责任,我发誓一定不能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后来我想起了爷爷对他的养育,留下五个孩子和老婆,每个月只给一点点的钱养家,其它钱都拿来挥霍,基本上奶奶和爸爸他们过得非常拮据,逼迫孩子早点出来工作。我爸确实做了很多不负责任的事情,但他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钱花,常常让我保持不缺钱也不乱花的状态。我记得爷爷去世的时候,五姐妹里爸爸是最难过的,他常常问别的姐弟为什么不能原谅爷爷,他真的选择原谅了那个对家庭非常不负责任的爸爸。我想,他或许和我一样,也发誓不能成为像爷爷一样的父亲。所以他做到了爷爷做不到的地方。那一刻我理解了他很多,虽然我依然无法原谅他的错误。

     最后我发现,一个时代对个人家庭的影响其实也是很大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他自己的问题,或许我们只能做到不犯前任之错,却无法避免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我更希望自己能客观地去理解自己的家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接受了爸妈的缺点,不把他们当成hero而是跟别的中年人一样的家伙,然后我就多少理解了他们。

     ∞

     长大后已经越来越能明白父母性格形成的原因,虽然早已经原谅了他们,一直深爱着他们,却迟迟的无法开始自己的生活。有时梦中还会想起爸爸醉酒把刀架在我脖子上的恐惧,害怕妈妈上夜班,他们的争吵声一度让我厌恶自己还活着。时至今日,他们依然粗暴的对待彼此,爸爸酗酒执拗,妈妈芝麻小的事就会暴怒说话永远冷嘲热讽。我也看到了生病时他们彼此照顾,看电视一起哈哈大笑,倾诉那些生活的琐事。时间让他们老去,也让我能够客观的看待他们,理解虽然他们用错误的方式对待我,可心里满满的都是对这个家的爱。我还是害怕异性的触碰,渴望一个温柔的拥抱,但已经接受自己性格,能够专注于喜欢做的事情,能够理解自己的缺陷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谢谢KY的伙伴们一直陪伴着我。

     去年的旅途妈妈有些难受,全程依偎在爸爸的臂膀。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他们之间的相依为命。小时候总在想为什么每次与父亲发生争执,母亲总是站在父亲一边。前面的认为是对孩子的一种震慑(对家庭是好的),也自私的以为是母亲的偏袒。但换个角度想,父亲一辈子从未有人在背后支撑他,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会,而只有这个女人,整天嫌他抽烟喝酒,心疼他胃痛生病的女人,即使是与女儿之间的争端也要在他身边。而对于母亲来说,年幼只身在外地拼搏,那样的年代这个男人嘘寒问暖,为她掏煤球,为她送米面,逗她笑,都是她的生活。除去父母的身份,我看到了他们的爱情。

     六年前姥姥走了以后不久有一次和妈妈聊天一抬头猛然发现她已经老出了姥姥的影子。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有一天她也会走。

     ∞

     大年初二的一次争执,妈妈还是如往常说着寒心的话,我抱着在哭的弟弟对妈妈说,为什么总要用最伤人的话去伤害最亲的人,为什么不去保护自己。小的时候怯懦,妈妈强势而只会躲起来哭,现在争执却敢于表达心中想法,第一次,妈妈在事后对我说:气头上的话,不要信。我终于放下了心里不被爱的感受,我在感觉我们都一天一天在好起来。

     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家,我妈每天都会给我打两个电话,话题也无非就是吃了没、多休息之类的。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连我同学也震惊。后来是大二的时候。无意之间听我妈提起那时候我刚离家,她和爸爸每次下班回来,听不到有人喊他们爸爸妈妈,心里空落落的,也曾在被窝里哭过。大概是那一刻开始我和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个很棒很棒的新开始。

     我爸是个特别讨厌心灵鸡汤的人,像什么“你一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x小时”这种,我妈还有些触景生情,我爸就对我妈说,“动物还得把成年的子女赶出家门自立门户呢,我们生她是为了让她陪在身边的吗?”然后对我说,“把你养大就说等着你羽翼丰满了好出去闯,没事别看这些腊鸡!”嗯。后来我回德国,拔了智齿,当天换班失败,吃了药休息一小时以后死撑着去打工……周末FaceTime把这个当作笑话讲给他们听,我爸特别无奈地说:“真希望你回来拔牙,我们肯定不会让你这么辛苦。”嗯,还是舍不得我这个前世小情人吃一点苦。

     几天前我这个奇葩儿子突然问老爸:奶奶去世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爸爸笑笑没说话。第二天因为小事我冲着老妈发脾气,老妈流泪伤心地走开。爸爸对我说:你妈心脏不好,以后不要这样跟她说话。你昨天问我你奶奶死后我有什么感觉?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没家了。

    

     后来,我学会了这样去理解他们:

     我小时候对父母的印象只是爸爸跟妈妈。我从来没有想过,去除这个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真实藏在很深的地方,也许在父母遗忘的记忆的角落,也许在父母刻意掩盖的话语里。

     其实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为什么总要想他们应该不顾一切为子女好呢。是我们期望太高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不要去恨那些不可爱的人,因为他们都不懂爱的滋味。他们受了太多苦痛,过多的伤害使他们不懂得爱。

     “生命中没有错误。”

     “你的父母,在当时的情况里,已经尽力做到他们能做的最好了。”

     这两句话改变了我对原生家庭的很多想法。

     ∞

     我曾憎恨过父亲,恐惧过母亲。家除了水面上的波光淋漓外也有深处的寒冷绝望。但是,当我客观的看待父亲的成长和背景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平凡而略显粗俗的男人的人生,一切似乎显得无可厚非。我不喜欢,但是再也恨不起来了。

     那时我被爱得麻木,在自己假想的孤单里就想讨句“我爱你”。(但是要知道中国的父母都是爱在心头口难开orz)

     “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着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这是前几天读到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一句话,曾经以为家庭对个人性情起决定性的作用,后来渐渐觉悟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长成自己,并有权利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属地。

     青春期的时候也会有对父母的不满。其实长大了发现,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让你不满的东西,选择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承担,小小年纪的我们把这种不满投射到了父母身上。

     一直记得《一个人的朝圣》里这样一段话, “但有時他發現早年的沉默其實一路跟著他,進了他們的房子,藏身在地毯下、窗帘后、牆紙內。歷史就是歷史,你無法逃離你的出身。就算你戴上領帶也不會改變。”

     ∞

     哪里有什么父母,不过是孩子养孩子。

     若还是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将永远无法改变。

     我逃离他们,也许是因为我在逃避成为他们……

     父母感情常常不和,以前一直以为是父亲的错,直到后来才发现,他们都在用彼此都不喜欢甚至厌恶的方式对待彼此,两个人都没有学会妥协。妈妈小气,嘴上刻薄,不喜欢开玩笑。爸爸却总是喜欢逗她,直到她出口伤人,爸爸才自觉没趣。为什么学不会换种方式相处。但幸好,他们还有一丝爱,虽然有很多不爱。以前觉得离婚妈妈会过得很幸福,现在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说。

     和父母的关系就是隔着距离守着他们变老,揣摩着他们的行为和心理,越来越能理解也越来越爱他们,但是语言和行动上却从未表达。

    

     理解是一回事,可能否在一起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远离我的家庭我觉得它很亲切,靠近我的家庭我觉得它很恶心。远离时我的心在孤独和愧疚中煎熬,靠近时我的心在愤懑和失望中挣扎。

     理解是理解,可能否在一起生活又是另一回事。就好像,你知道你的父亲為什麼动不动就會破口大骂,但是你无法和這樣的父亲生活在一起。

     已经不指望自己有能力使他们和好,只是想每一天都能陪陪他们。

     哪怕那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也无法了解到他们所有的故事。但是倾听他们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到,自己并不是浑然天成的存在,而是无数偶然不停的交错。

     理智上慢慢开始理解原谅,但情感上却怎么都亲近不起来。

     ∞

     花了很多年才翻过自己家这座山,然后发现翻老公家的山就容易了很多,果然是有了经验

     理解意味着理解者和被理解的东西同时“过去了”。因为“发生了”新的东西。爱的期待永远在“过去”和“发生”之间。

     最困难的是,在长大之后,那些童年里的只言片语和疑惑都渐渐清晰明了,却还是无能为力。

     多么心痛的过去都不能弥补过去的错,也不能使得过错变正确。认识到某些东西后,就应当避免再走同样的路。自己不原谅有些人事,可我也不恨。因为我差不多知道背后原因。宽容一切是上帝是圣人的事,我就想“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我能理解他们,但我也要拒绝他们进一步的伤害我了。

     ∞

     我记得KY的讲座里说过 你被以何种方式爱着并不重要 知道自己被爱着就可以了恩!

     我決定自己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這樣我的孩子們想瞭解我時就方便多了。

     他们见不到我们老了的样子,我们也没见过他们小时候的样子,尽量完整吧

     如果你努力理解父母是为了让他们接纳全部的你,我想绝大部分人会失望,更失望。理解父母,理解糟糕的前男友/女友,都是为更好地理解自己,让自己终有机会跳出限制。

     很多人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其实恰恰相反,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无条件的,这种无条件的爱让我们毫无防备的接受了他们的教养,继承了他们又高贵又卑劣的人格。我们不愿意像他们,却又极其相似,只有承认我们像他们,才能明白相像不等同于相等,在和父母相似的命运中,活出更好的版本。

     ∞

     最后,要是你也有一个美人妈妈,把照片发给我们吧~

     以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KnowYourself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