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浴火重生的国家,美得如此温柔
2016/5/2 穷游网

    

     波兰,这个国家在几百年的历史当中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在战火中被数次分割,在二战中有些地方甚至被夷为平地……但是,波兰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了过来,在废墟上重建了雕像、建筑甚至城市。现在的波兰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国家,有着许多值得一去的地方,如果用“浴火重生”来形容她或许再合适不过。

     穷游er luca_luo为了填补自己欧洲地图上的空白,将波兰作为了自己的目的地,在8天的旅行时间中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多姿多彩,也感受到了这个国家所经历的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

     浴火重生之都:华沙

     ▼

     虽然不少人说,华沙是个颇为无趣的城市,但作为波兰的首都,我还是在这里留了一天半的时间。华沙的第一天,从住处旁的老城广场开始。UNESCO一般都拒绝重建的东西,但1980年却破例把战后重建的华沙老城列入了名单,这也是对战争创伤的一种铭记吧。

    

    

     ▍城堡广场

     从老城广场的小巷子走没几步,就能到达城堡广场。这里似乎是华沙的标志,一片开阔的广场被城堡和各色美丽的房子围绕着。虽然早已看不见当年的伤痛,但站在这里结合这个国家所经历的一切来细细感受,还是颇能体会这里和别的欧洲国家首都的大广场不太一样的那种味道。

    

    

     王宫城堡立在广场的一侧,和波兰的其他城堡相比,这座建筑并没有太多惊艳的感觉。

    

    

     城堡广场位于一个高处,站在广场边可以望见很远的地方,比如说这座著名的国家体育场,2012年波兰和乌克兰合办欧洲杯,这里便是主赛场之一。

    

    

     ▍国王大道

     走出城堡广场,就是华沙的国王大道,大道两边有着许多的教堂、雕塑;华沙的主要值得看的地方,也都分布在这条大道的两侧。

    

    

     第一次走过的时候,我还不知道马路对面那座教堂就是安放着肖邦心脏的圣十字教堂,但马路这边的华沙大学还是从波兰文和英文university有些类似的拼写上,可以认得出来。

    

    

     ▍华沙总统府

     华沙大学旁边,紧挨着的就是华沙的总统府,一片开阔地上立着一座华丽的建筑和雕像,门口有着卫兵把守,不能走进去;总统府其实没什么,总统府边有座好美的教堂很吸引眼球。

    

    

     看到了这个很有特点的雕塑,看到他手里拿着的那个各种行星围绕着太阳的模型,就知道这就是那位大无畏的著名的波兰人:哥白尼。哥白尼雕像前方有着太阳系的运转图,找到地球合影一张。

    

    

     ▍肖邦博物馆

     下一步就是寻找肖邦博物馆了,这个地方似乎是我们在华沙的唯一must point。顺着指路牌,先是看到了肖邦音乐大学,然后就看见那座漂亮的小楼。

    

    

     小楼并不大,但里面的的陈列还是很惊人的。除了肖邦原版的乐谱、生平介绍,还有多媒体室,可以演奏肖邦的钢琴曲;有儿童互动室,可以玩拼图、填色游戏。

    

    

     ▍新城

     一条宽阔的大街成了老城和新城的分界线,前一天晚上进城的时候就发现,新城是一派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象。华沙的奢侈品店集中在这里的一幢楼里,很低调,店里的人比西欧的其他国家要少许许多多,更没有会说中文的服务员……

    

    

     在一个热闹的街口,静静竖立着这样一堵看上去有些残存的砖墙。砖墙上的小字写明了,1944年1月28日,在这个地方,102名波兰人被纳粹处决。这座城市,不断地用这样的方式,展现着当年的那种伤痛。

    

    

     ▍华沙科学文化宫

     看到这幢大楼,瞬间有种很熟悉的感觉。上海的小伙伴们都会懂,座落在延安路和南京西路中间的那幢楼就是这幢大楼的缩小版。我一直不清楚,上海那幢楼的大名叫什么,不过从小我爸妈就叫他“中苏友好大厦“,所以凭着这一样的外型,我就可以断定,这幢大楼,又是那个时代,苏联在各大社会主义阵营留下的印记。华沙的这幢大楼全名叫作“华沙科学文化宫”,然而他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外号,最著名的莫过于“注射器”,这是斯大林扎在波兰人身上的那一针……

    

     科学文化宫对面是一个shopping mall,背后的一条小街上,藏着一些有趣的雕塑。

    

    

     ▍圣十字教堂

     顺着国王大道的另一边走回老城,正可以经过圣十字教堂。教堂外表也许并不那么惊艳,但这里出名的原因是在于里面安放着肖邦的心脏。

    

     教堂里的色调以白色和金色为主,肖邦39岁时在巴黎因肺结核逝世,肖邦的墓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甫公墓。虽然20岁之后,肖邦一直生活在巴黎,但他对波兰的情感还是可以在各种他的钢琴曲里体现出来,于是他如今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波兰的一张光鲜的名片。

    

    

     ▍胜利广场

     因为不想走和上午重复的路,所以随便弯了一下,这样一弯就弯到了一处十分宽广的广场之上。广场边有索菲特酒店、shopping mall和一座公园。广场也有着很社会主义的名字:胜利广场。

    

     偌大的广场之上,最吸引人的就是这座无名烈士墓,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可以看见这样燃烧着的火焰,飘扬的国旗,只为纪念那些为国家捐躯的人们。巴黎的凯旋门下、葡萄牙的修道院里、罗马的威尼斯广场,都有着这样的纪念。

    

    

     烈士墓后方的喷泉,就属于萨斯基公园。这座位于华沙市中心的公园是个不错的放松好去处,小朋友们骑着滑板车,大人们悠悠闲闲地享受着生活。

    

    

     ▍华沙的小巷与雕塑

     又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子,这样的蜿蜒,带着一种与这座城市气质不那么相符的柔美。华沙,没来过的时候,总给人一种悲壮凄美的感觉;而来了之后,却发现原来她也可以如此温柔。

    

     黄昏的城堡广场,色彩的搭配和他的邻居捷克的那些小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城堡广场上正在举行着德国旅游的推荐展,波兰与德国和前苏联之间的那种纠葛,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

    

    

     从城堡广场走回我们位于老城广场上的那个“家”的这段路,我十分喜欢。这块地方可以说是华沙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往往游客密集之处,容易被粉饰得太过虚假。但在这里,总还可以找到些生活化的小细节,比如小巷子里的少女,老城广场边卖花的老奶奶,等等……

    

     老城广场中央的这座雕像,如果不是看了攻略,只会以为是个女斗士或者女英雄,然而人家却是美人鱼……丹麦的那个小美人鱼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华沙的这座更带着些保家卫国的感觉。

    

     继续华沙的最后一部分。华沙老城周围有着复原的城墙,游客往往会集中在城堡广场到瓮城之间的那一段,再往后走,就有种人烟稀少的感觉,很适合随意地走走。

    

    

     城墙的周围有着各种的雕塑,这位小朋友叫作Little Insurgent Monument (Pomnik Ma?ego Powstańca),提着枪,带着一顶明显过大的头盔,为了纪念在华沙起义中抵抗德国人的那些英勇的孩子们。

    

     这位挥舞着大刀的是十八世纪起义中的领袖:Jan Kilinski。

    

     还有这些那些,查不到出处的雕塑和建筑……

    

     夕阳给深秋的树木洒上一层金黄色,更给这复原重建的砖墙带来一丝温暖。

    

    

     从老城走出去找晚餐的路上,随手拍了几张,黄昏夕阳下的城市总是有着别样的风情。

    

    

     夕阳下的一幢幢建筑,有着特别温暖的颜色,感觉每天最美的时候就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些颜色的变幻,让人沉醉。

    

    

     吃完晚餐,夜色下的城堡广场还是有很大气的一面。然而拐进城堡广场和老城广场之间的小巷子,那小情小调的小餐厅还是体现着精致优雅的一面。

    

    

     中世纪哥特城:托伦

     ▼

     在托伦这样的城市,仍旧是不需要地图的,向着尖顶,肯定就能走到老城中心。过了一条马路之后,就进入了城市的步行区域,石板路,彩色房屋,这座小城果然有他的美丽之处。

    

    

     ▍彩色的托伦

     教堂边的一个广场,一群鸽子停在一对母子身边,我家小朋友也硬要去凑一下热闹。后来发现,波兰人民似乎都随身会携带喂鸽子的饲料或者是面包饼干屑,随时随地就可以拿出来一把,引来一大群鸽子。

    

    

     这里的教堂大多是砖红的颜色,那一排色彩鲜艳的小房子之后是一座叫作St. James's Church的教堂,我不可能记得那么多教堂的名字,回来之后用照片对照托伦的旅游网站,自然就可以一一辨别。

    

    

     周六的早晨,各种集市在街道广场上排开,街上是各种逛街购物的人群,和酒吧餐厅拉客的招牌,像我们这样满眼都是好奇的游客似乎并不太多。

    

    

     一条小路里,各种热闹的小摊子吸引我们走了进去,一位扮成天使的美女脚踩高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托伦是一座由条顿骑士团创建的城市,条顿骑士团是教廷的三大骑士团之一,所以,这里可以看见各种贩卖骑士头盔和刀剑的小摊。花了25茨罗提帮我家小朋友买了个骑士头盔,后来一路上回头率超高。

    

    

     ▍托伦老城区

     托伦是波兰众多城市中,少数侥幸逃过二战摧毁的城市之一,所以各种中世纪的建筑保留至今,托伦的老城区也是UNESCO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随意走着,就走到了托伦的城墙遗迹。这里还有条顿骑士团建立的城堡遗迹,这座城堡在1454年托伦人民反抗骑士团的经济制裁下被摧毁,那些残垣断壁如今也成了这座城市的一个景点。

    

    

     路边的摊子上摆着很霸气的面包,切一片,涂上他们特制的酱,加点酸黄瓜,配半根香肠,味道还真不错。

    

    

     ▍托伦最著名的居民——哥白尼

     托伦最著名的居民就是哥白尼了,这位天文学家的雕塑无论在他的出生地托伦,还是在波兰首都华沙,都几乎能够一眼认出来,他手里举着的那个太阳系的轨道模型就是他的标志。走到市政厅的一角,哥白尼雕像下才发现,原来在托伦的大部分旅游团都集中在了这个地方。市政厅周边的一圈,几乎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阳光灿烂的周六中午,城市的中心,方能感觉到这座有着近20万人口的城市的活力所在。

    

    

     ▍圣玛丽教堂

     建于14世纪下半叶的圣玛丽教堂位于市政厅的旁边,走进这座教堂的围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庭院,安静祥和。听说教堂内部华丽的座椅,但和座椅比起来,教堂的内饰也是很华丽丽的。

    

    

     走出教堂,一位女教师带着一群孩子从我们身边路过,女教师问:Where are you from?听到China的回答之后,他们很是兴奋,继续问:Do you like our city?那是当然,托伦是我波兰旅行的第一站,又是如此有颜值的一个城市,我怎会不爱?

    

    

     ▍老城广场

     托伦被称作北方哥特之城,这里的哥特还是很温柔的,并不像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那样给从有种森然的感觉。加上这里的砖红色,更给人一种温暖。托伦最常出镜的大概就是涵盖了市政厅这个角度的老城广场了。

    

    

     ▍托伦的雕塑

     除了著名的哥白尼雕塑,托伦还有几处颇有意思的雕塑。最显眼的是这个拉小提琴的男孩。传说是曾经有个女巫来到了托伦,这里的居民并不欢迎她,于是女巫下了个诅咒,城市被无穷无尽的青蛙入侵了。市长下令说,谁能拯救托伦,就能获得一袋黄金以及她的女儿。一位土土的男孩子站了出来,拉起他的小提琴,谁想到那些入侵城市的青蛙们随着他的琴声,跟着他一直走到了城外的森林,托伦得到了拯救。于是,这个男孩拉小提琴的塑像,伴随着周围的一圈青蛙就留在了托伦的显眼位置。

    

     市政厅对面,也有一座华丽的砖红色大房子,这座楼叫作Artus House,左右两座塔楼上,分别标了两个年代。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楼是基于1386年的原先建筑的基础上,在1891年进行了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座楼是圣乔治兄弟会馆的所在,这样的兄弟会馆在汉萨同盟的各个城市,特别是在条顿骑士团所在的城市十分普遍。

    

     托伦的另两个有意思的小雕塑都围绕在老城广场旁边,走一圈的话一定能看到。一座是小狗和伞,小狗的名字叫作Filus,是波兰漫画里的明星狗;另一座是一只铜做的驴雕塑,中世纪的时候,这里立着一座木驴,是用来处决犯人的。

    

    

     条顿骑士团总部:马尔堡

     ▼

     由于航班延误,我失去了参观这座红砖堡垒的半天时间,只能在外面看看他惊人的外观。对自驾的同学来说,最好的停车位置应该在诺佳特河对岸的地方,顺着人行木桥走向马尔堡,可以欣赏到马尔堡的整体。而开进马尔堡市的时候,就发现这座城市处于修建中,然后我的导航仪就直接把我带到了城堡门口。找个地方停车,顺着河堤,走在城堡的城墙下。

    

    

     拍马尔堡全景的最好时间就是在下午到黄昏时分,这个时候太阳正好地照在城堡之上,砖红色的外墙在阳光之下仿佛就有了生命。

    

    

     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波兰公爵为了对抗普鲁士人,向条顿骑士团求助。骑士团经历了50余年的战争,最终征服了普鲁士的9个部落。1309年,条顿骑士团将总部搬至现在波兰北部的马尔堡,这座宏伟的城堡充分体现了条顿骑士团当时的辉煌。

     在二战期间,这座城堡成了德国纳粹的堡垒,于是在战争中,大部分被炸毁。现在的城堡,是战后重建和修复的,由于城堡的规模巨大,修复工作一直在持续之中。我们步行到桥上,城堡的全景逐渐铺展在眼前。

    

    

     参观马尔堡内部起码需要4个小时,所以一定要留够时间,不然只能像我们一样在外面逛逛,河岸边走走了。所以为了弥补没时间进去的遗憾,我们围着马尔堡中间最大的那个建筑绕了一圈。主要建筑旁边,还有着不少的附属建筑,这座城堡的规模的确惊人。

    

     城堡的主入口挂着UNESCO世纪遗产的标志,这座城堡的修复从战后一直在持续着,每个角落上的塔楼标志着他曾经的军事功能。

    

    

     欧洲二战第一枪:Westerplatte

     ▼

     从马尔堡到格但斯克大概是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并没有直接去酒店,而是去了距离格但斯克市区大约十公里路程的Westplatte半岛。能找到这个地方,也是感谢穷游里创建这个目的地的同学,一看是欧洲二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我们立刻毫不犹豫地就向着这个地方去了。

     这里目前是一片纪念公园,留存着不少当年的战争留下的遗迹,比如说眼前这幢被炸毁的小楼。

    

    

     这原来是一座三层的小楼,在炮弹轰炸之下,外观虽然还保留在那里,但内部早已经分崩离析了。内部搭建了楼梯,可以顺着楼梯参观这座被炸毁的楼,站在这些残垣断壁里面,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战争气息。

    

    

     走出这幢小楼,继续往前走,夕阳斜斜地照过来,似乎有种从战争的阴霾走向光明的感觉。走过波兰,就会不由得感叹,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夕阳拉长了影子,在昔日战火纷飞的地方此刻却格外有着宁静的气氛。1939年,210名波兰军人在这里抵抗了3000名德国士兵七天。

    

     波兰文的No More Wars,这个国家在二战中夹在德国与苏联之间,经历了太多。

    

     波罗的海畔的琥珀之心:格但斯克

     ▼

     第一眼的格但斯克是美仑美奂的夜幕初降之时,虽然还有着些许时差感,但还是兴奋地放下行李,就出去逛了。

    

     入夜的格但斯克有种让人迷醉的气氛,港口城市,一排排的游艇特别有渡假的气氛。河对岸的老城灯火阑珊,住在河这一边,虽然走进老城有一段路,但可以看到格但斯最美的那一面。

    

    

     话说当初制定行程的时候,我在波兰北部和德国东部摇摆不定。总的就那么几天,我当时有点想放弃波兰北部,而去德累斯顿转一圈的。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又看了几张很勾引人的格但斯克的美图,最终,格但斯克取代了德累斯顿,成了我行程中的一站。事实证明,格但斯克一点都不会让人失望,完全值得从华沙开300多公里来这里渡过美丽的一天。

    

    

     波兰最大的河流维斯瓦河在格但斯克注入波罗的海,入海口分流出许多分支河道,我们身边流淌的就是其中的一条:摩特拉瓦河。格但斯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需要回顾那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就可以体会。

     他最先属于波兰,然后被条顿骑士团占领,随后又回归波兰,随着普鲁士的崛起,这里成了但泽自由市。凡尔赛条约让这里成为波兰走廊,而但泽自由市却作为一个国际联盟保护下的半独立的准国家存在着。1939年,德国要求波兰归还但泽,遭到拒绝,随后希特勒在Westerplatte打响了欧洲二战的第一枪,可以说,格但斯克是欧洲二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索。

    

    

     从直通长广场的桥上看格但斯克,是我心目中最旖旎的角度,水畔的城市总是如此让人喜欢。当初勾引到我的照片,就是这湖畔的一片高高低低的彩色房子。虽然这里在二战中破坏严重,现在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重建的,但这里仍旧还是那么美。

    

    

     ▍长广场

     走进传说中的长广场,10点未到,广场两边的店铺还没有完全开始营业,但这个时候旅游团已经浩浩荡荡地占领了广场,格但斯克在波兰的确是个热门目的地。

    

    

     市政厅的尖顶在阳光下闪耀着,身后的绿门曾经是古老城门的所在地,16世纪,城门被推倒改建成文艺复兴式的皇家行宫。

    

    

     有着高高尖顶的市政厅是长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市政厅如今是一座博物馆,许多旅游团聚集在市政厅门口,熙熙攘攘。

    

     市政厅前的海神雕像似乎和以往看到的有些许的不同。这座海神雕像说是罗马海神尼普顿,和希腊海神那个著名的波塞东是对应的,所以长相略有不同,也能理解。

    

    

     市政厅的一些小细节也颇值得看看,入口处的台阶下方,两个人形雕塑支撑起了整个台阶。市政厅旁的小巷子里,圣玛利亚教堂的尖顶若隐若现。

    

    

     ▍金门

     走过市政厅,金门就出现在眼前。金门是凯旋门的样子,和绿门一样,是荷兰风格主义的建筑。绿门并不是绿的,所以金门也不是金色的,远远看去,金门和后面的那座大建筑融为了一体。

    

     金门的里面,挂着几张1945年的时候格但斯克的照片,战争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满目疮痍。二战之前暗流涌动的时候,波兰人最担心的是就是德国和苏联在他们的国土上开战,然后他们的担心成为了事实,这个夹在两大阵营的之间的国家,成为二战中受伤最深的国家之一。

     看了这几张照片,回头再看看金门之外那条国王大道如今的平静繁华,70年间,不胜唏嘘。

    

    

     金门之外,视野一片开阔,右边这座高高大大的建筑,是格但斯克的琥珀博物馆。金门对面不远的地方就是格但斯克的火车站,和欧洲的大多数城市一样,格但斯克也是精彩而紧凑着。

    

    

     ▍格但斯克的荷兰建筑

     由于格但斯克是个港口城市,又是汉萨联盟重要的贸易港,所以和欧洲其他各大港的往来频繁。现在的比利时荷兰那块,就是从前的佛兰德斯也是胜极一时的地方,所以格但斯克有许多建筑是由荷兰人设计,带着一点佛兰德斯的调调的。难怪,第一眼格但斯克那条河的时候,就带起了我当年关于比国的那些回忆。

     这座华丽的大建筑,wikipedia上叫The Old Arsenal,也是在1602年-1605年由荷兰人设计的,当然现在看到的是战后重修的。

    

    

     ▍圣玛丽教堂

     其实,我是想去找琥珀街的,后来我才知道,琥珀街在靠着河的绿门那一段,与长广场平行的那条街上。不过随便乱走的途中,我们经过了圣玛丽教堂。那个方方的高塔就是圣玛丽教堂的一部分。

    

     圣玛丽亚教堂内部虽然不是那种金壁辉煌的华丽,但也不失庄重肃穆。我们本来想登塔一览格但斯克全景的,但那天正逢周日,教堂在进行礼拜,登塔要下午1点才开始开放,时间太赶,只能留些小遗憾了。

    

     圣玛丽亚教堂虽然看上去不是那么特别,但他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教堂。波兰有许许多多的砖砌建筑,圣玛丽亚教堂和马尔堡都占据了”最大“的名头。

    

     离开了长广场之后,游客立刻就少了下来,这样的小巷子,这样的彩色屋子,格但斯克的美不仅仅在那些宏伟的建筑之上。

    

    

     ▍琥珀街

     琥珀街位于圣玛丽亚教堂往河边去的这一小段路上,中午时分,街道两边的店家才陆陆续续地把摊子摆出来。对琥珀并不是十分了解,不过街两边这各种深深浅浅的琥珀色,也已经是一道别处没有的风景线了。

    

    

     走出城门,来到河边,这里餐厅、咖啡店和琥珀店夹杂着,暖暖的太阳下,人来人往。太阳照在琥珀上的颜色格外好看。

    

    

     ▍古怪的大建筑

     河边这个古怪的大建筑是当年的起重机,船只靠在港口之后,就会通过这个装置把船上的货运到陆地上。现在,这座古老的起重机里面,还有着滑轮和粗粗的麻绳。

    

     起重机的对面,就可以看见我们酒店那座可爱的小房子。隔着河岸,对面的一排几乎都是各种酒店,可以享有着格但斯克最美丽的风景。

    

    

     ▍二战废墟

     河的当中有个类似于半岛似的地方,里面有一些废墟,这是二战后未曾重修的地方。一座城市,无论如何繁华美貌,保留一些类似于这样的伤疤,就会更有味道,更何况,这伤疤还正是位于繁华的正对面。

    

    

     阳光下漫步在这样的河边,这也是为什么格但斯克让我映象深刻,好感倍增。

    

    

     准备离开这座美丽的城市,格但斯克让我觉得波兰似乎没那么阴郁与忧伤,至少这里的一切阳光明媚。

    

    

     在文中,穷游er 还去了比得哥什、索波特、波茨南这些美丽的小城,与此同时她也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并记录下了当时的震撼……点击“阅读原文”,继续看这个浴火重生的国家吧。

     -版权信息-

     本文为穷游网用户luca_luo的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回复“目录+以下关键词”,如:【目录 美国】,收看往期内容。

     亚洲 | 欧洲|南美洲 | 北美洲| 非洲 | 大洋洲 | 香港| 台湾 | 日本 | 韩国 | 泰国 |斯里兰卡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土耳其| 意大利 | 法国 | 德国 | 英国| 西班牙 | 美国|加拿大 | 海岛| 户外 | 自驾 | 火车邮轮 |购物| 美食 | 酒店 |摄影| 签证 | 技巧| 旅人| 盘点|谈资|大家帮大家

    

    

     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体验世界

     QYER.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穷游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